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學生的自由呼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小學教育為實現兒童的全面發展,努力尋求教學管理與學生內心需求的平衡點,希望通過優化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來幫助小學生于既定規則中獲得相對自由的活動空間。本文針對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教育 班主任 創新策略 班級管理
班級是教學的基本單位,班主任作為班級日常事務的管理者,在監督學生各學科學習狀態,幫助學生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方面負有重要責任,并會在與學生的長期相處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素質教育模式下,小學教學愈加重視對學生個人的保護,因此班主任在對班級進行日常管理時,應通過各種優化手段為學生保留自由呼吸的空間,避免強壓政策對其內心世界的負面影響。
一、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班主任與學生關系僵化
學生是班級管理的主體,一切管理工作理應圍繞學生的實際需求展開,然而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班主任常與學生站在對立的兩面,關系十分僵硬[1]。比如,在對某件事情產生分歧時,教師不考慮學生的真實想法,學生便在教師的強硬手段下產生逆反心理,導致班級管理工作成為對學生個人發展的束縛。
2.班主任未取得家長配合
班級管理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而習慣的養成是一項長期任務,同時也不能只靠短暫的校園時光,還需家長與教師觀念保持一致,與家庭教育中對學生進行習慣培養。雖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師與家長已經可以通過微信等手段進行直接交流,但是許多家長對學生表現好壞的評價標準還停留在學習成績這一項上,教師未能通過交流讓家長意識到學生自由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也就不能與班級管理高效配合。
二、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創生策略
1.融入學生獲得學生的信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班級管理順利進行的基礎保障,教師應在日常管理中觀察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對其進行指導。小學生的心智尚不成熟,會自然模仿信賴的成年人的行為習慣[2]。因此,為了在工作中發揮榜樣作用,教師一方面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另一方面也要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比如,教師在指正學生的錯誤時,應考慮到小學生經常會有一些未經思考的行為,因此教師不應以嚴厲的態度指責學生,而是幫助學生分析其行為可能產生的不良結果,讓學生在平和的心態中接受教師的指導,進而對班主任產生信任之情。
2.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
為確保家長能夠與班主任“一條心”,在家庭教育中充分配合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應該首先轉變家長關于學生成長方面的觀念,讓家長認識到學生自由發展的重要性,以此來統一教師與家長的教育觀念。教師與家長是陪伴小學生成長的兩大角色,雙方只有通力合作,才能讓小學生真正得到自由呼吸的空間[3]。
比如,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已經在注意讓小學生在課間時間充分活動,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抓緊一切課余時間讓學生學習書本知識。那么教師也要與家長說明,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也要讓小學生在進行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有適當的放松時間,既要保證小學生不沉迷于安樂,也要確保小學生的壓抑情緒有釋放的途徑。
3.重視良好班風的形成
良好的班風是班級凝聚力的體現,同時也是班級管理的終極目標。只有班級中的每位學生都認可班主任的管理,自覺遵守班級規范,與班主任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才可形成良好的班風。在這種健康的班級管理模式下,學生會主動接受班主任的教導,在班級生活中始終保持自由呼吸。
為保證小學生有自由呼吸之感,班主任可在制定班級規范時加入民主要素,對除“不可遲到早退”這類硬性要求之外的管理條目進行民主化的修改,比如值日生的安排方面,教師可以淘汰掉以前那種簡單按座位分配值日班次的方法,讓小學生自由分組,在確保每個小組都有擅長不同方面值日工作的學生后,教師則可在尊重學生意愿的基礎上重新制定值日表。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在管理班級過程中仍存在與學生關系僵化以及與家長缺乏合作的問題,并且部分班主任的綜合素質也有待提升。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當今教育界,小學班主任應改變以往成績至上的管理理念,對小學生的行為與心理狀態等方面進行關注,保證其健康成長。因此,小學班主任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家長進行充分溝通,確保小學生的內心世界得到充分照料。同時,班主任要重視班風建設,采用現代化的班級管理方法。
參考文獻
[1]謝艷芳.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30+32.
[2]許崇學.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探索[J].學周刊,2019(03):159-160.
[3]薛興國.溝通藝術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8(23):4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50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