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公司治理的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經過這四十年的歷史變遷,特別是繼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進展。一方面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另一方面也凸顯了許多問題,如國有經濟在混合所有制中獨占鰲頭的現象依舊明顯、民間資本難以融入等等。分析國有企業中聯重科集團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肯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積極作用,同時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最后預測混合所有制改革發展的前景,相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將促進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國有企業;公司治理;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經營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9-0005-02
引言
混合所有制的概念最早是在中共十五大報告中提出的,繼而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又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可見國家對此次改革的重視。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的《國家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研究報告》,從國有企業投資角度看,國有企業的比例為53.89%(約20.03萬戶),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比重為46.11%(約1 714萬戶)。從國家出資額角度看,投資國有獨資企業的比例為58.18%,投資總額高達22.96萬元;混合所有制企業投資比例為41.82%,總投資1 650萬元。而大多數的國企已經在資本層面實現混合,截至2017年底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及各級子公司中,混合所有制戶數占比已達到69%,2013—2017年,民營資本通過各種方式投資參與中央企業混改,金額超過1.1萬億元,省級國有企業引入的非公資本也超過5 000億元。從混合所有制改革所涉及的參與公司的數量、比例或貢獻等方面來看,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不斷加快,效果顯而易見。
隨著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雖然制度一直受到高度重視,但發展中出現一定問題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國有經濟在混合所有制中獨占鰲頭的形勢依舊存在,民間資本參與混合所有制的積極性仍然不高,結果就導致資本的配置利用率低下等問題。所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公司出現各類治理及自身發展阻礙問題,值得我們深切關注。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義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屬于不同財產所有者的經濟形式。從宏觀層面來看,混合所有制經濟指的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非唯一性的所有權結構;從微觀層面看,混合所有制公司指的是由不同所有者實體共同出資的公司。事實上,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本質就是資本間的相互融合。美國學者丹尼爾 ·耶金將中國的改革開放實質概括為:“政府和市場不斷爭奪制高點的過程?!痹谥袊?,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部分各有長短板。就國企和民企而言,國企的優勢在于資本雄厚、各項物質資源充足、人力資源儲備多、技術手段先進等,短板在于國企的行政包袱較重、效率低下、創新力不足等;而相對應民企的優勢就在于它的機制較為靈活、創新性強、效率高等,短板在于民企的資金資源儲備不足、各項技術基礎薄弱、管理模式比較落后等。國家的政策指引重心放在企業的創新力和核心競爭力上,基于市場的整體訴求,政府通過混合所有制的制度改革將公有經濟和非公經濟融合起來,形成優勢互補,從而提高資本的利用率,產生“1+1>2”的經營效益,促進各類資本實現共贏。
二、中聯重科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經驗與啟發
中聯重科是湖南乃至中國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典范,對國有企業的經驗和模式的改革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中聯重科集團通過股份轉換、母公司重組和整體上市等一系列方法成功轉型為一家典型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國有股東的持股比例在改造過程中逐漸降低到16%左右,國有股東及非國有股東的所占股份低于20%,中聯重科的收入也比同行業高出許多倍,中聯重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引起各界關注。
首先,混合所有制體系的創新,使中聯重科集團實現跨越式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國有資本的放大功能,實現國有資產價值。自中聯重科重建以來,國有資產的價值增加了800多倍。其次,中聯重科也在資本市場活躍,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海外融資,成功發行債券,發展自己的金融服務業務,不斷開拓新的資本運營空間。最后,中聯重科的成功關鍵還在于“改造+吸納”,在確保股權多樣化的同時,它還保留了國有資本的相對持有,并吸引了其他資本注入,提高了國有資本控制和杠桿的能力,國有資本從2006年的9.79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68.38億元,增長了7倍以上,實現了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
值得肯定的是,中聯集團自己及其母公司的股權體系轉型是其改革的兩大主要力量?;旌纤兄聘母锏耐七M和完善,大大改善了中聯重科的凈資產報酬,中聯重科的改革方法實際上也是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本質,即股份制改革,這使得市場經濟不斷活躍起來。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面臨的難題與建議
?。ㄒ唬┗谡暯?
