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下產教深度融合體系的內涵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正處于改革的深水區,建立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已經成為新時代的重要抉擇,混合所有制教學模式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通過將混合所有制引入到高職教育當中,不僅能夠為高職院校的快速發展整合各類資源,還能夠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人才基礎,進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本文主要對混合所有制下產教深度融合體系進行了研究,能為高職院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混合所有制;產教融合;內涵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9.21 文獻標識碼:A
我國社會經濟正處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需要正確地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顯著特征,這樣才能夠對社會經濟結構進行優化升級。企業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的主要推動者,同樣進入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肩負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任務。高職院校作為輸送人才的重要載體,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作用,探索高職院校和企業混合所有制模式已經成為新時代的重要方向,這樣能夠充分發揮企業辦學的主體作用,從根本上實現高職院校和企業的深入合作。
1發展混合所有制高職院校的政策背景
高等職業教育本質上屬于非義務教育,是為企業生產進行服務的產業,在市場經濟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于提高企業整體競爭力具有重大的戰略作用。國家的經濟改革政策,對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經歷了快速發展的歷史階段,為我國培養了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型人才,極大地發揮了人力資源的積極作用。然而在新的歷史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對高職院校提出了變革的新要求,通過積極推廣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實現企業和高職院校的合作辦學,將能夠極大發揮雙方面的主體作用,并且能夠從根本上改變政府壟斷高職院校辦學的結構體系,使企業從本質上成為高職院校辦學的主體角色,對于激發高職院校的辦學活力,實現校企產教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由于高等職業教育事業本質上是一個規模龐大的服務型市場,實行混合所有制下產教深度融合,將會為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開創一個重要途徑。
2高職院?;旌纤兄频膬群?
我國現階段大概有1600余所高等職業學校,并且將近75%是國家主辦的高職院校,僅有約25%是社會力量主辦的高職院校,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主要是通過國家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全面的管理,亟需企業參與到整個辦學過程中,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技術能力。目前,我國經濟結構中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已經占到了總企業比重的85%左右,其余的主要是國家和集體混合所有制企業,并且很多改造為股份制的企業也并不完全是國家和集體混合所有制企業,這就意味著如果要實現企業成為高職院校辦學的主體,那么就需要對這些企業進行自上而下的結構變革,使其在社會經濟活動中遵循利益共享、合作共贏的商業原則,并且把市場需求作為導向,讓企業用自己的知識、管理、技術、資本、設備等資源參與到高職院校的辦學當中,同時還要給予企業應該享有的各種權利,這樣就會極大地激發企業參與高職院校辦學的積極性,企業的各類資源一旦投入到高職院校的辦學體系當中,將會發揮出重要的積極作用。本質上,高職院校和企業聯合辦學的混合所有制模式,就是私營企業、股份制企業和外資企業用自己的設備、技術、管理、資本、知識等各類資源要素通過投資形式參與到高職院校的辦學中,從而引起高職院校辦學結構體系發生變革,這樣就實現了由國家單一所有制的辦學主體變成了不同所有制經濟主體共同參與辦學的模式,企業能夠更好地參與高職院校的決策、評價、培養和改進等議程中來,這樣就能夠建立起現代產權制度和學校制度相融合的法人管理體系。通過高職院校和企業產教深度融合,企業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高職院校辦學的責任主體和利益主體,從而實現高職院校和企業深度融合的目標。
在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下,和其他經濟主體相比,高職院?;旌纤兄凭哂凶陨淼娘@著特點。高職院?;旌纤兄频闹饕繕?,就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術型人才,這是高職院校作為教育服務行業的首要目標,和單純地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企業組織有著明顯的區別。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具有的高質量教育服務水準,已經成為公共教育的最大公益性特征,這同樣也和完全盈利的經濟組織有著顯著的區別。高職院?;旌纤兄频娘@著特點就是企業作為主體地位不斷地得到強化,這和一般混合所有制企業還是有著較大的區別,高職院校的企業主體并不僅僅是進行簡單的資源整合,企業進入到高職院校辦學結構體系后,就會發生組織本質的轉型,并逐漸地與高職院校進行深度的融合,實現高職院校和企業共同快速發展的辦學雙贏目標。此外,由于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現階段沒有明確的法律保護和規范性條款,并且在權利保護、投資政策和運行規范方面均沒有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條款,因此高職院校和企業混合所有制辦學的法律邊界是相當模糊的,需要在后續階段不斷地制定和完善系統性法律條款。
在我國社會經濟和社會結構不斷轉型的大背景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職業學校制度建設的雙重矛盾,將貫穿在高職院?;旌纤兄妻k學模式的始終,這同樣是關系到企業作為辦學主體新制度成敗的關鍵。目前,高職院?;旌纤兄妻k學模式還處在試點和經驗儲備階段,還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需要對高職院校和企業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進行系統性探討。
3高職院?;旌纤兄频哪J胶吐窂?
