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建設的“產教融合”雙向模式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無人機應用行業處于高速發展狀態,該領域人才培養非常關鍵。相關高校、教師等非常關注該專業建設,逐漸把“產教融合”雙向模式,應用到專業規劃及發展過程中,效果非常好。文章結合專業背景及特點,從多個方面,對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建設加以論述,以期提高該專業教學質量及效率,增強學生的實用性技能,使其為該領域作出貢獻。
關鍵詞:無人機;專業建設;產教融合
無人機應用技術綜合性強,軍用、民用領域均有所涉及。然而,該領域人才短缺,數量、質量都無法滿足行業需求,對企業轉型升級、安全作業等產生了嚴重制約,也不能夠節約成本。多元網絡環境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理念被融入高校教學,對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有促進作用,有助于促進政府、企業、學校、社會等協同發展。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主要服務于無人機應用、生產。學生畢業后,從事與無人機相關的設計、開發、制造、維修、測試、數據處理、銷售等行業?!爱a教融合”雙向模式,對該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非常有利。
1 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建設“產教融合”雙向模式
依據無人機應用技術特性,把專業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起來,校企相互配合,共同培養人才。相關企業也要積極、主動參與到產教融合工作中,以政策為載體,優化相關流程,實現供需平衡,與學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企業參與學校教育,使辦學體制更加多元,推進校企協同育人,把教育和產業融合起來,還要兼顧二者之間的良性互動,以需求為導向,培養人才。無論在經濟發展,還是產業升級中,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教育都不可或缺,而且有促進作用。
這一過程中,囊括的相關內容比較多,諸如,制定培養計劃、構建師資力量及教材、基地、實驗室建設等。將產教融合理念,融入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建設,在人才培養方面,應實施“學歷提升+職業訓練”雙向模式,并對注冊入學、彈性學習等相關教育制度加以探索。專業實踐中,重點建設網絡核心課程、線上學習空間、測評、網絡支持服務、教學管理等一系列內容,把技術和教育融合起來。學生能夠以網絡為載體,自主、遠程學習,也可采用面授教學方法,真正將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融合起來[1]。
將共建共享理念應用到教育資源建設中,依托學分制度,豐富教學資源、教學管理制度、信息管理系統、數字化協同管理平臺等相關建設工作。依據無人機應用技術特點及專業背景,實施學分制管理方法。諸如,制定課程選修、免考制度等,關注課程考核、成績記錄、畢業與學位規定,還要把學費收費標準確定下來。再比如,科學設置專業學籍管理制度,把入學與注冊、課程選修、考核等相關規定確定下來,明確免修、補考、轉學、休學、畢業等具體規定。
依據專業背景及課程內容,把該專業產教融合發展要求確定下來,在各政策內,貫徹教育優先、人才先行理念。以創新驅動發展,實現教育資源和產業結構優化,并對該專業產教融合發展政策措施、支持方式、實施路徑、重點項目等加以規劃[2]。企業要與學校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關系,共同組建產教融合聯盟,采用實體運作方式,確保企業充分參與到該專業教育教學工作中。
2 產教融合培養無人機應用技術人才
該專業背景下,“產教融合”雙向模式即“學歷提升+職業訓練”。把無人機應用技術開放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確定下來。其中,囊括專業規劃、課程體系、教材編寫、精品資源共享等一系列內容。這一過程中,還應兼顧職業訓練,把相關技能標準明確下來,并作認證。鼓勵該專業學生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并引導個體發展。依托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使無人機應用技術人才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工作能力等,具備較強的職業能力。
聯合市場機制及非公共基礎教育資源,確保就業市場人才供給平衡。每隔一段時間,發布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完善相關制度。發揮行業作用,預測人才需求,評估職業能力。依據市場供求比例、就業需求等,對相關專業、學科作靈活調整和設置,把人才培養規模確定下來[3]。除此之外,還要實施專業預警、退出機制,及時終止雷同、就業前景不理想的專業。
3 以新產業變革為基礎的理論知識資源共建共享
依據行業需求及能力培養要求,對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等加以改進,與相關企業行業把特色專業確定下來,使之更加科學、靈活。優化教學內容及方法,以網絡課程為載體,實現教學交互及學習支持、評價等。除此之外,還可以采取面授輔導、雙向視頻系統等,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實時交流及溝通互動關系,便于學生隨時隨地學習,使評價方式、內容等更加多元化。
