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深度產教融合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基于面向深度產教融合的背景,重點分析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并根據現階段高等教育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詳細論述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和主要課程。進而針對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師資力量有限、教學內容落后、教學方法傳統等問題,分別從課程設定、教學內容、師資團隊、教學思想、教學考核等五個方面,提出深度產教融合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有效策略,旨在能夠進一步完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革新傳統教學模式,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全面推動大學英語教學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產教融合;大學英語;教學現狀;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9)05-0136-03
引言
所謂產教融合主要指的是將教育和地區產業進行有機結合,讓教育成果充分運用到產業當中,以此來推動當地經濟發展。與此同時,產業也為院校提供將教育成果轉換成生產力的必備條件和學生實踐、實習、工作的場所,詳細內容主要包括:院校專業設定要與當地產業相互結合,院校和企業協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參加教學和實踐的整個過程,院校的課程設定和課程教學內容要與學生畢業后將要從事的工作崗位標準有著緊密的聯系。面向深度產教融合,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專業素養好、綜合素養高、就業能力強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一、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1.師資力量有限
當前,各大院?;A英語課程的開設,雖然有效地起到了人文精神和素養提升的作用,但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基礎英語課程內容過分注重語言學習,缺少專業特色,或是與崗位、行業為主要方向,忽略了通識教育,甚至將專業僵硬地翻譯成英文,忽略語言與專業、工作崗位需求的有機結合。怎樣將大學英語教學科學高效地融入到通識教育中,已經成為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重要課題。大學英語教學工作開展首先需要一支高素養、強技能的師資團隊,也就是要求廣大教師具備講解基礎英語內容以及培養學生基本語言技能的能力,并且還要掌握相關行業的專業知識??僧斍罢Z言專業的教師通常對行業知識并不了解,而專業教師通常無法運用英語精準地講解專業內容。大多數情況下,英語基礎課程的授課教師都是英語專業教師,他們幾乎都是畢業后直接進入崗位,缺少一定的社會實踐經驗,自身知識結構單調,無法滿足大學英語教學的實際需求。
2.教學內容落后
我國許多院校大學英語教材的研發都處在探索階段,當前教育部門并未制定符合不同專業使用的大學英語教材和教學綱要。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出現了大量的新興行業,各個行業的現實情況也在發生著改變,大學英語教材的創編困難主要在于設計思想的陳舊與落后,無法滿足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更無法順應相關崗位的需要,缺乏一定的實用性和實踐性。大量調查研究表明,許多院校所使用的大學英語教材內容都不夠科學、系統,邏輯性不強、結構不清晰,難以滿足社會對專業人才的現實需要。也有部分院校為了提高就業率,將大學英語教材內容向學生專業靠攏,沒有過多的基礎知識,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久而久之,降低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實用性較強、專業與語言知識比重合理、專業難度適量并且滿足社會需求的大學英語教材嚴重缺乏,限制了其教學革新的深入發展。
3.教學方法傳統
我國許多院校當前開設的大學英語課程,通常只是繼續使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在課程設定上,僅僅開展了基礎類英語課程,或是讓學生從入學開始就學習與專業有關的英語知識,使得基礎英語課程與專業英語課程無法有效銜接。從教學方式看,教師常用傳統的“滿堂灌”的方式,以教師講解為重點,學生長期處在被動接受的狀態,無法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從考核方式上看,大部分教師都采取終結性的評價方法,嚴重忽視了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忽略了學生整體素養的提升以及語言學習中的基礎規律,一成不變的書面考核無法多角度、多層面地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最終導致啞巴英語的現象。由此不難看出,當前大學英語教學還存在許多不足和問題。比如,怎樣將大學英語教學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怎樣將基礎英語課程和相關崗位英語需求相結合,以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怎樣真正實現深度產教融合等,這些都是大學英語教學應重點思考并解決的問題。
二、面向深度產教融合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及要求
