核桃芽接品種改良技術及管理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本文首先簡要介紹試驗地的概況,然后從砧木與接穗的處理、嫁接技術的運用以及嫁接后的管理措施方面出發,探討核桃芽接的品種改良技術和管理方法。最后結合實際分析最終的統計結果,指出芽接方式、芽片大小以及嫁接時間均會對其成活率產生影響,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促進核桃芽接品種改良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 核桃芽接;品種;改良技術;接穗處理
[中圖分類號] S66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10-77-2
核桃樹是喜暖怕凍的植物,通常生長于海拔400~1 800 m的丘陵或山坡地帶,花期與果期分別為5月和10月。核桃芽接時,應當掌握科學的方法,展開綜合化的考量,盡可能提升其成活率。核桃的芽接技術大同小異,但是在嫁接過程中存在許多影響其成活率的因素。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采用先進的品種改良技術與管理措施,順利完成核桃的芽接與養護,以創造更多經濟效益[1]。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林場位于丘陵地區,以壤土為主,土質較為疏松,有機質含量為0.9%,排灌水條件優越。試驗地年平均氣溫為13.5 ℃,降水量達850 mm,無霜期大約200 d,十分適合核桃的種植與生長。該林場栽培了面積較廣的核桃,是當地有名的優品核桃生產基地,主要品種包括元豐、魯光及香鈴等。此外,也有一部分實生核桃,樹齡為4~8 a,植株行距為3 m×5 m。為了達到改良品種、優化核桃品質的目的,試驗林場開展了芽接改良品種試驗,使用遼核4號進行接穗。該品種屬于雄先型晚實類,成熟時間比較早,4月上旬就會開放雄花,而雌花則較雄花遲開大約4 d,結出的果實體積較大,形狀近似于圓錐,平均一顆堅果的質量為16.7 g,能夠取出完整的核桃仁,出仁率達到53%。果仁的顏色呈淡黃色,味道佳,不澀口,且抗病能力較強,豐產性好,綜合性狀十分理想。至9月上旬,核桃樹基本成熟,經過嫁接處理后強化相應的配套管理。待芽接完畢后,當年就能恢復樹冠。第2年開始結果,第3年所有芽接樹均結出果實,產量為49.6 kg,第4年產量為127.3 kg。
2 核桃芽接品種改良技術和管理措施
2.1 砧木與接穗的處理
砧木處理時,核桃樹發芽前要根據樹體本身的骨架結構選留3~5個主枝,確保其方向與位置均適宜,將其作為骨干枝。對于主干上的輔養枝或是骨干枝上的側枝截枝,可以留樁5~8 cm,促使其長出新梢。主干或者骨干枝如果出現了較長的光禿帶,可以采用刻傷的方法促使隱芽長出新梢,方便嫁接工作的開展。待新梢長至10~15 cm時,就在每一個截留樁上挑選出一兩個健康的新梢,待其木質化后便開始實施芽接處理。對于長出的多余新梢,則要全部除去。開展接穗處理時,應當選擇品種優良、茁壯生長的營養枝作為接穗,待枝條木質化后于底部留下兩三個芽剪截,采摘后馬上剪掉其全部葉片。若是就近嫁接,則可隨采隨用;若是異地嫁接,則要集中保存,接穗一經采摘就要馬上剪掉復葉。葉柄位置留下0.5 cm,將其用濕布或濕麻袋包好,置于陰涼地方。芽接時,準備一個水桶,在桶里裝上5 cm深度的清水,把接穗直立放進桶中,蓋上濕毛巾或濕布備用。
2.2 嫁接技術
5月下旬至6月下旬,新梢木質化后需要運用大方塊芽接法實施嫁接,具體步驟如下。第一,砧木開門。即在砧木較為光滑的位置上切開一個方形切口,長度為3~4 cm,寬為2~3 cm,切口深度要達到能切斷韌皮部但不會傷及木質部的程度。然后用刀把砧木皮挑開,于底部外側往下撕出一塊皮作為導流口,長度為3 cm,寬度為0.3 cm,便于傷流液滲出,再于嫁接部位前留下三四片葉剪砧。第二,割取芽片。在接穗接芽上部約0.5 cm位置及葉柄下端0.5 cm位置各橫切一刀,再于葉柄兩側各縱切一刀。芽片應當比砧木的開口略小,長度為3 cm,寬為2 cm左右,并確保芽片的“護芽肉”完好無損。第三,貼芽片。把取下來的芽片快速嵌進砧木的切口中,保證上切口和一側均對齊,留下的導流口要以塑料薄膜捆緊。芽接位置上方要保留三四片復葉,將其去頭,芽接位置下方則除掉所有復葉[2]。
