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關鍵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城市建設加快,大規模工程越來越多。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是當代工程建設的常用技術,因此要保證工程質量,避免在工程中出現質量問題。本文主要探究建筑工程施工方法,同時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找出有效解決方法。
  關鍵詞: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關鍵技術
  1  引言
  大體積混凝土通常運用在道路橋梁橋墩、高層樓房中,能夠讓建筑更堅固,提高建筑物的抗擊強度和抗震性?,F階段大部分建筑均是將大體積混凝土作為基礎結構,由此可看出大體積混凝土有著重要的作用。若想提高建筑質量,則需要從細節出發,盡量避免出現施工質量問題。
  2  建筑工程施工方法和特點
  2.1  施工特點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特點:首先,需求量大,施工體積大;其次,施工條件復雜,繁瑣難度高。大體積混凝土當完成作業后,要先考慮結構與厚度等要素,防止由于工藝操作不當等引發質量問題;且澆筑作業容易形成裂縫,因此需要考慮到熱量影響因素,這是由于混凝土結構和體積大、散熱較慢;最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對混凝土后期養護施工要求較高,科學的養護方法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質量。
  2.2  建筑工程施工方法
  大體混凝土在施工時,可使用全面分層技術和二次振搗處理技術。二次振搗處理技術能夠快速減少振搗施工中產生的氣泡,提高混凝土結構的強度和抗滲性,形成較好的密實效果。全面分層和二次振搗技術可提高混凝土結構性能,從而優化澆筑的質量,此流程需要專業人員合理應用施工技術,并且還要綜合考慮其他因素,防止出現質量問題,從而提高平整度。
  3  分析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后存在裂縫的原因
  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裂縫的產生會影響工程質量,裂縫產生具體原因如下。
  3.1  外界氣溫
  在大體積澆筑混凝土施工中,先確??刂坪猛饨绛h境溫度和澆筑溫度。在此過程若是外界溫度降低,則會增加混凝土的溫差,從而混凝土體積會發生改變,從而形成溫度應力。如果外界溫度高,則混凝土表面會聚集大量熱量,混凝土的內部會處于高溫狀態,從而產生裂縫。
  3.2  水泥水化熱
  當水泥和水發生反應會產生熱量,大體積混凝土由于表面系數小,斷面的厚度大而導致散熱能力差。在混凝土澆筑中,水化熱會聚集在混凝土內部,隨著時間的推移熱量也在不斷的聚集,從而提升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進而造成內外溫差。通常在澆筑完成后五天左右,大體積混凝土的內部溫度達到最高值,在內外溫差下容易有裂縫出現。
  3.3  混凝土收縮變化狀況
  對商品混凝土來說,水泥硬化消耗的水分占據著總水分的10%,其他水分會和熱量共同蒸發。在蒸發時混凝土不斷收縮,則可通過膨脹恢復到原體積,在此情況下混凝土體積不斷變化,從而影響混凝土質量產生裂縫[1]。
  4  施工前期技術操作
  4.1  前期施工準備工作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和其他施工存在著不同,在工作時需要控制好混凝土運輸的時間,否則混凝土的質量便會受到影響。在施工前要按照施工的需求做好運輸設備等的準備工作,同時要控制好原料運輸車的時間和距離,提前清理和安排材料堆放的場地,減少運輸的時間,確保施工環境中的溫度不會發生改變。準確安排原料運輸和供應的時間,確保在施工中不會因原料供應的問題而中斷施工。
  4.2  購買高質量原料
