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溶發育地區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巖溶發育地區由于長期受到溶蝕作用,形成了較多的溶洞,地質復雜不確定因素較多,對橋梁樁基施工作業帶來了很大困難,特別是操作不當極易造成卡鉆、漏漿、塌孔等質量問題。因此,在巖溶發育地區的樁基施工必須做好地質勘查,掌握地質特點,制定科學的溶洞處治方案,保障工程施工質量。文章通過介紹了巖溶發育地區鉆孔灌注樁施工質量控制要點,結合以往工作經驗,通過橋梁樁基溶洞處治實例,為后續相關工程提供借鑒。
關鍵詞:巖溶地區;鉆孔灌注樁;質量控制;溶洞處治
中圖分類號:TU75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12-0144-02
1工程地質條件
昭瀘高速公路二工區樁基集中在云南省鎮雄縣境內,工區地處喀斯特地貌,巖溶較為發育,根據地質資料顯示洗白村大橋、王家灣大橋和法丈溝大橋橫跨“u”溶蝕槽谷,槽谷內多為被土層覆蓋,基巖多裸露,為中一厚層灰巖,地表巖溶發育,溶腔、裂隙極為發育,總體地質條件較差。結合工程地質勘察資料和周邊現場隋況分析,上述3座大橋樁基采用沖擊鉆成孔的方案。
2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巖溶發育地區的沖擊鉆成孔施工與普通地區施工方法有所差異,在巖溶地區施工需嚴格執行施工工藝,控制施工參數,每顆樁基施工前必須認真研究設計圖紙與地質勘察資料,分析判斷地下情況,結合實地隋況展開施工部署,確保樁基成孔質量,一般來說,喀斯特地區樁基施工采取“先長后短、先外圍后中間”的原則,具體施工要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控制:
2.1鋼護筒跟進施工質量控制
結合巖溶發育地區的地質特點,一般選擇鋼質護筒,其具備較強的承載力和抗變形能力。當鉆頭穿過溶洞時,鋼護筒是不可或缺的,鋼護筒提前跟進,撐住溶洞,能有效的避免卡鉆的發生,并能良好的控制鉆孔的豎直度,保證鉆孔不偏位。護筒的直徑要根據鉆頭直徑來確定,一般超過鉆頭直徑0.1~0.15m即可滿足施工要求。護筒長度根據實際施工需要,分節段制作拼裝。
2.2鉆孔施工質量控制
在橋梁施工中尤其需要重視鉆孔豎直度的控制,以護筒為圓心,周圍要進行平整工作,嚴格控制鉆頭與樁位中心是否對準、鉆頭傾斜度等。確定各項參數均滿足施工要求后,再進行沖擊鉆孔。鉆孔時保證鉆進速度的平穩,同時鉆孔過程中還要觀察壓力指數,如果壓力指數過大,說明可能是遇到了堅硬巖層,此時需要降低鉆頭沖程,減緩鉆進速度,防止鉆頭受損或出現卡鉆問題。另外,要加強現場特殊地質情況的處治,在溶洞上端進行破壁時,需注意鉆頭工作隋況,采用小沖程進行沖孔,在穿越溶洞時,要嚴格控制鉆頭位置,嚴格控制吊繩的水平擺動幅度,確保鉆孔施工質量。
2.3成孔嵌巖深度施工質量控制
由于巖溶地區地下條件復雜,在鉆孔深度達到設計標高后,很有可能存在嵌巖承載力不足,不滿足設計最小嵌巖深度的情況。故鉆孔施工過程中必須準確的記錄和描述巖性,與設計圖紙、地看資料進行比對,保證鉆孔樁最小的嵌巖深度是完整的巖層,而且承載力滿足要求。如果不能滿足設計要求的,必須上報給設計、監理和業主方,四方到現場勘查,根據實地情況進行樁基長度變更處理。同時,在沖孔達設計標高時,需進行水下孔底地質雷達探測,確保樁孔下安全范圍內無發育的溶洞,保證樁基穩定。
3溶洞處治方法
本工程3座大橋樁基溶洞施工,根據現場溶洞裂隙發育情況、尺寸大小,分析后采取了直接回填、鋼護筒跟進和低標號混凝土填充等3種處治方法。
