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管理視域下高等教育質量管理路徑探析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生態管理維度下的高等教育質量管理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治校,以實現整個管理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才能保證良好的管理生態環境的實現,促進高等教育質量管理效能的不斷提高。結合經驗,淺談生態管理維度下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的創新路徑。拋磚引玉,以期對今后的工作開展有所幫助。
[關 鍵 詞] 生態管理;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管理創新;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3-0232-02
生態管理是新興的管理理念,其核心在于運用生態學的原理,重視并突出人與環境關系的和諧與統一,從而促進整個管理體系的平衡、協調及可持續發展。在高等教育中實施生態管理,有利于發揮師生群體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師生積極參與質量管理工作,進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運行效率。
一、生態師生管理制度
高等教育運行的一大主旨,即是促進大學師生群體的全面發展。教師、學生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基礎之石,這一主體發展的好與壞,直接決定了高等教育體系的運行狀態,同時也反映了高等教育質量管理工作開展的水平[1]。作為教師及學生群體,在生態管理維度下要想實現更好的發展,就需要高等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將其作為服務的核心。在實施管理方法及制定管理制度時,應“循其本”,落實“以人為本”的發展原則,在思想意識層面重視教師及學生群體的感知感受。傳統的管理方法以教師及學生服從為基礎,然而這樣的管理方法并非盡善盡美,在激發教師和學生主觀能動性、積極性方面不甚理想,導致最終產出也沒有達到預定的期望。為此,在生態維度下,制定并實施教師和學生群體的管理制度,應是保障高等教育質量管理順利運行的基礎及前提,筆者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我管理能力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言:“先生的職責不在教,不在教學,而在于教學生怎么學?!蓖?,生態管理維度下的高等教育質量管理工作,其良好的運行狀態并不在于如何細致入微地管理師生群體。與之相反,過度或過于細致的管理條例、規范、準則等,客觀上極大地“剝削”了師生群體的自主性。作為校園最為重要的兩大主體,其自主性得不到發揮,受到各式各樣管理規范的限制,難免會產生進退失據、左右掣肘的不良感受[2]。生態管理在于人性化、個性化及服務化,管理的最佳形式在于循序漸進地引導,從而達到自我管理的終極目標。試想,倘若師生群體人人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可有效避免錯誤事件或阻礙性情況的出現,則高等教育的質量管理工作也就缺乏存在的必要和意義。為此,在實際工作中,應以引導為重點方式,發揮師生群體的積極性、創造性,讓廣大師生參與質量管理工作,以意見、建議的方式摒除質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理想之處,加以補充、調整,進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作為高等教育質量的管理工作者,需要明確實施于師生群體的管理工作,其應以引導為工作思想,在不違背學?;蚬芾碇贫鹊臏世K之上,應盡可能允許師生群體選擇適宜于自我發展的管理方式[3]。以身作則,重視發揮榜樣的作用,營造輕松、活潑、人性化的管理氛圍,促進多元化校園環境的形成。
(二)生態管理措施
生態管理維度下實施質量管理的方法措施,應在遵循師生發展的基礎之上,區別性地加以發揮及延展。對教師群體,要重點研究教師的職業發展需求,以制度構建為保障,切實滿足教師群眾的職業發展目標。職業發展包括的內容較多,涉及教師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學習能力、職稱評選、績效考核等方面。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于教師,而要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就需要在質量管理中進一步發揮教師的創造能力,因此需要加強對教師群體的再教育或培訓,完善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群體,在實施生態化管理措施時,應重視構建完善的分數制度,把學生的素質目標作為學生的評價體系。素質教育理念下,提升或刺激學生群體提高自我的綜合素質意義深遠[4]。提高學生群體的素質,除了重視其基礎知識、專業技能以外,還需要綜合其他多個方面的評比,比如說社會交際能力、應變能力、動手實踐能力、法律意識、合作能力等,并將其納入考核體系之內,從而促進學生群體更加多元、全面的發展。高等教育課程應在客觀基礎上有計劃、有目的地減少,課程越多,并不代表教育水平或管理質量越高。課程應秉承適宜的原則,在滿足學生實際需求的目標下,盡量給予學生更多的可供自我安排的課余時間,讓學生自我感知,充分體驗校園生活。
二、構筑生態化的和諧師生關系
構筑生態化的和諧師生關系,是生態管理維度下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的重要創新路徑。不言而喻,教師隊伍與學生群體,作為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的兩大主體,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和諧與否,不僅反映高等教育生態體系的穩定及可持續發展的程度,還是保障教育質量的基礎所在。教育教學實踐表明,師生之間只有不斷增加了解和信任,才能針對性地調整自我以適應對方的特性,從而高效地推進教學工作的開展,最終實現教育管理質量的提高[5]。不難想象,倘若師生之間關系緊張且雙方缺乏了解與信任,則教學工作勢必難以為繼,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必然效率低下而缺乏趣味性。因此,高等教育質量管理要重視構建積極、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關愛學生,學生應體諒教師,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良好狀態。在具體的實踐工作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一)強調課堂互動
