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職物流專業產教融合評價標準與評價方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質量評價標準的構建是確保產教融合有序運作的基礎,也是提升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質量的保障。由此文中,產教融合模式與職業教育改革的融合點為切入點,引入物流行業產教融合評價標準作為分析對象,嘗試分析產教融合評價標準與評價方法,旨在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評價體系的構建提供依據。
  關鍵詞:智慧物流;產教融合;職業教育;評價標準;評價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0-0419-02
  2014年《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正式對外頒布?!稕Q定》中明確提出,我國職業教育改革,需要以產教深度融合為重點。這意味著產教深度融合將成為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新側重點。隨著我國職業教育對教育質量質變重視程度的不斷加大,作為職業教育的重大變革之一,產教融合為職業教育人才的定向培養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維。在產教深度融合的模式下,職業教育原有的教、學模式需要進行根本性的調整和優化,相應的評價方法和評價
  標準必然要同步改革,以適應產教融合創新發展的基本要求。
  一、產教融合模式與職業教育改革的融合點
  產教融合是教育與產業融合為一體的表象。作用在職業教育中體現為職業教育教學科研與產業行業企業的全過程深度融合式發展。需要完成學習與工作、學校與企業、教育與職業幾個領域的五項對接。即,終身學習與職業教育對接、職業資格證書與畢業證書對接、生產過程與教學過程對接、職業標準與課程內容對接、產業企業崗位需求與專業設置對接。
  由于職業教育存在特殊性,產業發展目標與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產教融合模式與職業教育改革融合時,二者不能完全融為一體,也不能按照一般產業融合的規律來運作,僅僅是產業與職業教育的相互支撐和相互滲透,不能產生新產業。因此,在職業教育改革中,產教融合模式的應用等同于職教學校與產業的深度合作。表現為職業院校定向式人才培養、訂單式人才培養,廠中校合作模式和校中廠合作模式等。
  現階段,為適應職業教育改革的要求,產教融合模式作用在職業學院教育中時,需要以技能技術人才成長成才的動態需求和當前經濟新常態發展的趨勢為背景,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教育教學改革銜接配套為目標,按照協同育人機制和產教融合機制完善、構建新型職業學院學生學習質量評價體系、細化產教融合評價標準與評價方式以及強化行業服務、評價及指導等方式,來提升人才培養全過程中行業企業融合、參與力度,充分發揮企業和行業作為重要辦學主體的優勢和作用等。這也是職業教育改革以學生、社會及企業需求為標準,全面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客觀前提。因此,產教融合模式與職業教育改革的融合必須以此為融合點和切入點。
  二、產教融合要求下職業教育評價標準構建的憑據
  1.基于需求與價值論滿足要求
  職業教育的立足點是為社會提供高質量、高技能、高素質的綜合型可用人才。因此,高職教育和教育改革都需要圍繞此目標來運作。高質量、高技能、高素質的綜合型可用人才作為職業教育培育目標和教育質量衡量的標準之一,同樣會影響職業教育與產教融合的評價標準及評價方法。事實上,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模式的應用,是以社會、學生、企業的需求為前提,反映出的是價值主體對價值客體的評價需求。因此,產教融合要求下職業教育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的選擇與構建需要滿足需求理論和價值論的基本要求。
  2.基于參與主體利益滿足需求
  職業教育的產教融合模式在應用階段需要企業職工、學生、教師、企業、行業、學校、政府等多個性質不同的個體或組織機構參與其中,并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優勢和支持力。每一個個體和組織均有自己的需求和目的,均希望從產教融合模式中獲取預期收益。因此,產教融合要求下職業教育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的選擇與構建,必須考慮到各參與主體的利益訴求。
  3.基于政策及學校培訓目標
  職業教育改革中的產教融合模式應用需要遵從現行法律法規及職業教育相關政策的要求?!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構建并完善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要求。《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教發[2014]6號)中也提出了職業教育需要完善研究機構、企業、行業、學校和其他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機制。以上政策的提出意味著在職業教育改革中,應用產教融合模式時,評價標準與評價方法,都必須圍繞現行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的基本要求來制定和完善。即以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為準繩,調研并整合所有參與主體的需求和評價建議。
