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機械自動控制技術的研究進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工業化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機械自動化技術也逐漸的滲透到了社會生產的各個方面,并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針對機械化自動控制的研究進展情況進行了分析,首先針對機械自動化控制技術的發展進程進行了敘述,隨后針對我國機械自動化控制技術的發展進行了探究,最后對機械自動化控制技術的發展前景進行了預測。希望通過本次研究能夠對后期相關研究工作有所指導和借鑒。
  關鍵詞:機械自動化控制技術;發展歷程;工業化;前景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7.124
  0 引言
   機械自動化控制技術是當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背景下新興起的一項自動化技術,其屬于一種結構復雜的機電一體化設備,具有著突出的高靈活性特點。在現代社會生產領域,機械自動化控制技術的普及,不僅促使產品的生產數量及質量大幅度提升,同時在改善勞動環境、緩解人工勞動強度、節約成本消耗及保證妊娠安全等方面也極具現實意義。加強機械自動化控制技術的應用與普及,已成為當代我國工業發展進程中一大必然要求。
  1 機械自動化控制技術發展現狀分析
   所謂機械自動化控制技術,具體所指的就是借助一系列的機械控制設備,使被控制對象能夠在無人控制的條件下也能按照預定程序進行自主運行的技術形式。機械自動化控制技術是以數學系統理論為基礎,并利用反饋原理針對動態系統進行自動化的影響,最終促使其輸出值能夠完美的接近與人們預定值。在當代工業生產過程中,自動化控制技術的應用,成功的實現了加工對象的連續化自動生產,同時也促使生產過程得到了有效優化。歷經多年的發展與改進,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在機械自動化控制技術方面已經達成了相對成熟的水平,我國與之相比由于發展時間較短尚且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就目前我國機械自動化控制技術發展現狀來看,我國機械制造業的自動化設備無論是數量上,還是在水準上與發達國家相比均存在著顯著的差距。
   在最早期的機械制造自動化,其所采用的基本上也都是一些比較簡單的自動生產線或機械、電器部件的單機自動化。到20世紀60年代以后,隨著電子計算機的問世,也相繼出現了加工中心、機器人、數控機床、自動化倉庫等,同時也成功的研制出了一套能夠適應小批量生產型式和多品種的柔性制造系統,即FMS。隨后在以FMS為基礎的自動化車間,再配以生管理自動化和信息管理自動化,進而也出現了以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的工廠自動化。自偉大的改革開放以來,機械自動化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無論是機械自動化制造技術還是產品總量都呈現出了一種逐年提升的趨勢。但是,因為我國自動化控制技術水平不高,在生產過程中的很多制造工藝基本上也都是借鑒于國外先進技術,我國自動化控制技術的發展仍舊處于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這一階段無論是加工中心的利用率還是加工中心的數量都普遍較低。直至現階段,我國的自動化控制技術基本上也只是停留在數控機床、柔性制造系統和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等層面,尚未實現知識集成化、智能化及柔性自動化,仍舊處于一個初級的剛性自動化和單機自動化階段。
  2 機械自動化控制技術在我國的發展研究
   (1)自動化控制技術的發展要注重經濟性。對于企業而言,在進行自動化控制技術的引進時,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其經濟性問題,自動化控制技術的引進應堅持以能夠滿足企業生產實際需要為準繩,不可一味的追求高自動化程度,要保證機械自動化控制技術的引進能夠真正的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F階段,在一些發達國家中,自動化技術在集成化和智能化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我國自動化控制技術依舊停留在一個較為初級的階段。在進行自動化技術引進時,企業要將現有的一些資源和設備充分利用起來,并通過自動化技術對其進行相應的改造,比如針對傳統的機床設備安裝數控設備,促使其能夠依靠較低的成本繼續可以發揮作用,同時在原有的設備改造基礎上去不斷的熟悉自動化技術,進而推動完全自動化的早日實現。
   (2)機械自動化控制技術的發展要注重實用性。在大力發展自動化控制技術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其經濟性,同時對于其實用性也要給予充分的關注,對于那些實用性較強且符合我國企業生產需求的自動化技術要優先發展。就目前我國企業生產現狀而言,其顯著特點就是結構穩定、產量較大、品種單一,都屬于大批量生產,為此我們就可以優先發展那些工藝成熟的大批量生產自動化技術;而對于大批量的沖壓、鍛造、鑄造、熱處理等生產中,剛性自動化則是合理可行的;對于產品種類較多的成批生產實踐中,則可以由快速重新調整的設備組成流水線或成組工段,也可更換主軸箱組合機床自動線,以此實現成組自動化;對于小批量的生產活動而言,應著重從成組技術入手,釋放的發展加工中心和數控機床等。
   在國外先進技術引進時,首先要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研究,了解其精髓和理論基礎,并能夠密切結合我國國情,創造出一套能夠切實符合我國發展實踐的機械自動化理論,最后將理論成功推向實踐。在不斷的學習和發展過程中,促進我國機械自動化控制技術的全面普及,達成生產過程全部自動化的終極目標。
   (3)機械自動化控制技術的發展要注重配套性。機械自動化控制技術的發展,不可一味的只是注重技術本身的發展,同時還要注重與其配套的如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和微電子技術等技術的發展。不僅主機要發展,同時與主機配套的自動化元件及控制系統等也要發展。自動化水準高及性能優良的機電產品是推動機械自動化控制技術發展的一大關鍵要素,而發展微電子技術和自動化控制理論,則能夠為自動化控制技術進一步加強制造系統自動化控制與自動檢測及伺服系統跟蹤操作;計算機與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則能夠為自動化控制技術的信息交換與處理、運算、判斷與決策等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3 機械自動化控制技術未來展望
   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機械自動化控制技術的前景是十分明朗的。工程機械在以后將更趨電子化和智能化,而達成這一目標的關鍵就在于高性能、低能耗一次檢測元件與執行元件的研發,這也是當前機械自動化控制技術的一大重點。除此之外,在高性能元件研發的基礎上實現成本的最小化也是當前的一大重要課題。在后期的發展過程中,只有準確的把握了上述兩大要點,機械自動化的發展也才能更好地付諸于實踐。
  參考文獻:
  [1]賀得飛.自動控制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探討[J].南方農機,2019,50(01):54.
  作者簡介:田源(1973-),男,苗族,貴州黃平人,工學學士,講師,研究方向:工業自動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729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