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互聯網+”時代企業的創新困境與驅動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傳統企業一路走來,經過激烈而殘酷的競爭,已經形成相對嚴密的組織架構、標準化流程及規范的管理??茖W管理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實現了途徑的可重復可預見性,這使得傳統企業為生產成本和效率而存在?!盎ヂ摼W+”時代的創新,具有高度的不可預見性和不確定性,既受傳統思維范式和優勢的束縛,又受傳統組織結構的拖累,同時還存在創新管理體系系統性失靈及缺乏創新人才與績效評價體系的困境。從這些困境因素著手分析“互聯網+”時代的驅動因素,助推傳統企業實現互聯網轉型。
  [關鍵詞] “互聯網+”;創新;困境;驅動
  [中圖分類號] F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9)06-0121-03
  Abstract: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have formed a relatively stric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standardized processes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fter fierce and cruel competition. Scientific management improves efficiency, reduces costs and realizes repeatability and predictability of approaches, which makes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exist for production costs and efficiency. Innovation in the era of "Internet +" is highly unpredictable and uncertain. It is not only constrained by traditional thinking patterns and advantages, but also dragged by tradition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till difficulties such as systematic failure of innovative management system and lack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From these predicament factors, we analyze the driving factors of the "Internet +" era, and promote the Internet-oriented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Key words: "Internet+", innovation, difficulty, driving force
  一、引言
  2015年在國務院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薄盎ヂ摼W+”行動計劃將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新發展和新能量。在“互聯網+”時代,企業僅有互聯網思維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戰略調整、體制變革和管理進化的支撐,使身體和行動統一起來,努力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這就需要企業不斷創新。