  合理選擇原料可確保混凝土澆筑的質量?;炷猎习z結材料、外加劑骨料、骨料、粗細骨料以及顆粒等。科學使用骨料能夠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粗骨料需要選擇級別良好的,有著較強的抗壓能力。選擇水泥可要使用水化熱低的水泥,其安全性要滿足標準,不可使用硅酸鹽水泥。外加劑可要使用抗裂防水型的聚合物膨脹劑。通過使用礦粉技術來優化混凝土的比例,降低混凝土的溫度和水化熱[2]。比如混凝土材料中的水泥,為保證混凝土防滲漏功能,需要合理使用水泥中鋁酸三鈣含量,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三天的水泥水化熱需要小于240kJ/kg,一周水化熱需要小于270kJ/kg混凝土中骨料,最好選用的是15mm~45mm的天然連續級碎石。
  5  分析澆筑過程的施工技術
  5.1  準備過程
  在施工前,工作人員需要制定合理的方案,并在澆筑現場需要明確檢查施工材料質量,包括混凝土的標號,坍塌度等,安排專業的人員驗收作業,及時測試坍落度。整體作業需要嚴格執行施工方案,在澆筑中避免加水、水分蒸發等問題出現。大體積混凝土在施工時,要遵守循序漸進、斜面澆筑原則,從而防止混凝土裂縫數量增加。通常澆筑的厚度及時間應嚴格控制,并需要快出慢進,防止有離析的情況出現而產生裂縫。
  5.2  養護
  養護影響著混凝土的強度和抗裂的效果,二次振搗處理后應在表面覆蓋薄膜,同時添加保溫材料,這也是避免濕度和溫度等環境因素造成質量問題的主要方法。如果是塑料薄膜受損,則要進行灑水處理,通過苫布來控制表面的溫度和濕度,養護時間通常在兩周左右,這也能夠降低裂縫出現、保證工程質量。
  5.3  測量和控制澆筑溫度
  為確保混凝土施工符合條件,要及時的進行溫度監測,混凝土溫度測量主要方法用的是熱電偶傳感器,此種方法具有簡單便捷的特點,或者也可通過電子測溫儀監測,管理預埋導線溫度測溫點時通常要考慮特殊的需求,首先要布局在深處或者是四周,也可在混凝土的下部中間位置,監測部位通常是混凝土表面,表面要向下8cm左右,在監測時施工需要在八小時后開始,工作人員要在澆筑兩天后監測,每間隔兩小時便測溫。當澆筑3到7天時,測溫的頻率可改為每四小時測量一次,當一周后便可每日測量一次,維持測溫的周期需要小于兩周,同時也要測量當地的溫度。溫控的指標需要把入模的溫度考慮在內,混凝土內外查詢合理溫度為25℃,當地的環境溫度和混凝土表面溫度需要控制在20℃左右[3]。
  5.4  分層連續澆筑
  當完成第一層混凝土澆筑后便要開展二層澆筑,此時要注意出現的狀況。在此基礎上,要持續澆筑每層直至完成任務,在澆筑中可使用推移式或者分層澆筑,盡量將每層的間隔時間減短,同時需要少于混凝土初凝時間。在此要注意通過實驗確定混凝土初凝的時間,通過分層澆筑技術可將其分為斜面、分面和全面三種。分段分層適用于厚度薄、面積大的混凝土,此技術在澆筑時需要從底層開始,直至到達固定高度后澆筑第二層。此項技術澆筑數量多,同時不會有初凝的情況出現。在施工時期需要控制振搗流程,在振搗工作中要注意粗骨料下沉狀況,同時把混凝土氣泡排除,計量好振搗的時間,有效避免過振、欠振的情況出現。為預防在混凝土中有過振情況,需要在混凝土下層插入振搗器,當振搗工作結束需要控制好時間和速度。混凝土表層和中心溫度需要小于20℃,若是混凝土有著良好的抗裂能力,則需要維持溫度在21℃~25℃間。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近些年來出現的大體積混凝土,提高了建筑的施工效率,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未見過的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深受建筑單位和設計單位的喜愛。若想發揮出大體積混凝土的作用,則需要確保員工在建筑流程中按照要求開展操作。建筑企業若想保證工程質量,則需要提高混凝土澆筑技術能力,防止出現錯誤。
  參考文獻:
  [1] 李成,張力.土木工程建筑中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探討[J].綠色環保建材,2019(11):137+139.
  [2] 梁航.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應用探析[J].門窗,2019(19):122.
  [3] 李世軍,付孟凱,劉洪飛.在建筑工程中關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的施工技術的分析[J].智能城市,2019(8):161~16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18448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