高職院?;旌纤兄迫绻胍娴靡酝茝V,并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中發揮主導作用,就必須解決運作機制、出資方式選型、商業模式規劃、合作對象選擇、法人治理結構選擇、股權結構設計、投資取消機制和法律框架設計等問題。隨著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的推廣,己經有了混合所有制辦學成功的高等職業教育案例,其共同點就是從根本上解決了阻礙混合所有制發揮主導作用的各類負面因素。
混合所有制模式下的產教深度融合體系,應該從高職院校戰略發展的目標出發,進行全方位的調研和嘗試,優先選擇那些在行業影響力較大、主體產權明晰、管理技術先進、企業規模適中、市場信譽良好并有強烈合作意愿的企業作為辦學合作伙伴,這是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的重要基礎。一旦確定了合作企業,那么就應該從高職院校和企業兩方面的戰略需求出發,快速制定出雙方可以合作的領域以及辦學出資的具體方式,打造出全新的企業產業鏈條和教育事業鏈條,這樣就能夠對鏈條的價值進行創新,尤其是企業的品牌、資本、知識、設備等可以作為出資的重要方式,這樣能夠有利于整合各類資源,滿足高職院校和企業兩方面的戰略需求。高職院校和企業的合作應該建立在公平互信的基礎上,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現資源的資本化,才能夠更好地確定合作辦學的股權結構模式,尤其是要確定占據主導地位的一方,這樣才能夠達到產權明晰的辦學目標。
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的關鍵還在于法律結構模式的設計,必須以契約精神和法律為原則,進一步對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下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進行明確,盡快地確定董事會等執行機構,這樣更加有利于處理辦學過程中出現的各類糾紛。當建立了以董事會為核心的校長責任制后,那么董事會就可以選擇具有較強管理能力的人才擔任校長,這樣就能很好地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管理標準和辦學制度。應該指出,學校黨委組織并不參與到高等院校具體的辦學事務中來,黨委的主要職責是確保辦學的正確方向,并對辦學的具體行為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在已有的法律框架下,混合所有制的辦學模式應該遵循社會價值交換的基本規律,保障合作雙方的主體利益,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現項目整體增值目標,并且能夠通過實踐過程來實現培養高質量人才的辦學目標,這樣也能夠使企業獲得低成本的高質量勞動力和創新型技術人才,并且還能夠低成本地使用高職院校的土地、房產和設備等優勢資源。本質上看,合理合法的商業運轉模式是保證混合所有制高職院校平穩發展的基本前提。
新的歷史條件下,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的內涵就是對高職院校的各項辦學制度進行創新,把企業引入到具體的辦學過程中來,使企業成為辦學的主體,這樣將能夠全面地激發高職院校的辦學活力,真正實現高職院校和企業兩方面的深度融合,能夠更好地解決高職院校在辦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通過高質量人才的培養和各類生產資源的整合,將會對我國的社會經濟結構產生重要的影響,促使我國經濟結構體系快速地進行變革,進一步提高社會生產力。通過高職院校和企業雙主體地位的確定,將會極大推動高職院校和企業組織結構重組,進一步完善和優化辦學體系和生產體系,在確保經濟效益和效率的前提下,運用各種資源來提升技術人才的培養質量。由于混合所有制的辦學模式是系統性工程,在面臨機遇的同時還面臨著挑戰,需要在辦學的過程中不斷地完善和優化,從而使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綜上所述,混合所有制模式下產教深度融合體系的內涵,是將企業和高職院校的各類資源進行全面的整合,以此來提高社會生產效率和技術人才培養的質量,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708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