面向深度產教融合,各大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發生了轉變,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從過去以課程知識學習為主變成了以學生實踐能力為主,最終以廣大學生就業技能的提高程度為重要判斷依據[1]。而在全球化不斷發展的今天,英語早已成為了學生是否具備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大學英語面向的教學對象是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其課程定位必然是為了學生專業學習服務,并且還要服務于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整體目標。產教融合環境下,大學英語應開設以下幾種課程,并實現具體的教學目標。
首先,基礎英語課程。該類課程主要是為了完成高中英語與大學英語的有效銜接,強化基礎英語知識,拓展詞匯量,提高學生基礎的聽說讀寫譯能力。通過該類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從事普通的與英語有關的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工作,具有日常的英語交際能力,且通過全國英語四六級考試,部分學生還能夠參加各種英語比賽、演講比賽等。
其次,跨文化交際課程。該類課程主要是為了提高廣大學生的跨文化認知與交際能力,強化他們的跨文化語言溝通能力。通過該類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英美國家文化,并掌握中西文化間存在的差異性,可以熟練冷靜地處理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文化碰撞等問題。目前,在通識教育思想引導下,系統化地開設某些文化素養培養、加強國際人文溝通的跨文化交際課程,可以更好地體現出英語教學中的人文思想。
再次,職場英語課程。該類課程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提前了解國際性職場的不同情境,增強學生的英語實踐運用能力和英語服務水平。通過該類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熟悉外貿以及其他國際性工作的詳細流程,掌握簡單的國際社交禮儀,可以處理普通的國際性事務,并且具有一定的商務英語交際能力。 最后,學科英語課程。該類課程主要是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不同專業國際性知識的有效幫助,比如掌握國際前沿管理學以及金融學基礎理論知識,為我國經濟發展貢獻有效力量。通過該類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真正掌握專業英語詞匯、基礎概念,從而進行專業方面的英語論文寫作。
三、面向深度產教融合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策略
1.課程設定
院校應采取1+X的全新教學模式,也就是大學英語課程與專門用途英語課程相互結合的教學模式,詳細來說,即學生在前兩年重點學習基礎英語,最后一年開始學習與專業相關的英語。通過前幾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充分掌握了基本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具有一定的應用英語溝通能力,并且也積累了比較豐富的英語知識,為專業英語的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比如金融管理專業,可讓學生在入校后先學習大學英語中的基礎知識,尤其是口語和聽力,然后在最后一年加入與專業相關的英語內容,讓學生盡快適應新的學習內容,更快地掌握金融方面的專業詞匯和表達形式,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廣大學生的專業方面的英語知識運用能力,同時也能拓展他們的英語學習,對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2]。
2.教學內容
院校以往使用的傳統大學英語教材有著較強的專業性,語言方面的內容難度較大,整體知識內容較為單調乏味,重點和難點知識不突出,缺乏一定的趣味性,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各大院校應高度重視大學英語教材的改革與創新,應組織本校大學英語授課教師共同討論、重新編寫教材,在教學內容方面改變專業知識和語言內容的學習比重,重視豐富國外有關專業知識以及背景文化知識,語言盡量要做到生動簡潔、邏輯性強、思路清晰,有效突出難點和重點知識,全面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更為關鍵的是在教材構思、規劃、編寫的過程中,應讓眾多專業課程教師、企業專家以及廣大畢業生積極參與進來,為教材的結構、系統、內容、場景設定等提出至關重要的建議和支持,讓大學英語教材能夠真正體現出相關工作崗位對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基本需求,進而促進語言學習和工作要求的有效銜接,確保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實現。
3.師資團隊
長時間以來,大學英語教學當中到底是英語專業負責教學工作還是專業課程教師以兼職教師的身份進行授課成為了存有爭議的話題。在大學英語教學內容革新后,通過對學生的調查問卷研究、講座反饋發現復合型教師進行教學相對來說更加合適。首先,語言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由英語專業教師進行教學,他們的精準優美的發音能夠讓學生深切體會到英語的語言魅力,這通常是專業課程兼職教師無法做到的。其次,單純的語言專業教師早已無法滿足當前各大院校的教育發展需求,也正出于這樣的原因,英語專業教師應強化終身學習思想,在日常教學中積極主動地關注不同行業的知識,參與各種社會實踐,向專業教師和相關專家虛心請教,高度重視語言和行業的有機結合,不斷努力向復合型教師方向發展。最后,英語專業教師負責大學英語教學工作能夠推動教學相長。在某一門全新的專業課程面前,每一位英語教師都是學習者,既要向專業課程教師多加學習,彌補自身專業性的不足,同時也要積極在課堂教學中更新自身的思想、轉變角色,謙虛地向有著一定專業知識的學生請教。這種師生間的平等關系會進一步提高廣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4.教學思想