把引企入教改革工作落實到位,把企業需求和人才培養工作結合起來。聘請無人機應用領域人才到學校為學生授課,提供專業指導,并建設產教融合師資隊伍。安排無人機應用領域技術員到學校任教,對產業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加以探索。突出該專業實用性,給予學校自主聘請技術指導教師的權利,把“雙師型”專業培訓基地建設起來。該專業在職教師到企業掛職訓練,學習最新無人機應用技術。從職業技能、文化素養兩個方面,對專業教師進行評價,重點招聘技術型人才,使技術技能型教師培養制度具備復合型、創新型特征,把產教融合網絡建立起來,實現功能互補和資源共享,以此為依托,將該專業人才培養理論知識體系建構起來[4]。
4 以新科技革命為基礎的行業技能資源共建共享
學校要依據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背景,面向產業需求,把實踐教學內容、方法等確定下來。關注學科、人才、科研、產業之間的互動和融合,推進合作育人、協同創新及成果轉化。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訓、實習機會,使之參與到規范的實訓課程中。同時,還要把行業協調指導工作落實到位,借助智能轉移、授權委托等,制定無人機應用技術行業組織,對產教融合工作加以深化,預測人才需求,對接校企合作,指導教育教學工作,評估職業技能等。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理念和方法,融入日常教學工作,在學校、企業、行業之間建立聯盟。技工教育要做到校企雙制、工學一體。該專業兼具技術性和實踐性,可嘗試學徒制,把學校招生和企業招工結合起來,確保校企育人“雙重主體”,學生學徒“雙重身份”。結合產業訴求,把實踐教學工作落實到位,重點培養應用型人才[5]。同步建設企業技術中心和高校技術創新平臺,由二者共建實驗室、中試、工程基地等,推進成果創新及技術產業化。 5 聯盟管理數字化服務系統平臺共建共享
根據專業背景及要求,把信息服務平臺確定下來,發揮大數據、云計算優勢,把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建立起來,保證其專業性,且具備市場特性。發揮該平臺優勢,把區域、行業人才供需、項目研發、技術服務等各類供求信息綜合起來,發布、檢索、推薦精準的產教融合信息,并提供各類增值服務。以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建設聯盟管理模式為依托,為學生提供相關信息、材料,便于其進行課程信息、個人學分記錄認證等。以多功能學分銀行系統為載體,把個人學習檔案建立起來,使之具備學分認證、轉換、存取等功能。依據產教融合“雙向”模式,推行無人機應用技術聯盟模式,把完整的立體學籍管理運營機制、應用系統確定下來,對教學管理服務系統加以創新,增強數字化特性。該背景下,離不開大學網絡平臺、數字化資源庫應用,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學習空間,使專業教學具備層次性、針對性、多領域特性[6]。發揮遠程教育信息化支撐平臺、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優勢,銜接各類學習成果,服務學員,為其提供學習支持。
6 結語
綜上,“產教融合”雙向模式在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適用性強,實施效果好,對學校及教師提出了非常高的專業建設及教育教學要求。要依據專業背景及要求,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靈活設置各類課程,將教學規劃及師資隊伍建設工作落實到位,兼顧技能鑒定、實訓場地建設等,實現專業創新和產教融合,為我國培養更多無人機應用技術人才,推動相關領域發展,實現經濟轉型。
[參考文獻]
[1]姜森顥.應用產教融合模式培養生物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探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11):142-143.
[2]喬大雷,戴立坤.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產教融合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7(22):27.
[3]王聰,杜麗敏.職業技術學校建筑設計專業的產教融合模式研究[J].赤子,2016(17):123-124.
[4]葛斌.移動應用技術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無線互聯科技,2017(21):148-149.
[5]焦濤,袁新華.新常態下建筑裝飾專業的產教融合模式研究[J].中州大學學報,2015(6):113-117.
[6]王君,范延輝,姚志剛,等.產教融合模式培養生物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8(16):12-13.
Abstract:The UAV application industry is in a state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is field is very critical. Relevant universities and teachers are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major, and gradually apply the two-way mode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o the professional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effect is very good.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UAV application technology from various aspec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to contribute to the field.
Key words:UAV;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66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