課堂是師生之間接觸最為頻繁的場所,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部分。在高等教育質量管理工作中,應當將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納入其制度體系之內,以制度規范的形式凸顯師生互動的重要性、必要性。事實上,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產”“學”信息對稱,就必然要落實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師通過學生的反饋,可全面、深入地把握學生對教學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從而針對性、指向性地改進教學方向及把控課堂教學節奏[6]。而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互動,可有效提升其對學習主題的參與興趣,集中注意力,發散思維,激發學生主體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接收為自主思考,切實提高學習效率。我們知道,高等教育的課堂教學,其每堂課涉及的知識點均十分廣泛,而專業內容的學習則較為深入,在這樣的情況下,倘若師生之間缺乏良好的互動,學生極易因一時的開小差而跟不上教學內容,出現開小差、發呆及上課睡覺等現象,對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失去嘗試及探究的動力。在教師方面,也會因為學生的不良狀態而影響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最終出現低效的課堂。 (二)組織課外活動
組織課外活動是和諧師生關系的有效潤滑劑,同時也是促進師生關系發展的重要方法?,F行高等教育教學工作中,師生之間除了在課堂有所接觸之外,課余時間雙方很少有互動性的活動或者是游戲的開展。長此以往,在學生內心深處,難免會形成或習慣于教師“不屬于”學生群體的思想意識,認為教師除了傳道受業以外,其與學生之間“形同陌路”,幾乎不產生任何交集[7]。而在教師方面,僅僅依靠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教師難以對學生群體做到清晰而全面的把握,在客觀上很難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深入的了解,更談不上洞悉學生的思想動態。由于教育環境、教育方式及學習主題等因素的差異化,學生群體,尤其是對剛進入大學校園的學生而言,在思想觀念及心理情感上較難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比如說,在信息技術已然如此普及的今天,可能有部分學生尚且不知道教師的聯系方式,反之,半年的教學時光過去了,或許教師還不能記住班級中學生的名字。究其原因,主要是雙方在課余時間缺乏有效互動、交流及溝通。為此,在高等教育質量管理工作中,應組織師生之間的課外活動,借此彌補課堂教學時間或互動程度不足的客觀情況,從而有效促進師生之間從陌生轉變為熟悉,最終走向理解與信任。課余活動形式多樣,如師生籃球比賽、專題講座、興趣活動小組、知識競賽等,以這樣的形式有效增加師生之間互動和接觸的機會。
(三)擴展溝通渠道
21世紀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已然全面普及到人們日常工作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打破了時間、空間的客觀限制,極大提高了溝通的效率和擴展了溝通的渠道[8]。為此,在高等教育質量管理工作中,應引導師生群體利用新型的溝通方式,比如微信、QQ、郵箱,甚至教學管理網絡系統等。在溝通交流方面,應引導師生除了具體的教學工作外,還應當拓展到日常生活、興趣愛好等方面,以多種渠道、多個方面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擁有良好的溝通,師生之間才能在傳統的互動或接觸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提升雙方的融洽度,從而切實提高師生的和諧關系。促進相應教學質量的提高,在和諧穩定的生態化師生關系的基礎上達到使高等教育質量管理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總之,生態管理下的高等教育質量管理工作,要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管理原則,注重穩定與發展之間的協調關系。任何新生事物的產生,其對原有的平衡體系均會造成一定的沖擊及影響。具體工作中,我們不能故步自封,應以開放的態度面對管理工作的創新,但對管理方法、制度的創新,要在可平衡的基礎上開展,避免管理體系的功能實效。
參考文獻:
[1]吳舸.生態管理維度下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的創新路徑[J].高教探索,2016(26).
[2]黃志勇,胡文博.高等教育質量管理創新的生態思維[J].繼續教育,2014(17).
[3]黃志勇.基于管理創新的高等教育質量生態系統結構設計[J].大學教育科學,2013(4).
[4]黃志勇.生態管理: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發展的新境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8).
[5]張成,張興華.基于四維度模型的高職院校管理創新路徑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3(19).
[6]邵安菊.培育城市創新生態系統的路徑與對策[J].宏觀經濟管理,2017(11).
[7]李寶虹,白建東,王歡.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路徑選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31).
[8]查紫陽.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創新途徑[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22).
編輯 馬燕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43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