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建施工中的應用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房屋建筑工程對現代社會的發展來說意義重大,這就要求施工單位必須做好房建工作的施工工作,加強對工程施工質量的控制。從大量的工程實踐中不難發現,后澆帶施工技術是影響整個房建工程施工質量的關鍵技術之一,所以,施工單位必須在開展房建施工工作的時候適當加大對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控制力度,安排專業的施工技術團隊,并在施工過程中采取針對性的質量控制措施。
  【關鍵詞】后澆帶施工技術;房建施工;應用
  1后澆帶的功能分析
  1)處理沉降差:在房建工程完工后,會對沉降量做出基本確定。即使在使用階段受外界環境影響,其沉降量也在限定的控制范圍之內,并能夠確保房建工程的整體穩定性與安全性。而后澆帶的功能便由此生成。在施工中后澆帶會暫時將建筑主體與裙房分離,直至主體結構施工結束,且沉降量生成后,便可利用后澆帶的澆筑來連接建筑的高低層。2)減小溫度收縮:現澆混凝土在凝結時會出現收縮現象,且時長多為1月~2月,其原因在于水泥水化熱的膨脹現象[1]。若此時內應力過大,則結構薄弱位置便會出現拉裂縫。而隨著后澆帶的融入,便可減少混凝土收縮的束縛性,在不影響拉應力的情況下,減少由此生成的拉裂縫。
  2后澆帶技術使用的注意問題
  2.1模板支撐系統必須保持獨立
  在后澆帶技術施工的過程中,由于時間間隔通常在兩個月左右,甚至可能更多,所以為了保證施工工期如期完成,并且減少施工成本會繼續修建房屋。而新修建的工程在之前的工程基礎上會對舊有的混凝土結構產生壓力,這樣的問題會導致混凝土結構由于自身的承受力不足而引發變形的情況。要想解決這樣的問題,必須要針對后澆帶的下方以及兩側模板進行分散,只有通過對模板支撐系統的獨立計算,才能夠保證模板的受力更加的均勻。
  2.2后澆帶設置不同的問題
  后澆帶技術來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建筑結構差異,沉降以及硬結收縮的問題,所以要加強對于之后交待的不同處理。必須要遵循抗上肩背以上為主的設計理念,由于普通的混凝土非常容易開裂,所以后澆帶的設置最主要的就是釋放大部分的混凝土約束力,利用膨脹混凝土填縫來避免應力裂縫的產生。
  后澆帶結構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的考慮沉降原因,所以在施工的過程中,應該要根據設計圖紙來進行預設。由于在施工過程中必須要設置應該根據具體的工程情況來設定,保證設定的位置符合設計單位的要求。在后澆帶間距設計時,應該保證后澆帶的間距合理,通常情況下后澆帶的間距在30-40mm左右,而寬度則應該在700-1000m的寬度為宜。除了設計另有要求之外,后澆帶鋼筋的接頭應該按照相關的設計規定保持斷開。后澆帶沒有澆筑混凝土之前,不能夠拆除模板,否則會導致兩百變形,而且后澆帶的施工位置應該選擇結構應力比較小的部位,因為這個位置的彎矩較小,剪力不大。
  3房建施工中后澆帶技術
  3.1寬度與間距的設定
  在現階段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和《防水技術規范》等,均對建筑結構的后澆帶構造,有著差異性的規定。通常情況下,后澆帶預留寬度多為80cm,100cm以及120cm三類。其中,依照《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中的要求,在將柱距進行三等分的基礎上,進行常規間距的設定,并同時預留出與底板、墻板以及頂板相貫穿的后澆帶。且確保后澆帶寬度不小于80cm。在此過程中,若后澆帶所承受的壓力過大,則會出現彎曲或斷裂現象。此時,便要依照重力設計標準,在其兩側進行鋼筋的焊接,促使其承載力得以提升。與此同時,處于后澆帶位置處的底板與外墻,需進行防水層的敷設,以此確保施工質量的達成。
  3.2時間與斷面形式設定
  在后澆帶施工過程中,時間的選取與斷面形式的設定,需要依照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合理化的選擇。1)施工時間:后澆帶施工中的鋼筋混凝土澆筑工序,會因所涉及到的混凝土標號、類型以及運送間距的不同,而生成出不同的澆筑時間與澆筑溫度。因而,應在對工程項目的整體施工進度做出明晰后,對各個位置處的澆筑時間與澆筑溫度等,進行嚴格的設定。且應在設計圖紙中做出細致且明確的標注,以此確保施工質量不受其影響。2)斷面形式:應依照結構的差異性來進行斷面形式的變化。通常情況下,斷面形式可分為槽口縫、平直縫、階梯縫以及X型縫。其中,若為薄板結構,則需選取斜縫斷面;而在基礎結構位置處,則應選取企口縫等。
