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如何促進經濟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以物聯網為切入點,選取武漢市和鄭州市為比較對象,從經濟指標角度比較兩市經濟發展差距,研究得出物聯網的發展程度是造成兩市經濟發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從實體行業探究武漢市在這些行業對于物聯網的應用,結果表明,物聯網的發展效力體現在其提高了實體經濟中物與人之間聯系的經濟效率。最后,為兩市及其他省市如何利用物聯網發展經濟提出可行性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物聯網;經濟發展;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6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9-0123-02
縱觀信息產業的發展,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浪潮。以武漢市和鄭州市為例,鄭州市優勢主要在于物聯網的應用上,正在努力實現物聯網與交通、物流、工業、醫療衛生等領域的應用。武漢市發展成熟度遠遠高于鄭州市,依托其在科研教育和人力資源方面的優勢,構建了較為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條?;趦墒性谖锫摼W領域的發展差別,本文選取武漢市和鄭州市作為對比對象,分析物聯網是如何促進經濟發展的。
一、文獻綜述
“物聯網”一詞自被MIT在1999年提出以來,一直以來就備受關注。國內外企業紛紛對物聯網做出相應的產品研發,也有很多的國內外學者對物聯網做出相應的研究。封松林、葉甜春等人認為,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主要以物聯網為基礎,通過網絡和工廠設備的連接,達到產品和機器之間的信息互聯與溝通,實現智能化工業生產。陳海明認為,物聯網在交通中的應用,是所涉及的所有人和所有物連接,搭建物聯網平臺,實現對交通物聯網數據海量化處理。對于物聯網在武漢市的發展快于鄭州市的原因,國內學者也有相關的研究。
二、比較兩市經濟發展指標
1.第三產業增加值及占GDP比重。2010年我國物聯網發展被正式列入國家發展戰略后,物聯網的發展迅速,帶動了信息產業的智能化和高效化,促進第三產業總的增加值和在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一是由于武漢市經濟發展水平高于鄭州市,尤其是以物聯網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帶動了第三產業發展;二是由于鄭州市近些年來加了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扶持力度,物聯網產業剛剛在鄭州市起步,發展速度快,則快速帶動鄭州市第三產業的發展。
2.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及收入。物聯網領域涉及的企業主要包含在高新技術產業范圍內,反映物聯網行業的發展變化,主要體現在高新技術企業個數和總收入變化。武漢市在高新技術產業個數和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遠遠大于鄭州市,規模是鄭州市的兩倍多。出現如此大的差距的原因在于,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對于高新技術產業的貢獻率非常高,物聯網貫穿多方領域,物聯網在武漢市的發展速度快,這些領域的發展需要物聯網提供更加效率、方便、快捷的服務,帶動了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
三、分析武漢市和鄭州市經濟發展存在差距的原因
1.財政支出。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是2010年政府將物聯網的發展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行列中,兩市對于物聯網產業的科技投入和研發更加突出,這也是兩市財政支出一直增加的原因。物聯網發展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尤其是在發展初期,需要投入巨大的投資成本,邊際成本下降速度快,投資周期長,需要投入之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夠得以回報,武漢市的物聯網發展體系比鄭州市更加成熟。
2.人才教育和技術專利。在人才教育方面,武漢市有著優質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單就研究生人數已經高達11.5萬,能為物聯網的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鄭州市相比較武漢市,高科技人才較少,鄭州市在校研究生人數只有2.3萬,國家重點院校少,相應的政府對于物聯網的投入的研發費用少,經濟發展水平遠不如東部地區,吸納的人才較少,相比較武漢市,對于物聯網領域的投入的人才較少。
3.網絡通信基礎。與鄭州市相比,武漢市發展物聯網產業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主要表現在網絡基礎、技術條件、人力資源、實體產業等方面。武漢市是華中地區最大的光纖通訊匯接中心,也是全國電信數據業務八大節點和移動通信八大匯接中心之一。可見,武漢市擁有雄厚的網絡通信息基礎是武漢市發展物聯網的先決因素。鄭州市在網絡基礎方面遠遠不如武漢,電信網絡應用范圍也不及武漢市廣泛,光纖通訊設備體系也不如武漢市完備。
四、具體分析如何利用物聯網促進兩市經濟發展
1.交通建設及需求。一方面,除了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需要更多的運輸,且武漢市是我國內陸最大的水路空交通樞紐,全國首個綜合交通樞紐研究試點城市,為貨物運輸量提供了的交通基礎;另一方面,為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廣泛的市場需求,面對如此大的旅客運輸量和貨物運輸量,單是靠人工管理不僅效率低,漏洞多,也會出現更多的差錯和混亂,那么物聯網智能交通的出現也就為管理交通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
2.通信和物流的建設。比較武漢市和鄭州市的發展,物聯網體現的另外一個重要的領域,即是通信和物流等方面,主要是由于互聯網的普及,方便各行各業傳遞信息,郵政是由舊事物發展到新事物變化。物聯網興起,帶動了新型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傳統產業結構的轉變,促進了經濟發展。武漢市和鄭州市相比,鄭州市在智能物流和通訊領域發展不及武漢市,武漢市政府對此的扶持力度也是比鄭州市更大。為整個城市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務和管理,提高整個城市的運行效率。
3.城市形象的建設。物聯網不僅在工業上面有廣泛的應用,“智能家居”這一熱詞越來越被廣泛地應用,根據武漢市統計,武漢市已經在東湖開發區,啟動智能小區示范項目建設,建立小區自動監控系統和智能安全防范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為居民提供人性化服務和生活環境。
五、對發展物聯網提出的對策和建議
綜上,對鄭州市物聯網具體提出三點對策:一是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物聯網發展初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和推廣支持,尤其是對物聯網所需技術研發經費的支持和高新科技人才支持,創造更多物聯網產業園,鼓勵、支持、引進技術發展物聯網產業;二是物聯網企業提升物聯網有關的技術和產品的品質,創造更具人性化的服務產品,加大對物聯網安全體系的防護;三是推廣物聯網產品和服務的具體應用,供給創造需求,吸納和服務更多的消費人群。
參考文獻:
[1] 鄔賀銓.物聯網的應用與挑戰綜述[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5).
[2] 封松林,葉甜春.物聯網/傳感網發展之路初探[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0,(1).
[3] 曾春媛,劉青青,王錦,楊妮娜.科技投入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協調性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
[4] 蔡鈺,羅建萍.武漢市物聯網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
[5] 胡大平.堅持技術與市場雙輪驅動,加快武漢市物聯網產業發展[J].學習與實踐,201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54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