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公共治理視域下高等教育管理改革思路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先進管理理念開始被應用于高等教育中,高等教育的管理也因此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轉變,但在某些方面仍不夠完善,還有很多問題值得考慮。從公共治理的視角出發,探究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新思路。
  [關    鍵   詞]  公共治理;高等教育管理;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0-0160-02
   我國已經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不斷提高,因此,高等教育的質量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高等教育的管理進行探索,從新的視角去觀察,探索新的改革路徑。
   一、公共治理基本理論內容
   公共治理理論與政府有關,希望政府可以對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認識,不要疲于應對,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即可,不要過于追求自上而下、等級過于分明的社會秩序,社會各種組織之間的平等對話及系統的合作才是更重要的。
   二、高等教育質量政策的現行特征
   (一)政府主導質量政策目標決策
   政府主導是我國傳統質量政策目標決策的典型特征。這種決策方式能夠強有力地保障目標決策的時效性,尤其是在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情況下,更能突出集中資源干大事的優勢。在公民社會發展還不充分的條件下,政府主導的目標決策模式可以實現一種強制性的變遷,能夠大大降低決策成本。但這種模式與傳統的教育體制聯系在一起,計劃性、行政性和僵化性也會更加明顯,更加偏向追求“政治精英的價值偏好和政策訴求”,并不能有效地滿足政策的客體和群眾的訴求,使質量政策會出現一些弊端,例如:整體聯系不緊密、科學性不足、受人為因素影響大等。
   (二)質量政策價值決策的效率偏好
   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就是對全社會的資源進行分配,體現政府的權威性,而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離不開對效率的追求。對高等教育來說,不管政府選擇重點發展某些高校,還是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都體現出政府決策的效率偏好。這種方式對低水平的發展是有推動作用的,對教育資源的流動有引導的作用,可以將有限的教育資源的積極作用發揮到最大,提高資源的邊際生產能力,在短時期內可以促進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梢灶A想的是,效率偏好不僅能帶來短期內的發展,伴隨而來的也會有區域之間、高校之間的公共教育資源的不平衡。甚至大家會自然地按照某些規則將這些高校進行劃分,而面對這些不同級別的學校,行政化傾向也會加劇,無形之中差距也就越來越大,這樣發展會使高校間的和諧及平衡遭到破壞。
   (三)政策質量內容決策具有片面性
   高等教育質量政策主要包括質量建設和質量保證兩個方面。前者比較關注利益結構的調整,后者涉及一些教學活動的行為準則,這兩者之間只有達到平衡才能真正地促進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基礎還較為薄弱,經驗也不足,所以在發展方面可能出現一些偏差,更加追求質量建設,重視硬件的投入和辦學規模的擴大,但忽視了學校內涵的發展等深層次的東西。這些深層次的東西就像是上層建筑,即便是硬件足夠強大,辦學規模也足夠大,如果沒有制度和準則的支撐,也會使秩序變得混亂,教育的作用是很難達到的?,F代的大學制度建設還不夠完善,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投入,這也與政策內容的片面性有很大關系,教學工作的中心出現偏移、質量保障的認同度不高等問題都亟待解決。
   三、公共治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一)高等教育管理向多元化格局轉變
   公共治理理念在高等教育管理的應用中一個很明顯的轉變就是政府不再是單一的管理主體。由上面的現行特征就可以看出政府主導的高等教育是存在一定弊端的,多元的管理主體和管理方法才是更科學的。管理主體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使更多主體加入高等教育的管理中來,政府、社會、市場、高校等方面的聯系也會更加的緊密。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多個主體都會表達自己的意志,協商、溝通都會增加,這樣有利于高等教育管理的目標得到最大限度的實現,大家各自履行自己的責任與義務也更加的公平。這樣可以有效地緩解我國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非民主化、官僚化等問題。
   (二)提高了高等教育管理的效率
   多元化主體參與高等教育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效率。首先,更多主體加入管理,意味著站在不同角度的人更多,不管是國家教育機構、社會民間組織還是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機構,他們都會表達自己的利益和愿望,多方的動力和規范可以促使管理模式的優化,提高效率。而多元的力量就象征著多方的利益,權利、責任與利益的分割則對制度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體現出民主的原則,只有較為科學的制度才能夠合理地保障權利與義務的分割,使各方的利益和權利受到公平的對待。其次,制度與機制是高等教育管理正常運作必不可少的東西。有了制度的保障,效率才能得以提升。最后,我國高等教育管理也逐漸開始注重運用多種手段。社會治理中的咨詢、評價、經濟、法律等手段都可以運用到高等教育管理中來,構建一種平等協調的治理關系,為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管理工具,實現了治理過程中的雙向互動,推動了信息交流的平衡,管理效率得以提升。
   (三)實現了高等教育本質訴求
