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商務英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外貿發展的不斷加快,企業對所需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高職院校作為為企業輸送技能型人才的基地,要根據企業的需求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革新教育理念,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與企業共商人才培養方案,共建高素質的雙師團隊,共建實習實訓基地,探索適應社會發展和滿足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高職商務英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F7-4;H31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3-014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3.069
Research on Talents Cultivation of Business English in Polytechnic Colleges: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ZHAO Yan
?。⊿henyang Polytechnic College, Shenyang Liaoning 110045,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the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s for talents are also changing. As the base of transferring skilled talents for enterprises, polytechnic colleges should adjust the cultivation plan timely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national policies, they should innovate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take the road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operate with enterprises in talent cultivation program, build high-quality Double-teacher teams, build practice and training bases, and explor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to adapt to social development and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Business English in Polytechnic Colleges;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近年來,隨著中國和世界各國交往的日益頻繁,特別是在經濟和貿易活動中的合作越來越多,在中國的土地上涌現出了很多中外合資或者外商獨資企業。隨之而來的就是企業對人才的巨大需求,特別是既能夠能從事國際貿易,又能熟練運用英語的人才變得炙手可熱。高職院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應該轉變觀念,以尋求能夠培養出能夠適應社會發展,滿足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
1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1.1 實踐課程少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仍然以理論知識的傳授為主,雖然在課程設置上已經增加了相關實踐性課程,但大多數仍停留在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的階段,在課時分配、授課內容等方面仍然無法將實踐性課程作為教學的主線,這就造成學生在畢業后與企業的需求脫節。
1.2 綜合技能差
在教學設置上高職院校也設置了相關實踐性課程,但大多數是針對某一個知識點進行的專項訓練,由于課程種類和課時的限制,學生對知識點的實踐性操作也只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對一些突發的、特殊的情況就不知道如何處理。學生畢業后的工作是在錯綜復雜的真實工作場景中,對各種技能的應用更呈現出多元化、復雜性等特點,對于這種綜合性技能的應用就顯得難以應付。
1.3 雙師師資少
目前大多數人持有“雙證書論”,認為具有商務英語考評員、商務英語翻譯師等證書并從事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人員即為“雙師型”教師;而實際上,大多數高職教師沒有企業工作經驗,在商務實踐操作能力上卻比較欠缺,可以說完全是紙上談兵,教學質量不高。
2 堅持產教融合不動搖,做深做真校企合作
2.1 產教融合
美國和荷蘭的著名學者埃茲克維茨和雷德斯多夫曾明確指出學校和企業已經開始向對方的領域靠近,開始嘗試互相合作。[1]堅持產教融合就是要堅持將學校教育與企業產業的發展相結合,雙方都發揮出自身的最大優勢,做到優勢互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應該與行業企業加強溝通聯系,了解企業真正的需求,為企業培養所需人才,企業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為高校提供教學實踐場地,雙方達到雙贏。
2.2 校企合作
西方國家中,德國的校企合作教育形式最早,產生于19世紀末,1897年德國職業教育采用“雙元制”。我國也提出了高職院校要注重實施校企合作,針對人才培養等方面都提出了詳細的要求。[2]
校企合作之所以被眾多國家所采用,歷經時代的變換卻越來越受到追崇,那是因為其具有科學性。著名的“經典條件反射學說”認為動物可以通過不斷地訓練來實現某種特定行為的發生,從而也可以推想出人類的某種行為的形成也可以通過不斷地練習來實現。[3] 2.3 堅持“真融、真合”
雖然高職院校在與企業在合作方面已經開始行動,但大多數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以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為例,近年來為了拓寬學生就業面,很多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將跨境電商企業、幼兒園、酒店都作為學生的就業對口企業,學生去企業參加幾個月實習根本無法全方位地掌握所需的崗位技能,這種校企合作就不是真正的校企合作,更達不到校企融合的高度。
3 基于真融、真合的高職人才培養
歐洲理事會針對語言學習的教育也提出了觀點,即語言學習要和相關領域相結合。[4]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在進行專業人才培養時就應該將英語和行業企業結合在一起。
3.1 校企共商人才培養方案
高職教育不同于一般高等教育就在于,它以突出和強化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為目標。學校要與企業共同出點子,多碰撞,而不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走走過場。具體到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讓企業真正參與進來,實現訂單式培養,讓校企合作生根發芽,落到實處。
3.2 校企共建以能力為主線的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在進行課程設置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要滿足企業的需求,注重企業所給出的寶貴意見,針對崗位需求增加實操課程的比例,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為主線。
3.3 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學團隊
在高職教師隊伍建設上,應該做到緊盯形勢發展,不斷讓一線教師更新知識,增長見識。首先可以將企業中具備較高職業素質的專家請過來為教師進行培訓,進行面對面的溝通,有利于一線教師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其次,對于行業企業中具備一定經驗的行家里手可以聘任其為學校的兼職教師,通過對學生直接教學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迅速提高崗位能力。再次,企業的兼職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平時的教科研活動中,使學校和企業的距離更近。
3.4 校企共建產教融合實踐基地
高職院校的工作要把方向放在與企業共建實踐基地上,讓企業把相關工作或生產部門設在學習內部,方便安排學生隨時實踐和學習。[5]只有學習和企業心往一處使,為學生和企業互動構建一架橋梁,創建一個平臺,這樣才能實現校企聯動,實現雙方共贏。[6]
4 結束語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個漫長的路程,學校和企業要做到真融和真合,就要雙方共同發力,全方位、多角度進行探索和實踐,這樣才能雕琢出具備大國工匠風范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Etzkowitz.H.&L.Leydosdorff.The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A laboratory for knowledge-based economic development[J].EASST Review.14(1995):14-19.
[2]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國發.2010.
[3]Watson.J.B.Behaviorism[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0.
[4]歐洲理事會文化合作教育委員會.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學習、教學、評估[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8:130-131.
[5]藍國興.從校企合作到產教融合-商務英語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黑河學院學報.2016(5):61-63.
[6]廖傳林,何瓊.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產學結合雙贏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2):9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076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