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計算的電網調度控制培訓仿真系統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將圍繞培訓仿真系統,簡述其系統構造,并以此來展開論述云計算技術在該系統中的應用,重點分析云計算技術在培訓仿真系統中的應用優勢以及重要作用,希望對業內外人士有所幫助和指導。
[關鍵詞]云計算技術 電網調度控制 培訓仿真系統 應用
電力資源作為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在生產生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尤其是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電網建設的發展狀況被引以高度重視。為了保障電力資源的正常供應,需要對電網中的培訓仿真系統進行科學合理地設計,以更好的調度控制,繼而促進電網的良好健康發展。對此,電力企業將目光轉向了在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云計算技術,基于云計算技術來優化設計電網調度控制培訓仿真系統,實現仿真系統的虛擬化管理、協同運行以及快速建模,最終推動電網建設的高速發展。
1 簡述云計算技術
要想在電網調度控制培訓仿真系統中正確應用云計算技術,首先要明確何為云計算技術。云計算技術是近幾年科學技術發展下的產物,帶有虛擬性、數據性,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之下應運而生。云計算技術,顧名思義,在數據計算以及數據處理方面,與傳統的方法相比,計算速度大大加快,最重要的是,應用云計算技術之后,可以減少一定程度的人力、物力資源,對于減少投資成本而言效果顯著,因此,廣受諸多企業的青睞,其發展前景良好?;谠朴嬎慵夹g的諸多優勢,為其在電網調度控制培訓仿真系統中的應用奠定了重要基礎。
2 論述電網調度控制培訓仿真系統的結構層次
2.1 仿真系統的支撐層次
電網調度控制培訓仿真系統主要由三大層次構成,支撐層次作為結構基礎,起著對資源調配、整理的重要作用。在電網仿真系統之中,由于整個系統較為復雜,所以系統內部所涉及的數據資源等數量龐多,因此在管理上比較困難,而仿真系統的支撐層次,能夠較好地對資源數據進行整理,為后續工作提供便利。
2.2 仿真系統的應用層次
應用層次作為電網仿真系統結構的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顧名思義,在系統應用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但是該層次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在仿真支撐層的基礎上開展,并且能與云計算技術相輔相成,共同為電網用戶提供優質服務,滿足用戶的多種需求。
2.3 仿真系統的展示層次
電網仿真系統的展示層次側重于計算過程的直觀性,多采用三維界面來對電網調度控制過程中數據資源進行呈現,并且這種展示是面向與電網運行的各個環節的,因此,可以便于技術人員監控電網仿真系統的實際運行狀態,可以對運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到早發現早解決,使得電網仿真系統能夠正常高效運轉。
3 云計算技術在電網仿真系統中的相關應用
3.1 實現電網仿真系統的虛擬化管理
虛擬化作為云計算技術的突出優勢,在電網調度控制仿真系統中的應用中得以充分體現出來,實現了仿真系統的虛擬化管理。具體來說,云計算技術的的虛擬化體現在對仿真系統的數據資源處理上,將真實的數據抽象化操作處理,營造一個虛擬的環境,實現了數據資源的虛擬化之后,可以便于資源的調配,更有助于電網仿真系統的管理工作的開展,從傳統的系統管理成功過渡到虛擬化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學合理性。
3.2 有利于電網仿真系統的構造
一般說來,在開展電網建設的相關工作時,都需要提前構造相應的模型來比照開展后續工作,因此,科學合理地構造仿真系統模型,對于之后的系統設計工作至關重要。與傳統構造模型的相關技術相比,應用云計算技術構造出來的模型,更加貼合仿真系統的實際需求,并且,基于仿真系統運行過程中涉及多種設備,因此,在應用云計算技術條件下構造出的仿真模型,可以滿足不同設備的工作要求。總之,云計算技術的應用,更有利于電網仿真系統模型的構造,最終為電網仿真系統的后續工作提供正確比照。
3.3 促進電網仿真系統的協同作業
電網調度控制培訓仿真系統規模較大,因此,在系統工作過程中,需要系統內部多方面共同協作,而應用云計算技術之后,對提高電網仿真系統作業的協同性效果顯著,這其中主要應用的是隸屬于云計算技術之中的交互技術,通過該項技術,可以保持電網仿真系統內部的協同一致性,繼而促進系統工作可以交互進展,這樣一來,可以大大提高仿真系統的工作效率,促進電網建設良好運行,所以,在電網建設過程中科學合理地應用云計算技術,可以有效提高仿真系統作業協同、高效進行。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電網調度控制培訓仿真系統設計中應用云計算技術,可以增加仿真系統的協同性、快速構造仿真模型以及實現仿真系統的虛擬化管理,凡此種種,都對提高仿真系統的科學合理性效果顯著,因此,應用云計算技術是發展電網培訓仿真系統的必然要求,是與時代發展速度相契合的結果。另外,在對培訓仿真系統應用云計算技術的過程中,相關人員要明確系統的具體構造層次,科學合理地應用云計算技術,努力將云計算的技術優勢發揮最大化,最終促進我國電網建設的良好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樹仁,宋亞奇,朱永利等,基于Hadoop的智能電網狀態監測數據存儲研究[J].計算機科學,2013,40(01):81-84.
[2]海曉濤,林尉,高峰等.西北750kV交直流混聯電網綜合仿真培訓系統[J].電網技術,2012,36(08):254-259.
[3]丁宏恩,趙家慶,蘇大威等。智能變電站和調控主站的模型按需共享技術[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2,36(22):73-77.
[4]王恒,辛耀中,尚學偉等,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數據總線技術[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5,39(1):9-13.DOI:10.7500/AEPS20140930019.
[5]趙俊華,文福拴,薛禹勝等.云計算:構建未來電力系統的核心計算平臺[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0,34(15):1-8.
[6]黃偉,龐琳,曹彬等.基于數據級任務分解的配電網分布式并行計算平臺[J].電網技術,2014,38(04):1103-11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8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