  人們對創新概念的理解從技術領域開始,隨后過度到技術和經濟的結合領域,“互聯網+”正是信息互聯網和企業相結合的產物,“互聯網+”就是探討技術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技術創新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創新意味著否定和顛覆,當傳統企業滿足于現狀的時候,它們往往不會考慮嘗試創新,創新意味著更多不確定性風險的發生,相對于傳統成熟的業務而言,創新領域的貢獻率相對較低。此時傳統企業要決策是否進行顛覆性創新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投反對票,最終導致傳統企業不愿意去創新。約瑟夫·熊彼特作為現代創新理論的提出者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一書中提出:傳統大企業更具有創新的優勢,這種創新優勢來源于大企業可以利用傳統業務支撐新的創新業務,利用大量的現金流進行長期的投資,利用本身的強大資源為創新性項目提供支持,并且利用規模效益優勢進行快速的創新擴散。這為傳統企業進行“互聯網+”轉型提供了堅強的理論基礎。相較于新興“互聯網+”企業而言,傳統企業更具有巨大的資金流、人才、市場渠道、規模效益等優勢,如何識別“互聯網+”創新困境及驅動因素,對傳統企業“互聯網+”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正是本研究的意義所在[1]。
  二、“互聯網+”創新的困境
 ?。ㄒ唬﹤鹘y思維范式和傳統優勢的束縛
  傳統企業在工業時代的成功使得我們的思維范式成型并固化,這種思維范式的本質是追求效率,降低成本,它幫助傳統企業獲得了成功。泰羅的科學管理思想和馬克思·韋伯的理想行政組織理論是這種范式的主導管理思想。這種范式制約和阻礙了當前企業前進的步伐,這些理論體系或許在“互聯網+”時代被瓦解。傳統企業成功的優勢地位常會蒙蔽管理者的眼睛,會使得在“互聯網+”的創新上投入不夠,牢牢占據著優勢地位,這使得傳統企業對消費趨勢的多樣化、對外部環境變化反應變得遲鈍,“互聯網+”的創新變緩,內部相互指責扯皮不斷,從而錯失有效地創新和變革的有利時間?;ヂ摼W所帶來的顛覆性創新會推動新市場的產生,引導新的需求,先進入這些市場的企業會獲得先行優勢。但是這種突破性創新不能滿足大企業的增長需求,使得大企業在創新資源的分配上很難投入足夠的人、財、物,最終將導致突破性創新的動力不足。  ?。ǘ盎ヂ摼W+”創新管理體系的系統性失靈
  創新管理體系的失靈是導致傳統企業不能互聯網化的第二大問題。未來唯一確定的是高度不確定性,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改變。當前時代的鮮明特征就是變化。消費者需求變化的急劇性和不確定性,將導致傳統企業對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和市場轉變嚴重失察,即使已經意識到消費需求發生了變化,由于其自身優勢地位的束縛,不敢或者沒有大膽自我創新,往往采取局部漸進式創新而非顛覆性系統性創新。傳統企業為了保證傳統優勢產品、優勢渠道,在漸進式和修補性創新上做的工作遠遠多于顛覆性的互聯網化創新,在渠道、市場營銷、人員考核上都抵觸突破性的“互聯網+”創新,以力求避免“互聯網+”創新對傳統的優勢產業發展的影響?!盎ヂ摼W+”創新流程的建立投入期長、反饋慢、回收緩的特點,決定了“互聯網+”創新管理體系的系統性失靈存在的可能性。
 ?。ㄈ盎ヂ摼W+”創新人才的缺乏
  在“互聯網+”時代,導致企業創新步伐停滯的原因不再是資金和物質資源,而是創新領域的創新人才。這些人才既包括創新戰略實施的領導者,也包括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營銷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各級各類創新型人才。傳統企業領導者面對移動“互聯網+”新興的技術力量,在知識的掌握、視野的開拓和未來的預測上顯得陌生和無所適從,因為陌生所以容易產生抵觸。很難想象他們會在不熟悉的“互聯網+”領域投入更多的資源和樹立必勝的信心,更別指望他們更深地探索并實施“互聯網+”轉型了。另一方面,為了滿足持續性創新的需求,傳統企業會對“互聯網+”的突破性創新人才的提拔培訓嚴格地遵循傳統僵化的政策,這嚴重影響了“互聯網+”人才的積極性,會嚴重造成突破性創新技能型人才的缺口。一旦外部環境發生新的急劇性變化,新的商業模式一旦出現,競爭加劇,人才儲備和突破性創新技能型人才培養出現時間遲滯,往往會反過來阻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缺乏“互聯網+”的績效評價體系導向
  績效評價指標與績效考核受組織戰略的影響,它同時又是一個強有力的指揮棒,對于傳統企業的組織重構、人才戰略等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瀾作用。從阻礙大部分傳統企業“互聯網+”的原因來看,對消費者趨勢變化反應冷淡、對外部形勢變化判斷失誤、組織結構復雜化,包括績效導向、績效考核、績效評估體系未適應調整都被視為重要原因。在部分傳統企業的年度發展戰略中,我們經常聽到“互聯網+”的重要性,但在績效考核中,我們很少發現“互聯網+”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績效考核更多的地賦予了傳統方式、傳統產品、傳統市場。經常出現嘴上說的是“互聯網+”的創新戰略,腦子里惦記的仍然還是傳統市場、傳統方法、傳統渠道、傳統產品的現象。