2.3 嫁接后的管理措施
核桃樹嫁接完成后,需要實行如下管理措施。第一,二次剪砧。嫁接后15 d左右,葉柄將會脫落,少數接芽開始萌動。此時于接芽前留下一兩片復葉剪砧,促使其盡快萌發生長。待萌芽長至20 cm時,于接芽前端2 cm位置剪掉多出的砧木。第二,除萌、解綁及抹芽。接芽稍生長至20 cm時便去除綁條,適時將砧木芽抹去,避免其與接芽爭奪營養。第三,掐頂。假如新梢生長速度過快,至6月中旬時已經超出了60 cm,那么就需要實施掐頂以促使其分枝。嫁接完成后,當年的新梢幾乎都可以長至1 m以上,經過掐頂處理的新梢可發出3~5個分枝,長度均超過50 cm,能確保順利過冬。第四,綁支柱。為了避免風刮導致枝條折斷,在新梢長至30~40 cm時就需要對其綁縛好支柱[3]。
3 結果分析
首先,根據相關統計可知,采用方塊芽接的成活率更高,同以往的盾片芽接成活率相比,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方塊芽接的成活率通常能達到盾片芽接的135%~197%。主要原因是核桃芽體較大,采用盾片芽接時需要把木質部切開,而摘取芽片時便容易帶出木質部,去除木質部時也經常會使芽內生長點受損,因此降低了芽接的成活率。采用方塊芽接時,不會對木質部造成損傷,并且取芽較快,不傷及生長點。同時,由于操作方便,在空氣內停留的時間較短,所以不容易產生單寧氧化膜,有助于嫁接成活率的提高。此外,與盾片芽接相比,方塊芽接面積更大,接穗能夠和砧木之間產生較大接觸面,成活后黏合得更加穩固,不易風折[4]。
其次,觀測結果表明,當芽片增大時,嫁接成活率也會隨之提高,但高到一定程度后,成活率變化將不再顯著。而且如果芽片過大,操作難度將會加大,通常選擇3 cm×4 cm的芽片為最佳。方塊芽接的成活率較高主要是因為核桃枝含有較多單寧,容易傷流,嫁接的傷口也較難愈合。但是,芽片周圍即使受損,其內側的形成層亦不會遭受傷害,容易愈合。同時,芽片較大時,其內側形成層的面積也會更大,更易愈合。如果芽片太小,不僅不易愈合,還易因缺水等因素而死亡[5]。
最后,嫁接時間對嫁接成活率也會產生一定影響。據統計,6月實施芽接,其成活率最高,平均可以達到90%以上。7月下旬以后,嫁接成活率降低,8月下旬其成活率降至66%。究其原因主要是6月時砧木與接芽的形成層細胞及薄壁組織細胞分裂速度最快,生理活動極強,長勢十分旺盛,嫁接后愈合很快。7月下旬基本進入雨季和伏天,濕度與溫度都大幅升高,砧木與接芽的生理活動減弱,于是嫁接成活率下降。因此,6月的溫度與濕度最為適宜,應在此時進行核桃的嫁接。
4 結語
采用核桃芽接品種改良技術及管理措施時,需要對砧木與接穗進行正確處理,并廣泛使用方塊芽接技術,做好嫁接后的管理工作。同時應注意,有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嫁接的成活率,如芽接方式、芽片大小及嫁接時間等。因此,需要相關人員進行有效的掌控,在提高嫁接成活率和核桃樹生長質量的同時,保障核桃增產增收。
參考文獻
[1]王亞鵬.核桃芽接育苗技術[J].西北園藝(果樹),2019(1):25-26.
[2]李艷春.核桃夏季芽接育苗技術[J].河北農業,2019(1):40-42.
[3]王珊珊.核桃良種苗木培育技術分析[J].農村實用技術,2019(1):25-26.
[4]程桂娥,辛穎,裴厚傳.核桃芽接品種改良技術及管理措施[J].落葉果樹,2017(2):64.
[5]張海軍.影響核桃苗芽接成活率關鍵因素的試驗研究[J].中國林副特產,2015(2):32-3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31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