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關于德國綠黨新生態理論的新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富 榮

  摘要:德國綠黨是世界上最大和最成功的生態政黨,它的生態理論不僅體現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更將生態理念的思想內涵滲入到社會各個領域中,形成新的生態理論得到廣泛的傳播和發展。
  Abstract: The German Green Party is in the world is biggest and the most successful ecology political party, its ecology theory not only manifests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pect, permeates the ecology idea's thought connotation in social each domain, forms the new ecology theory to obtain the widespread dissemin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關鍵詞: 生態化滲透性持續發展
  key word:ecologyPermeabilitySustained development
  
  一、德國綠黨新生態理念的主要觀點
  1、堅持生態環境政策的基本方向
  生態理念和民主精神是緊密聯系的。德國綠黨主張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建立賦有民主責任的制度性框架;在重大的環境計劃制定過程中,要擴大公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同時,堅決要求企業和行政管理當局提供公開透明的環境數據。公民能夠在不同層次的環保運動中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愿,能夠通過公開的政治決策機制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環境保護運動的透明度,從而也在民主的范疇內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環境保護運動的水平。
  2、提倡教育和科學研究有高度的生態責任感
  教育是一種責任,德國綠黨提倡以團結一致的現代化和高度的生態責任感為價值取向,教育和科學研究必須面向未來,承擔起實現社會公正、培養人們自主安排規劃生活、以及培養人們對自身、對社會和對環境負有高度責任感的使命。
  3、浪費經濟不能夠增加幸?;蛏畹某删透?主張實行綠色經濟政策
  德國綠黨在1983年綱領序言中宣稱,“我們不承認目前的浪費經濟能夠增加幸?;蛏畹某删透?盡管它可以增加收入。我們只有把自己從過分看重生活的物質標準中解放出來,我們的創造力才能獲得解放,才能在生態基礎上重新塑造我們的生活?!彪S著生態運動的發展,德國綠黨對其經濟的發展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政策主張和措施:
  第一,提倡轉變經濟理性,要為實際需要而生產,減少不必要的浪費。要用非商業性獨立機構,通過新聞媒體所播發的客觀消費信息來取代私人生產商;禁止電視和廣播做廣告,尤其是要立即禁止香煙、糖果、烈酒、畜產品用藥物、農用毒藥和人工化肥等產品作廣告。
  第二,適當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科技政策。按照有利于生態保護、有利于人類持久與和平生存的原則調整經濟結構。減少軍工技術、核能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科技投入,把科研資金和技術力量轉向節能、再生能源、環保及公共運輸等領域的研究。
  第三,合理利用能源,向陽光經濟時代過渡。能源的合理利用是保護好生態環境的關鍵之一,德國綠黨目前的主流觀念是,未來的能源供應主體是陽光,能源供應體制是非集中性的。德國綠黨認為原子能對未來的能源經濟部是負責任的選擇。取締原子能,加快提供替代型的能源,采用可再生的且自然可以負擔的資源,擺脫生化資源的依賴,面向陽光型能源和原料轉變。
  二、德國綠黨新生態理論的局限性
  德國綠黨將生態理念得思想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中以一種新生態理論的概念詮釋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但它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德國綠黨的新生態理論過于理想化。一方面,綠黨以生態整體性和人類相互依存為依據,提出人們要淡化階級利益、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樹立全人類的價值觀,這在當前具有很大的空想性和欺騙性。另一方面,德國綠黨提出的主張擺脫生化材料資源的利用與社會實際的生產需求存存在矛盾性。
  德國綠黨新生態理論缺乏完善性。德國綠黨將生態理念融入到社會各個領域中有助于提高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但其并未達到一定的普及性,只是在原有理念的基礎上擴大應用的范圍,沒有形成完善的政策。
  生態危機一直是全人類關注的焦點,比較德國新生態理論,雖然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將生態理念深入到各政策領域中的思想,對我們在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具有借鑒意義。
  三、德國綠黨新生態理念對我們的借鑒意義
  1、加強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
  加大宣傳節約資源、優化生態環境的力度,指出生態環境危機會帶來的危害。讓公民經常參與到實際的環保工作中,增強公民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做到不僅強調政策上的保護,更應深入到實踐中;不僅要引起單一層面群體的關注,更要滲透到各個層次的人群中,強化人們的自覺性,充分發揮每個家庭、每個公民在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方面的作用。
  2、提倡教育生態化,努力做到教育公正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應注重加強教育的公平性。教育公平是人類的理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公平性也是影響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另外,應規范教育機制管理建設的合理性。目前我國教育機制管理的建設還有許多不合理之處,比如有的高校專業設置不合理,沒有針對性;高校種類過多,不能培養出專業性強、素質高的人才等等。那么優化教育結構,合理運用各種教育資源,改進人力資源開發模式,規范各類學校的教育制度,培養社會需要的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人才就成為一種必然。
  3、促進經濟建設綠色化
  發展循環經濟,實施綠色消費。制定循環經濟規范、導則和政策。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合理使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按需購買,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企業加大環境治理和保護的力度,制定適合不同企業類型的環境保護制度,設立長期有效的雙方監督機制,例如向投資者、消費者、金融機構和政府管理機構公開企業環境報告。
  德國綠黨生態理論在各個領域的滲透和發展對于完善我國在生態治理方面有可借鑒的現代意義。對合理的、適于可持續發展的觀點,我們借鑒并應用于實踐中;對它的局限性,我們給予客觀分析并避免片面化。將生態概念運用到各個領域中,結合政策的制定,在不斷改進中加快我國保護生態環境的步伐,為創建良好的人類生存發展空間作出最大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夏汛鴿.德國綠黨新生態理念探析[J].德國研究,2003,(2)
  [2]王芝茂.試析當前德國綠黨的教育和科學研究理念[J].繼續教育,2007,(3)
  [3]劉東國.綠黨政治[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29131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