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混凝土高層住宅預制率與成本的關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裝配式混凝土高層住宅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對工程成本控制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裝配式混凝土住宅建設中,合理掌控成本,實現效益最大化,一直是業內人士廣泛關注的焦點之一。本文首先介紹了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構成,分析了其成本過高的主要原因,并結合個人實踐經驗,從多個方面提出了裝配式混凝土的成本控制措施,望對相關工作有所裨益。
關鍵詞:裝配式;混凝土;預制率;成本
1 引言
從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發展歷程來看,我國起步階段與歐美發達國家并無太大差距,但由于多種因素制約始終處于發展階段,未能形成規?;⒓夯?。隨著國家對生態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作為一種綠色、環保、可持續的建筑工程模式,得到了廣泛普及和快速發展。但由于對成本管控不到位,造成成本支出偏高,發展效果不甚理想。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實踐中,不論是技術研發還是施工建設,主體均為企業,而企業的逐利特性勢必要求降低成本,提高整體利益。因此,如何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推廣中,合理掌控成本,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變得十分迫切。
2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構成分析
與傳統混凝土建筑相同,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成本構成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工程建設費、建筑安裝費、機動周轉費及其他費用。其中,建筑安裝費是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與傳統混凝土建筑成本差距的最主要方面。
就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而言,其建筑安裝費占總成本比例為80%~90%,與裝配率的高低成正相關。而人工費和建材費又構成了建筑安裝費的主要組成部分。相對于傳統混凝土施工,裝配式混凝土的砌筑量和抹灰量相對較低,因此人工需求同步降低。裝配率不斷提高使得人工需求大幅減少,極大縮短了工期,因此人工費用支出所占比例呈縮小趨勢。由此可以斷定,人工費并不是使成本失控的重要因素。
在建筑材料的選用上,裝配式混凝土與傳統混凝土施工基本相同。裝配式混凝土提前把建筑材料加工生產為預制模塊,運送到施工現場再行吊裝裝配,而傳統混凝土施工則是將原材料全部運抵施工現場澆筑。前者由于選用了規模化的生產加工模式,所需的建筑材料數量適度減少,相關支出隨之降低,而事實往往是建筑材料費隨著裝配率的提高而提高,根源在于預制模塊的成本所占比例提高。
3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過高的主要原因分析
3.1 技術標準體系不完善
從生產加工環節而言,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組成模塊標準化水平過低,不同企業生產的模塊規格不統一。這種現象的長期存在,造成市場無法形成有效競爭,產品集約化、規?;潭炔粔颍荒芡ㄟ^定制獲得合適的模塊規格,造成成本超標。模塊加工企業為追求利潤,基本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同時生產不同規格的模塊,系統化程度不足,無法滿足多品類、多規格的市場需求。由于不同規格、不同品類的模塊所需要的技術方法不同,生產加工工藝流程不同,在生產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生產中斷,無法保障生產加工連貫性。同時,工人熟練度不夠,沒有嚴格責任分工,專業化、智能化水平低下,生產效率不高,成本高企。
3.2 專業人才稀缺,研發技術不足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對相關專業技術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從設計、施工、管理等多個方面構建專業化人才團隊。數據表明,我國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方面的專業人才極為匱乏,有近600萬的巨大缺口。而許多設計、建設、管理企業從未從事過相關業務,存在業務空白。這種現象造成企業培訓成本增高、生產效率較低,在模塊設計和施工環節的成本均有所提高。盡管面臨著這種人才匱乏的窘境,但高等院校及其他人才培養部門卻難以發揮作用。而企業自行探索培養相關人才的過程,投入了大量培訓費用,這部分費用最終轉嫁到產品上,形成隱形成本。
3.3 預制模塊生產成本偏高
由于當前裝配式混凝土技術工藝發展不足,生產加工預制模塊過程中,需要先按傳統方式設計圖紙,并將其進行細化分解,再進行聯結點設計。這個過程無形增加了無謂的工序環節,提高設計成本。而在優化設計時,既要滿足設計方案的技術規范要求,又要達到生產線加工生產的要求。因此,需要考慮諸多方面的影響因素,這大大增加了裝配式混凝土在實際應用中的成本。在所采用的模板方面,由于標準不統一,模板無法進行重復使用,導致浪費嚴重,最終使得預制模塊越多,模板消耗就越多,相應成本越高。
4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控制措施探討
4.1 完善技術標準
對于模塊基數、品類分配、模塊銜接、聯結點構造等方面來說,實現技術標準統一相對簡單,因此可在宏觀層面推行國家推薦標準,減少地區之間的差異。也可根據不同地區之間的地質、氣候、水文等情況,對模塊技術參數和標準規范進行細化分類。這樣在建筑設計環節就能準確找準模塊類型,省去優化設計環節,降低成本。同時不同生產企業生產模塊的工藝流程也會趨于統一,降低或者消除差異化,有利于提高生產加工效率。同時,為了保證模塊正常交付使用,降低不必要的交易成本,還有必要統一質量認證體系等。
4.2 強化專業人才培養,提高研發水平
高等院校扮演著培養專業人才的關鍵角色。2016年,國家在打造“雙一流”高等院校政策中,明確指出高等院校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要強化專業人才培養,就要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在高等院校開設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與BIM技術相關課程。要達到這一點,高等院校要立足市場需求,從專業配置、課程構建、課堂教學、畢業實習等多環節著手,樹立為企業培養專業化、系統化、實用能力強的專業人才的目標??梢陨钊腴_展校企合作,共同組建教學團隊,共同搭建教學平臺,共同整合有效教學資源,實現高等教育效果最優化。
4.3 降低預制模塊成本及轉運成本
預制方面,預制模塊環節在裝配式混凝土應用中占據極為關鍵的地位,因此在設計階段要杜絕貪圖短期利益的思想,避免因溝通不到位、建模不細致等原因造成的后續施工中斷,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費??刹捎肂IM技術進行最優化的模型設計,適當減少模板使用量,提高重復使用率;廣泛采用支模、拆模一體化操作設備,降低模塊的變形系數;依據模塊的不同結構和形式,在生產流水線上進行細化分段,提高生產效率,避免生產中斷造成的浪費。
轉運方面,要優化生產加工車間的規劃布局,適度控制室內轉運半徑,改進預制模塊在轉運設備上的放置方式,提高空間利用率。在資金允許的條件下,可以適度改進運輸設備,改變運輸方法。科學規劃轉運線路,配置合理的出入口和轉運通道長度與寬度,規范不同物料堆放,避免不同環節相互影響,減少因現場轉運路線交叉造成的效率低下。具備條件的企業,可以通過GPS設備和網絡系統平臺,實施信息化、智能化轉運,提高轉運車輛使用效率,減少空載,降低轉運費用。
5 結語
綜上所述,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成本構成并不復雜,這是有效進行成本管控的基礎依據。當前,造成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高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有針對性的制定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減少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推動形成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最優化的成本管控。
參考文獻:
[1] 蔣勤檢.國內外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發展綜述[J].建筑技術,2019(12):3.
[2] 陳子康,周云,張季超.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的研究與應用[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19(4):1~11.
[3] 蔡強,趙諧豐.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發展與前景[J].現代經濟信息,2018(5):39.
[4] 王廣明,文林峰,劉美霞等.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增量成本與節能減排效益分析及政策建議[J].建設科技,2018(16):141~146.
[5] 肖瑢.淺談我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質量問題及對策[J].綠色環保建材,2018(8):191+19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807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