 ?。ㄎ澹﹤鹘y組織結構拖累了“互聯網+”創新
  “互聯網+”意味著一場管理革命,“互聯網+”時代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根據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保持自身高度靈活性和對環境的高度適應性、敏捷及時地進行持續調整,如何在劇烈變化、紛亂、高度不確定和持續動蕩的浪潮中保持競爭優勢?!盎ヂ摼W+”環境瞬息萬變,所有傳統企業都需要進行顛覆性創新來適應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從而保證自己能夠在變化的環境中生存、與時俱進和快速發展。傳統科層式組織結構、結構化的思維、嚴謹的管理體系、嚴格的控制思想在應對系統性變革方面起到了較強的阻礙作用,這就需要一種新的變革方式去發現新的機遇,驗證和確認新的路徑,適應新的環境的變化[2]。
  三、“互聯網+”的驅動力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對傳統企業最大的威脅不是來自傳統企業內部,也不是來自新興的互聯網企業,而是來自傳統企業和移動互聯網的交融地帶,在這個地帶,可以成就一個企業,也可以毀掉一個巨型企業,甚至可以影響一個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當前的世界已經變成了VUCA世界:動蕩(Volatile)、無常(Uncertain)、復雜(Complex)、模糊(Ambiguous)。面對挑戰,傳統企業和產業正在重啟互聯網化的創新進程,是否成功要看是否具有更廣闊的眼光,是否擁有“互聯網+”的顛覆性創新視角,是否準備以變革的理論和思維來迎接互聯網化的未來。在分析“互聯網+”時代企業的困境基礎上,本部分將分析“互聯網+”時代的驅動因素。
 ?。ㄒ唬┬遁d慣性思維范式,切斷傳統優勢
  移動互聯網浪潮導致整個變化的速度加快,“互聯網+”和互聯網化已經成為傳統企業的一個口號。要讓一個安逸的傳統企業發生深刻的變革,變革的速度可能非常緩慢,而且代價沉重。在“互聯網+”時代,保持成功的唯一辦法是不斷創新,不斷保持適應性。這時候,傳統企業就要卸載不管曾經多么成功的思維范式,快速切斷對傳統優勢的依賴。卸載傳統思維范式,包括:卸載傳統的管理理念、傳統的管理理論體系、傳統的管理手段及任何傳統的偏見、特別是科學管理理論范式等。我們要卸載傳統的產品價值鏈,讓“企業無邊界、管理無領導、價值鏈無尺度”重新定義傳統思維范式。要卸載過去的成功,卸載充沛的資源。傳統優勢使企業擁有足夠的資源、員工、資金、市場,傳統企業會越來越依賴資源,用更多的促銷費用、廣告費用、產品折扣去與其他企業競爭,這就封閉了創新思維。傳統優勢的存在還會造成企業員工甚至管理者的固步自封,不利于創新變革。在“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必須切斷傳統依賴,卸載傳統管理經驗、傳統思維范式,開始變革。才能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
 ?。ǘ┲厮堋盎ヂ摼W+”創新管理體系
  重塑“互聯網+”創新管理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重建企業文化,培養創新能力,改變流程體系等?;ヂ摼W化轉型是一件需要冒險的戰略性工作,如同涅磐重生、脫胎換骨,如同企業初創,一切需要從原點開始重建?!盎ヂ摼W+”創新管理體系的重塑需要創新型企業文化的支撐。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存和發展過程中,為解決企業內部的融合及與外部環境的協調問題而形成的一套基本假設,它隨著企業的成長而積淀;這套基本假設是企業或企業家在過去成功和失敗的經驗中習得,它反映了企業或企業家對組織內部結構、外部環境適應性、內部運作有效性、員工管理本性等眾多問題的認識和判斷,并且,這套假設在潛意識狀態下影響組織和組織成員未來的行為選擇。一個行業和企業的文化價值觀是否將“互聯網+”創新的因素植入其中,對企業實現“互聯網+”創新驅動具有重要意義。   重塑互聯網化的創新管理體系驅動主要依靠兩個方面的因素:是否具備創新動機和是否具備創新能力。這兩個因素缺一不可,當傳統企業具備互聯網化的創新動機和創新能力的時候,互聯網化的進程就會加快,創新就會出現。判斷一個企業是否具備互聯網化的能力可以通過判定其是否擁有或者配置了相應的資源,是否引導企業優化了組織結構,企業的價值觀或企業文化是否優先考慮互聯網化轉型。
  資源投入轉化為產品或者更大價值的過程中的互動、協調、溝通及決策的模式就是流程。對于“互聯網+”和互聯網化的業務,需要不斷地探索和驗證,在驗證之后要迅速進行投入,然后快速推入市場,不能用傳統企業的工作流程和體系來處理。必需構建針對“互聯網+”為消費者提供價值或者解決特定任務專門設計的流程,這才能使“互聯網+”創新管理流程有效運轉[3]。