大學英語教學應在日常課堂中運用情景教學法,以此體現出以學生為核心、以社會要求為指導的教學理念[3]。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占據課堂主體地位,教師所充當的角色則是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對于大學英語來說,應在課程中設定相應的對話內容以相關行業中將會遇到的求職面試和工作崗位范疇為主要依據,設計出真實且具有針對性的學習情境,將不同崗位要求的專業能力、英語技能以及專業實踐運用能力有機結合到一起,并貫穿在大學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為了能夠更好地體現以學生為核心、以社會要求為指導的教學理念,在大學英語教學當中,應最大限度地展示真實場景,創建多種語言環境,讓學生有更多機會開展情景模擬對話,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給予他們足夠的自由,進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團隊學習技能,深入挖掘他們的內在潛能。在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將不再充當課堂的主導者角色,而是轉變成為了監督者、引導者、組織者以及參與者,與此同時,還要為學生提供及時的指導與合理意見。此外,課堂組織也與傳統教學有著明顯區別,教師準許學生通過網絡、智能設備等所有可運用的有效資源,查找有關材料和專業詞語。課堂學習模式應以小組探討、情景交流為主,從根本上激發廣大學生對大學英語的學習興致。
5.考核形式
大學英語考核形式和其他種類的英語有所不同,通過對西方院校教學及考核形式的調查研究能夠明顯看出,考核形式在極大程度上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而以往“一考定終身”的傳統考核形式通常無法客觀真實地體現出學生日常學習過程和學習積極性。對此,大學英語教師可利用形成性評價來取代過去終結性的評價方式[4]。形成性的評價方法更加重視學生日常學習當中的具體表現、真實的考試成績以及所體現出來的情感、性格及方法等方面的信息。相較于傳統的考核方式,大學英語考核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也就是增加日常成績的分數比重,重視學生在整個大學英語學習的過程和他們的課堂表現。在大學英語實際考核過程中,將形成性評價的考核方法與終結性評價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采用一半一半的考核方式,即日常成績與期末總成績各占一半比重。其中,日常成績考核包含學習態度、上課出勤率、課堂探究、組內活動的參與程度、課堂展示、日常測試、課后作業完成狀況等。不管是優秀學生還是基礎較弱的學生都需要通過自身的努力,才會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這樣的考核形式不僅有效防止了以往考核中的考前突襲、考試作弊等現象的發生,同時也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廣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進一步促進了師生課堂的互動與溝通,真正突出了以學生為核心的創新性教學理念。 結束語
怎樣增強大學英語教學效率及質量,提升學生英語運用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中長期關注的問題。面對當前深度產教融合的發展趨勢,大學英語教學應重新審視自身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同時還要了解及明確產教融合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及課程設置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夠針對具體問題,結合院校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策略來積極推動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才能夠實現深度產教融合,切實解決現階段大學英語教學中基礎理論和實踐相脫軌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謝水瓔.面向深度產教融合的高職英語教學與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16):20—21.
[2]楊暉.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色英語專業[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9(1):59—61.
[3]史潔.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高職行業英語教學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7):88—91.
[4]楊平.大數據時代產學合作、產教融合的英語人才培養模式[J].科技展望,2016,26(31):194.
Research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for the
Combination of Advanced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LI Dan
?。⊿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elaborates the objectives and main course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needs of higher education at this stag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limited teaching resources, backward teaching content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from five aspects: curriculum setting, teaching content, teacher team, teaching thought and teaching assessment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 innovat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tatus; reform strategy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7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