1.資本市場仍不完善。想要混合所有制經濟在中國得以可持續地良性發展,完善的資本市場是一個先決條件。只有完善的資本市場,民營企業才能有機會參與其中并產生積極效應,但是我國國內的資本市場狀況還不容樂觀:總結來說,間接融資難,直接融資跟不上。在比較成熟的國際市場中,股權、期權、債券等直接融資占整體融資額的80%,而銀行貸款這類間接融資占整體融資額的20%,然而在我國,銀行貸款一枝獨秀于經濟市場,加上近些年的貨幣政策收緊,國企尚且難以貸款,更不用說民企了。盡管2014年5月9日國務院對我國資本市場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對發展多種股票、債券、期貨市場提出了寶貴的意見,但這暫時還只是停留在綱領性的文件狀態,仍然缺乏有效的操作方法。因此,我國發展多層次的融資市場的任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資源配置的合理性有待提高。根據湖北民營經濟研究院的一份研究資料顯示,在資本的使用效率指標這一點上,國企是1.02,民企是1.16,這就意味著每投入1元的成本,國企產出1.02的價值,而民企產出1.16的價值。很明顯,民企對資源的使用率相比國企更高。但在我國的現實情況中,數量多、資源利用率高的民企面對龐大豐富的資源只能望洋興嘆,國企獨占資源鰲頭的現狀依舊嚴峻。這就需要政府配套政策的扶持,將資源優先分配給資源利用率高的企業,激發民營企業釋放更多的能量。
?。ǘ┗谄髽I視角
是否改變企業原有的經營機制是衡量一個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敗的重要因素,在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上市確實使國企的機制有了很大轉變,一方面體現在公司的治理機制上,上市后建立了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制度;另一方面體現在信息披露機制上,企業會根據上市公司的要求全面地披露企業的各種信息。上市本身就是體制改革的重要進步,但在經營機制方面仍有許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1.在用人機制方面有待改善。我國國企的人才任用機制還沒有完全脫離原有計劃經濟的模式,國企高管的產生主要還是上級政府的任命,國企員工的意識依舊停留在“鐵飯碗”階段,員工缺乏使命感等等。這就不能健全人才市場的公平競爭機制,而民企的領導直接由個人的業績和績效決定,忽略了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建議國企應積極敞開大門,制定明確選拔標準,構建科學合理的現代企業用人機制,用好人、用能人、用賢人。民企則應緊跟黨的步伐,加強實踐性人才和理論性人才結合的任用理念,選用既以身作則,也注重理論創新的領導型人才。
2.在薪酬機制方面有待改善。國企的員工薪資架構基本都是由國資委核定,根據崗位級別及資歷計算薪資,彈性小,因此國企領導往往只對其監管上級負責。而民企的工資由個人業績及績效決定,多勞多得,浮動也會比較大,民企職員更多地由職業經理人監管對企業股東負責。這種狀態下,如若沒有相應科學合理的配套措施的輔助,就會給混合企業帶來嚴重治理問題。企業應保證在公平、競爭、激勵、合理合法四項原則下制定規范化流程化的薪酬管理制度,以激勵員工的積極性,從而保證工作效率。
3.在容錯機制方面有待改善。目前,我國國企包括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對利潤以及資產增值都有硬性的考評指標,這直接影響國企高管的職務穩定和企業的等級評定,而大多國企領導為了官帽子不會選擇大刀闊斧地主動改革,然而技術領域創新、競爭性市場的拓展都需要大量資本的前期投入,以及探索打開市場的新渠道、新路徑,這些都與國企固化的運營決策方式相悖。因此,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建立相應的國企領導主動改革的風險保障制度是一項關鍵措施。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展望
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這一措施解決了國有企業治理的根本性問題,民營資本所有者參與到國有企業轉型已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形成的重要方式。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途依舊長遠,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在11月4日的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通氣會上表示:“將增加重點領域混改試點的數量,對混改企業大膽放權國有股東不干預企業日常經營活動……”這就意味著,混改在突破眾多障礙后我們即將迎來新的契機。作為一種所有產權形式的重大變革,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僅提高了國有企業的經營績效,也為各類私人資本提供了新的投資契機,相信這是未來我國經濟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從而促進中國國民經濟的良性發展,實現同生共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543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