 ?。ㄈ汛蟆盎ヂ摼W+”創新人才隊伍
  互聯網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即信息互聯、消費互聯、生產互聯和智慧互聯,當前互聯網的發展已經進入第四階段,即智慧互聯階段,在智慧互聯階段傳統企業的轉型需要大量的“互聯網+”創新人才隊伍支撐。國內知名人力資源專家商學院院長楊平英表示,移動互聯網行業存在大量人才缺口,高端人才需求尤其緊俏,“2017年我國移動互聯網行業應用開發人員需求量是200多萬,但實際從業人員不到70萬,差距懸殊?!睋A測,今年互聯網金融人才缺口達100萬,互聯網人才缺口400萬。未來5年,中國互聯網人才缺口將達1000萬人[4]。面對傳統企業“互聯網+”創新人才隊伍的嚴重短缺,我們要在“互聯網+”這個領地,深耕細作,創造出一種新的業態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我們要培養適應“互聯網+”這塊領地的創新型人才。培養壯大“互聯網+”創新人才隊伍需要多方努力,主要依靠高校和企業來培養。教育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融合也是智慧互聯的一個重要內容,在“互聯網+”人才隊伍培養中,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對教育過程進行優化和升級,整合高校和企業資源盡可能多地培養人才,壯大“互聯網+”創新人才的隊伍。
 ?。ㄋ模盎ヂ摼W+”的績效導向驅動
  績效是個人及組織在特定的時期內,在完成特定工作任務及實現特定組織目標過程中表現出的行為、方式與取得的結果,它包括組織層面的績效和個人層面的績效。在企業中,員工層面的績效具體表現為員工的行為、方式與取得的結果以及為企業作出的其他貢獻等。企業的“互聯網+”績效導向就是以是否實現“互聯網+”作為衡量員工工作成效的主要依據,重點關注“互聯網+”績效、實現目標和產出結果。企業管理者及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在設計績效考核及評價體系時,要充分考慮到本企業績效管理設計的理念及績效應用方向是“互聯網+”,設計時要以是否有利于“互聯網+”為基本設計方針。將績效考核指標體系、KBI、KPI、360度考核等績效管理工具有機結合起來,構建一套基于“互聯網+”的系統化的績效管理體系,并將績效管理的目的視為提升互聯網化水平、診斷和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改善員工行為及成果績效、提高員工薪酬、實現企業“互聯網+”戰略轉型的一種系統化的管理工具??冃驊c績效管理體系并重,構建“互聯網+”績效管理體系的同時,一定要應用“互聯網+”創新文化導向。
 ?。ㄎ澹┙M織結構變革適應“互聯網+”創新
  從管理發展史來看,兩大因素會驅動組織的變革和轉型,一個是人,另外一個就是技術。移動互聯網對組織的影響很大,互聯網本身絕對不是一個技術重塑管理模式,其對組織的轉型具有影響,但這時組織的轉型是被動的。另一種變革或創新是管理者主動變革,變化的目的是為了主動適應環境的變化或者建立在預測環境變化而采取的主動變革。今天企業不轉型,明天就要被別人轉型?!盎ヂ摼W+”時代組織管理創新首先體現在主體參與的自主選擇上,“互聯網+”時代,組織外在形態越來越虛擬化,員工對組織的粘合度下降,構建適應“互聯網+”的組織結構是適應變革的手段也是驅動傳統企業轉型的動因。這種組織結構具有虛擬性、層級扁平化、團隊性、跨界性及互聯網化等特征。
  “互聯網+”時代,創新無處不在,傳統企業發現阻礙創新的困境是實現互聯網轉型的基礎,找到驅動創新因素并加以利用是成功的關鍵。探討創新從技術領域過度到技術和經濟結合,如傳統企業與“互聯網+”的結合在經濟發展過程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吉斌,彭盾.“互聯網+”:傳統企業的自我顛覆組織重構管理進化與互聯網轉型[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2]劉振友.“互聯網+”助推傳統行業彎道超車[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5.
  [3]余燕.基于“互聯網+”企業創新管理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9(15):21-23.
  [責任編輯:史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329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