  事實上,按照職業教育現實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相關政策所提出的要求是符合企業和社會對人才崗位勝任力的要求的。那么,職業教育中產教融合模式的應用及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的建立,需要以社會與企業等對人才崗位勝任力的要求和設定的標準為憑據,以便真正達成校企合作共同培養人才的目標。
  三、職業教育改革中產教融合評價標準的設計
  由于產教融合評價標準與方法的確定必須突出產教融合模式涉及主體即涉及主體的利益,那么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的制定需要遵從“學校企業雙主體實施、行業指導、政府推動、校企主導”的合作機制,按照規范化、系統化、整體性的要求,在分析評估體系中各指標性質、各層次和各部分之間的相關性和差異性后,確定權重、維度和結構等。
  1.明確評價內容,構建指標體系
  產教融合指標體系的構建需要以產教融合質量作為評估核心,繼而為產教融合評估體系的建設提供內容支撐。在設定指標體系時,可從當前教育現象和職業教育改革的目標出發,設定教育概念框架。比如以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內容作為憑據,將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涉及到的各方面內容逐一整合起來,組建有效、系統、動態的評價系統。或者從參與主體的視角入手構建指標評價體系。從當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實踐應用現狀和應用趨勢可得,產教融合指標體系必須覆蓋教師發展、人才培訓、行業協調指導、產造基地建設、就業質量、畢業生評價、專業教學和課程、協同發展及組織保障幾個方面。   以上幾個方面可按照彼此之間的關聯性再次進行分層。比如良好的組織保障作為產教融合順利進行的重要輔助,可將協同發展、機構設置和配套設置作為二級指標;專業教學和課程可將實踐性教學、課程設置、專業課程作為二級指標;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規定,畢業生評價可將工匠精神、綜合素養、職業技能技術作為二級指標;從職業教育特殊屬性出發,就業質量可將升學率和就業率視為二級指標;按照發展需要和行業特點,可將行業協調指導的二級指標設定為職業技能鑒定、教學指導、人才需求預測、推進合作;企業職工和職業院校學生作為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的兩大主體,可將支持及保障、職工培訓和學生培養歸為人才培養的二級指標;師資隊伍質量是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軟件基礎,因此教師發展中,可將雙師型教師與專兼職教師職業發展作為二級指標。雙師型教師與專兼職教師的占比和數量、薪資制度、晉升職務、評聘、獎勵可作為三級指標;設備租賃、場地租賃等是目前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建實訓基地、創業基地的重要應用方式。因此基地建設的二級指標可設定為實訓基地建設和創新創業基地建設。三級指標為實訓基地建設和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的人員配備情況、場地設置情況及經費投入情況等。
  2.立足評估需求,分層確定指標權重
  考慮到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模式的應用,需要使用理論結合實踐的運作模式。因此在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的選擇與應用時,也必須突出理論與實踐融合的特征。由此建議使用“專家評定法+企業代表打分法”的融合模式來保障指標評價權重的系統性、實用性與操作便捷性。通常情況下,可將三級指標權重范圍設定在1%到5%之間。在權重賦值時,可由職業院校和企業分別選擇一定數量的代表來計算均值和歸一化處理。建議邀請職業教育專家參與指標權重的修改和評定。以保證產教融合評價標準與評價方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綜上可見,職業教育改革中產教融合模式中兩級指標權重比值,基本是按照影響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程度和深度來設定的。從以上設定情況來看,影響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關鍵性要素如專業、課程和教學評價需要被高度重視,在產教融合過程中能提升人才供給的質量以及可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的要素與產教融合模式應用的關聯性也不可忽視。
  參考文獻:
  [1]林江鵬,張倩.“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運行機制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9):142-144+147.
  [2]姜澤許.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職教論壇,2018(5):34-39.
  [3]劉鴻飛.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評價體系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10):162-16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5416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