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交流程度不斷提高,我國的建筑施工技術也取得了長足發展。建筑行業在我國的經濟領域影響不斷擴大,成為重要的國家支柱性產業。建筑施工技術關系著我國居民的住房質量,是需要進行充分的重視和發展。后澆帶技術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施工技術,隨著對后澆帶技術的應用技術逐漸成熟。后澆帶技術在我國建筑施工領域必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提升我國工程建筑的綜合工程質量。
【關鍵詞】后澆帶施工技術;建筑質量;應用探究
隨著國內城鎮化建設比例的不斷提升,城鎮建筑的建設速度也在不斷加快。現代建筑行業施工技術的不斷發展,逐漸呈現出新的建筑施工質量要求。其中后澆帶施工技術能夠有效地提升房屋建設的質量,成為現代建筑行業中的重點研究對象。本文將會對后澆帶技術進行充分的分析研究,對后澆帶施工技術的使用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
1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建施工中應用的重要性
1.1后澆帶施工技術的作用
首先,后澆帶的設計原理為“抗放兼備,以放為主”,分別應用于后澆沉降帶、后澆收縮帶、后澆溫度帶,解決建筑物的差異沉降、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等問題。其次,在房建施工設計中,采用留后澆帶的做法,使混凝土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約束應力釋放,在后澆帶施工結束后,在結構上減少應力的影響,降低由于過多設置導致的永久性變形縫。最后,為了讓工程更加完美,工作人員應該在設計前對房間的基礎結構進行計算和強度校對,從而算出準確的應力,然后選擇合適的抵抗應力手段。
1.2有效解決地基沉降問題
地基沉降在房建工程中是常見問題,主要原因為在地基施工過程中,沒有對地基形成合理的加固處理,導致在后期應力下降,發生不均勻沉降的現象,導致建筑物傾斜,墻體結構產生裂縫,影響居民安全。通過運用后澆帶施工技術能夠解決這種問題,改善受力不均的現象。運用后澆帶施工技術能夠有效的連接各個單體房屋,從而平衡建筑物給地基帶來的壓力,改善房屋建筑物之間的空隙,緩解沉降的問題,保證房屋建筑物的穩定性。
2后澆帶技術在工程建筑中的應用
后澆帶技術能夠有效地防止水泥澆筑凝固的過程中,水泥出現裂縫的情況。具體的使用方法是在大面積的水泥施工面上,每隔30~40m,在水泥墻上留下寬度大約900mm的縫隙,以適應混凝土在凝固過程中的應力變化,減少混凝土開裂可能。后澆帶技術有效的防止了水泥在凝固過程中的物理變化特性,是現代建筑技術中重要的建筑手段。后澆帶技術可以有效地防止房屋沉降發生的開裂現象。在房屋建設的過程中,由于裙房和主樓的施工條件不同,可能導致房屋之間產生沉降變化。利用后澆帶技術對房屋的沉降現象進行提前預防處理,可以有效地提升房屋對沉降發生的受力變化適應的能力,提升整個房屋的工程建設質量。通過在建筑施工中的實踐分析,后澆地技術可以有效地改善房屋發生沉降時的受力環境。
3后澆帶技術在房屋建設中的技術要點
3.1合理計算后澆帶技術在房屋建設中的縫隙寬度
在對后澆帶的寬度測算過程中,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后澆帶技術留有的縫隙不能破壞整座建筑的工程強度和質量。在確定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對后澆帶應該設置的位置進行分析測算。一般縫隙寬度為800~1200mm。在對主要的受力點進行縫隙預留處理時,應該隨時留意預留縫隙的變化情況,防止預留位置的建筑結構功能遭到破壞。
3.2注意對后澆帶預留位置間距的計算處理
在正常的建筑施工工序中,建筑的施工按照預先的設計圖紙進行施工建設。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很難保證原有的建筑建設順序。后澆帶的設置在實際的施工中,應該按照實際的建設順序進行設置,避免出現建設過程中建筑的受力不均,造成的建設事故。在現有的后澆帶技術施工經驗來看,后澆帶技術的設置間距一般為30~40m,確保后澆帶施工技術能夠有效地發揮功能作用。
3.3混凝土澆筑中后澆帶技術的注意事項