   在公共治理的視域下,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質訴求是“善治”。首先,在高等教育管理的過程中,社會上的教育資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學生享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條件,實現了國家、政府、社會等多方面主體對高等教育的期望。其次,在共同的教育目標“至善”的指引下,各管理主體都擁有合法的權利和地位,他們的主人翁意識也會更強,不管是協商、交流還是咨詢、評價,都能夠推動公共治理環境的構建,提高監督管理體制的透明度。    四、我國高等教育管理改革路徑探索
   (一)轉變政府職能,實現高校自治
   通過公共治理理論可以知道,社會力量也可以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占有一席之地,社會角色同樣可以參與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可以向高校自治為主、政府監管為輔、社會角色參與的多元管理的格局轉變。在這一過程中,政府要完成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職能轉變。首先,平衡政府治理與高校自治的關系。在高等教育的管理中,政府占主導的地位要進行適當的調整,要實現政府的去行政化,正確的治校之道應該是依靠法律和制度來行使管理權,而不是盲目地去行使自身的行政權力。其次,政府要加強對高等教育管理的宏觀調控,為高校發展提供一個總目標,在發展規模、人才培養、科研方面給予全方位的支持,資金、信息和資源等方面都要重視,給高等教育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具體的發展方式和途徑還需要各校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制定適合自身的方案,政府應該行使好自己的監督權,扮演好掌舵者的角色。
   大學自治其實與政府職能的轉變有某些相似之處,同樣需要內在邏輯的支持和外在條件的保障。大學自治就像是地方政府實現了權利的擴大一樣,其主要的工作重心沒有改變,是為了教育,不一樣的是他們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更重。大學自治也要像政府管理一樣,依照相關的制度和法律進行,承擔起對社會乃至國家的責任,管理過程也要保證公平、公正、公開,要有意識地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使學校的自治與政府的調控能夠實現統一。
   (二)加強制度建設,提升管理效率
   在高等教育管理中,政府和社會都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這便可以納入準公共物品的行列,它的質量和效益的實現直接關系著公眾的利益,因此,需要科學合理的制度去保障這些資源能夠實現效益最大化。首先,要制定好責任制度,將權利與義務劃分清楚,各司其職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工作的效率,促進教育水平的提升。其次,建立完善的質量評估機制。實現高校的管理自然離不開管理模式的優化,但也不能忽視監督機制的影響。質量評估機制雖然是外在因素,但對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能夠推動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能夠實現資源利用的效益最大化,不會白白浪費政府和社會的投入。
   (三)彰顯回應性,推動機制體制創新
   回應性是指對公民所提出的意見和訴求做出及時和積極的反映,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回應性也是十分重要的。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也要重視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讓他們參與監督管理的過程,從過去的封閉狀態的管理逐漸走向開放,提高管理透明度,要貼近相關利益獲得者的偏好,盡量保持整體上的一致。
   創新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在每個領域都少不了創新。高等教育管理要實現新的改革和進步也離不開創新,并且要從根本上下手,實現體制、機制的創新。更多主體的加入有利于聽取更多的意見和建議,不同利益體之間的平衡也可以推動新的機制的形成和完善,這樣會使管理的效率進一步得到提升。
   五、小結
   公共治理理論從20世紀90年代逐漸實現了大范圍的推廣和傳播,很多領域都積累了實踐經驗。伴隨著改革開放40年的來臨,創新和嘗試的精神也被社會所崇尚。既然要對高等教育管理進行新的改革,那么就應該進行新的嘗試,公共治理理論有其獨特的優勢,相信可以為高等教育提供新的發展方向和路徑,有利于解決現有的弊端。
   參考文獻:
   [1]陳思蒙.公共治理理論對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推動[J].江蘇高教,2017(7):33-35.
   [2]劉鋒.公共治理理論對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推動[J].求知導刊,2017(18):135-136.
   [3]鄧悅.公共治理理論在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中的應用[J].宜賓學院學報,2017,17(11):108-115.
   [4]張學翎.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中的公共治理理論應用分析[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2):167.
   [5]王亞榮.沖突與融合: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科層取向與專業取向[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8,31(1):66-68.
   [6]周萍.大數據時代下高等教育管理的挑戰及對策[J].武夷學院學報,2017,36(10):92-95.
  ◎編輯 王 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64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