3.1直接回填法
此方法具有施工工藝比較成熟,操作簡便、效果良好、適用范圍廣的特點。主要適用于發育范圍小,豎向高度不高、漏漿量不大的溶洞,一般采取直接回填黏土、碎石、片石進行處治,用沖擊鉆鉆頭將上述回填物沖擠進溶洞腔體或裂隙中去,達到穩定護壁的作用?;靥钗镏羞€可摻入木塊、水泥,以提高鉆孔護壁穩定能力。
洗白村大橋右幅6-5#樁基,在鉆孔施工至灰巖裂隙發育處,發現孔內泥漿液面持續緩慢下降,對照地勘資料,綜合分析采用上述辦法進行處治。
施工中需防止孔壁坍塌,減少對鉆孔擾動;回填料投放后及時補充漿液,加大泥漿比重,保持孔內液面高度,然后采用小沖程進行沖擊作業,每沖進0.5m時投放一次黏土和片石,沖孔一回填一沖孔反復作業,反復作業共計4次,最終使回填料與泥漿充滿整個溶腔,安全通過溶洞。成樁后,洗白村大橋右幅6-5泥漿液面保持穩定,基本無明顯漏漿現象。
3.2鋼護筒跟進法
該方法施工工藝較為復雜,操作要求高,要求配備大型吊機、振動錘等機械,造價較高,但適用于溶洞極為發育的地段,如:極為發育的串珠式巖溶地區,對于上下間距較小的多個溶洞處理效果較好,是控制樁基施工質量的重要手段。
法丈溝大橋左幅4-1#樁基設計樁長70m,設計圖紙中與地勘資料顯示在孔深42~65m區間內發育有多個溶腔、裂隙,且無填充物,在沖孔施工至42m時成孔非常困難,經常性出現塌孔、泥漿流失嚴重的情況,回填黏土、片石5次后,效果仍舊不明顯,綜合分析后,改為雙層鋼護筒跟進來處治。施工時,外護筒選取比設計樁徑大20cm的鋼護筒,用振動錘下沉至設計位置,護筒下沉應嚴格控制傾斜度和錘擊貫入度,鋼護筒一,下沉量不宜過大。防止因護筒遇阻偏斜和筒壁變形,從而造成偏孔事故。當鉆頭穿過溶洞頂板后暫停鉆孔,將直徑大于樁徑15cm的內護筒沉入巖溶段,隨鉆孔跟進至穩定巖面以下0.5m,再按正常鉆進。內外護筒中間用注入砂漿,固結封口,保持護筒的穩定性,最終順利成孔。
3.3低標號混凝土填充法
該方法適用于溶洞發育較大、溶洞位置較深,不易探明溶洞發育狀況的情況,此方法施工方便,技術難度不高,但需要回填大量混凝土,處治成本較高。
王家灣大橋右幅7-1#樁基根據施工地勘資料顯示,深度為30m附近有一發育較大的無填充物溶洞,存在多條較為發育的裂隙,在沖孔施工中,多次進行回填片石、黏土進行沖擊,但效果不好,沖擊過程中泥漿流失較大,無法保住泥漿,造成孔壁坍塌,推斷地下可能存在較發育的暗河,綜合上述隋況,分析后采取水下灌注低標號混凝土進行填充,依靠混凝土對溶洞、裂隙進行充填和阻隔,達到穩定孔壁的作用。
在水下灌注混凝土過程中,嚴格控制混凝土入孔速度,當混凝土面高于溶洞頂部1m以上即可停止澆筑,24h后待強度達到要求值后,即可進行沖擊作業,后續的成孔過程基本順利,解決沖孔難題的同時,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水下樁基混凝土超方的問題。
4結束語
鉆孔灌注樁作為橋梁工程樁基施工中常用的技術措施,在地質復雜、構造特殊的巖溶發育地區的施工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發育狀況不一的溶洞,會經常性發生卡鉆、偏位、塌孔等事故,施工質量不易控制,因此,在溶洞發育地區進行樁基工程施工前,需充分了解地質信息,制定合理的施工組織,施工中多觀測、多記錄,分析問題原因,根據溶洞發育情況采取科學的處理措施,通過不斷總結和改進施工方案,確保施工質量穩定可靠。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05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