在混凝土的澆筑工程中,應該對后澆帶技術的縫隙空間進行提前預留。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在需要預留縫隙的空間進行鋼絲網模板的搭建。使后澆帶技術能夠正常的在混凝土澆筑中發揮作用。對預設模板的設置應該充分地考慮后澆帶技術的作用發揮,嚴格按照模板的設置流程進行設計處理,使后澆帶技術能夠發揮較好的功效作用,提行建筑物的建設質量。
3.4后澆帶在設置完成后的保護工作
后澆帶在進行初步的凝固之后,應該清理掉縫隙之間的雜物。注意縫隙之間水泥的凝固質量,確定后澆帶能夠正常的發揮水泥凝固時的作用。在后澆帶的利用完成后,及時的預留縫隙進行修補彌合,確定修補使用的材料能夠緊密的和周圍的混凝土連接在一起。對后澆帶的修補部分進行一定的遮蓋保護處理,使后澆帶能夠有效地恢復結構強度。
4后澆帶施工技術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項
?。?)在好交代的設置過程中,以預防混凝土出現危險的裂縫為目的,應該謹慎的使用后澆帶的施工技術,實現后澆帶預防性的保護特點。后澆帶的設置主要是針對混凝土凝固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應力變化留下空間,使混凝土能夠充分的釋放應力,減少裂縫出現的可能。
?。?)在后澆帶的設置過程中,應對建筑結構的沉降問題,應該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進行后澆帶設置,同時如果臨時需要設置后澆帶,需要建筑設計方的認可和批準,保證建筑工程的強度質量。
?。?)后澆帶之間的分析,一般的墻面混凝土的連接鋼筋應該進行分割處理,保證后澆帶技術的功能發揮。在建筑中的主要受力結構,后澆帶縫隙之間的鋼筋不能斷開,以免影響建筑質量。在對后澆帶預留縫隙的修補過程中,應該對其中的鋼筋進行焊接處理,恢復鋼筋的受力水平。
?。?)后澆帶的模板在混凝土未澆筑或者為完全凝固之間不能進行拆除,以免影響到房梁的受力情況,造成房梁的變形。在對后澆帶位置進行位置選擇時,應該盡量選擇在受力較小的位置。后澆帶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水泥凝固出現變形,如果設置的位置受力結構復雜,有可能導致受力真空,造成建筑的整體受力結構發生變化,影響建筑的建設質量。
?。?)后澆帶的斷面預留應該盡量形成不規則形狀,增加修過中水泥的連接牢固性。對于模板搭建形成的斷面,應該將斷面預留成斜面,或者根據修補的要求,盡量增加修復的完成度。
?。?)在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為了避免混凝土的振搗過程中對預留的后澆帶產生影響,同時避免后澆帶位置大量混凝土的流失。需要在進行振搗作業的過程中,盡量遠離后澆帶的預留位置,防止出現振搗過程中的不利影響。
?。?)對垂直后澆帶的垂直施工縫,需要在混凝土初凝后,對施工縫以及模具鐵絲網進行高壓沖水處理,保證沖洗出混凝土的主要框架材料。在混凝土的凝固過程中,注意對施工縫的清理,保障施工縫的干凈。
5結束語
后澆帶技術在我國的建筑行業應用越來越廣泛,發揮著越來越大重要的作用。后澆帶技術在使用上呈現出一定的技術復雜性,需要進行細致的分析和研究。后澆帶施工技術受到氣溫濕度等條件的影響,在實際使用中呈現出一定的限制性。后澆帶技術是指為了減少在水泥澆筑的過程中,因水泥自身的膨脹收縮特性以及房屋可能產生的沉降現象,導致產生有害裂縫的風險。澆筑水泥的基礎板、墻體、梁上留下一定的縫隙,對水泥凝固區域進行保護。
參考文獻:
[1]周炫.民用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7(6):221.
[2]吳繼成.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建施工中的應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6(20):155-156.
[3]代景明.建筑施工后澆帶的功能與技術探析[J].工程技術研究,2018(15):38-39.
[4]李慶文.房建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要點探討[J].工程技術研究,2018(11):2022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96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