  3.3位置及材料的選取
  一般情況下,在進行后澆帶位置選取時,應特別選取混凝土構件所承載外力最小的部分。因此,具有較大承載力作用的剪力墻位置,便不會在其中部位置出現后澆帶,而僅會在梁與模板中設定出后澆帶位置,以此便可避免由于剪力與彎矩的過大,而導致過大構件壓力的生成。在對后澆帶進行材料的選取時,不僅要考慮到預留施工縫積水與雜物的清理,更要確保后澆帶構件外表濕度持續時長大于24h。在材料的選取中,通常為添加膨脹劑的水泥混合混凝土為主,若需提升后澆帶的結構強度,則要依照施工標準,進行增加標號混凝土的選取。
  3.4預設模板及混凝土澆筑
  為適應環境溫度變化、混凝土收縮以及結構不均勻沉降等問題而預留的后澆混凝土帶,需要進行前期相關模板的預設。在實際施工操作中,需要在進行混凝土澆筑的前期,設定好由鋼絲網構成的模板,模板中鋼絲網格需要均勻分布,并確保所選用的鋼絲粗細程度相同。唯有如此,才能確保預設模板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剛度以及強度標準,也才能有效防止因高層建筑主體結構及裙樓連接跨度大,而在地下室位置出現的支撐荷載超出鋼支撐荷載限度的情況。一旦此類現象發生,則房建施工中進行基礎性支撐的鋼結構扣件便極易發生損壞。在實施混凝土澆筑環節中,除需依照施工方案作業外,更要對預留鋼絲模板側面受力程度,進行嚴格的控制,使其能夠在限定的范圍內發生變化。并且,若處于垂直澆筑環節,則要對混凝土進行充分的振搗,且要避免因振搗設備出現過振現象,進而對鋼絲網構成破壞。
  3.5垂直施工縫與溫度的控制
  在對垂直施工縫進行操作的環節中,既要在混凝土發生初凝階段,利用高壓水進行混凝土的沖洗作業,直至現出骨料,又要對鋼絲網進行有效的沖洗,直至其潔凈。對此,需要進行沖洗時間的嚴格設定。通常情況下,在房建工程設計施工階段,便已優先設定出相關的沖洗作業時間。只需在施工至此階段時,由專人進行沖洗工作的檢查與確認便可。而在后澆混凝土帶的溫度控制上,既要做出合理的澆筑溫度設定,又要確保新老部分相結合的質量標準。一般情況下,后澆帶施工溫度以10℃為宜,而此溫度節點也是物體膨脹及收縮的最佳結合溫度標準。除此之外,為確保后澆混凝土帶所澆筑混凝土的干裂問題,通常會選取清晨或傍晚等日照不充足的時段,來進行施工作業。并會將施工作業時間嚴格控制在2d~3d之間。
  結束語
  隨著現代建筑工程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新技術、新材料層出不窮。通過運用后澆帶技術能夠保障整個建筑工程項目質量與水平,避免出現不均勻沉降而引發的裂縫的問題。但是后澆帶在施工過程中經常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導致后澆帶技術的施工質量受到影響,為此必須要采取恰當的措施,來促進后澆帶技術的順利施工,保證后澆帶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錢福祥.房建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7(48):15.
  [2]李鋒.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建工程中的要點探究[J].門窗,2017(11):100.
  [3]李蕊.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建施工中的應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7(11):244.
  [4]畢磊.分析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建施工過程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31):124.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輕工設計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537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