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美術作為提升學生認識美、欣賞美、感受美以及創造美等能力的學科,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具有積極意義,其中通過美術教育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教學理念,一經推出就收到了教育界內外的廣泛關注,并在實踐過程中具有極為正面的現實意義?;诖耍瑸榱耸巩斀窀咧猩佬g教學質量得以不斷提高,且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目的,分析高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方式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高中美術 教學 創新意識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美術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主要原因是其課程教育中所獨特的能力培養,這些恰恰也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及的。美術教育是整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美術教育影響人的思想、情感、意志、興趣、愛好,乃至影響人的整個精神世界。
《教育與創造》中提出:“只有創新才能使世界更美好,只有創新,才能為人類增加新知識,為世界帶來新的幸福。創新成為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終目的?!彪S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們的關注。那么,如何培養出適應時代的“創新”人才呢?這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在人類所有活動中,最能體現創造性的莫過于藝術了,而從屬于藝術的美術教學對促進學生創造意識的發展有其獨到的功效。它對于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認為美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要以教學的趣味性、活動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入手,在觀察中培養學生創新欲望,在想象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在表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1正確認識、改變觀念,培養創新意識
必須正確認識美術課在整體課程中的重要性,使學生在潛意識里面沒有主課與副課之分,正確對待每一門課程。有了這一前提,之后的一切才會應運而生,順理成章。
美術教育被公認為是培養學生創造力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是目前在我國的美術教育中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隱性的弊端,主要還是家長、社會、以至于絕大多數教育工作者思想意識里面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中小城市、縣區和鄉鎮尤其嚴重)。傳統教育觀念的根深蒂固,主課與副課無意識區分,過度的強調升學率等等,美術課教師的教學常常處于一種可有可無的尷尬境地,從而導致美術教師的積極性一點點被磨滅,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消退,課堂學習和課堂作業也只是為了應付差事,根本談不上什么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應該徹底改變全社會的傳統教育觀念。
2利用創新型教學模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美術教學需要理論聯合實際,在傳統說教式美術課堂中,雖然學生也有實踐部分,但大多依照教師要求機械完成,并無法在思想深處形成積極影響,甚至有時學生開展美術學習與實踐會感到壓力,致使美術教學治理質量與實踐效率并無法提高?;诖?,教師應結合平時所積累與學習的創新型教學模式,并將美術知識與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好的融入到美術教育氛圍中,并在實踐與學習過程中融入思想、開動腦筋,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
3重視寫生訓練,培養學生創新基礎
在美術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寫生訓練,讓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繪畫是一種藝術創作,而藝術貴在創新,但創新靈感與所處的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把學生局限在教室內和課本里,讓學生閉門造車,學生必然思維板滯,缺乏創新意識。為此,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最好的辦法便是讓學生走向自然。美術教材中有大量的內容需要學生在對大自然的觀賞、概括、提煉和領悟中去掌握。通過觀察和活動,學生對大自然有了一個本質的認識和理解。
4重視欣賞,激發情趣,培養學生審美創新思維能力
俗話說,見多識廣。欣賞內容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審美意識和能力,而創新思維的教育和學生的審美活動是分不開的。為此,我在上這一類課時,通過作品展示、欣賞、討論、評析來完成教學任務。上課前,教師要有精心的準備,以便上課時有目的、有層次地向學生介紹藝術作品:介紹其作者身世生平、畫面內容、構圖特點和內涵寓意,以引起學生的藝術共鳴。還有些課本中沒有的作品,需要教師進行精心的制作。
5重實踐,激發創新意識
《美術課程標準》強調:“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币话愕?,在美術創作中,很少與學生生活發生聯系,這樣的作業使學生感覺不到創作的快樂,也因此使學生失去了一次創造的機會。新課程的實施改變了這一現狀,拓展了美術課程的內容,加強美術課程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發揮了作業應有的效應,讓學生的美術作品返回到自己生活中去充實、豐富和美化。 藝術來源于生活,美術教師更應根據教育需求和學生的認識特點,讓他們更多地接觸實際,參與實踐,為獲取豐厚的創作素材、鞏固所學知識、拓展想象空間并為創新奠定基礎。讓他們參與對大自然的體驗學習,在家庭、田間和勞動實踐中遭遇矛盾時,促使他們動手、動腦,并主動參與到矛盾的解決過程中,從而激發創新意識。只有實踐才能使學生有更多的獨立與自由,才使創新型人格特征得到更好地塑造。
6科學評價,鼓勵創新
“贊許猶如陽光”。的確,每一位學生,不論其品質好壞,成績優劣,無不渴望得到教師的重視、肯定和鼓勵。小學生總朝著教師鼓勵的方向發展。教學中,我既熱情鼓勵繪畫好的學生,更要想法對繪畫基礎差的學生進行鼓勵,決不能簡單的批評責備,更不能把其說的一無是處,學生的錯誤中往往有合理成分,教師應滿腔熱情的給予肯定,以保護和鼓勵學生的創造欲。
總之,美術課的學習應是一個喜歡創新、學會創新和實現創新的過程。當然,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是多方面的,方法更是多樣的。它沒有固定的模式,我們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使用。圍繞創新教育,不斷地優化美術課堂教學,認真鉆研教材、教法,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貫穿于美術教學的各個環節,從而培養出富于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
參考文獻
[1] 張全寶.淺談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學周刊A版,2015(05):234.
[2] 周珍珍.創新意識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培養初探[J].美術教育研究,2015(11):151-152.
[3] 吳桂芹.淺談高中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華夏教師,2016(08):1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79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