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創新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在傳統的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情境下,要實現“使學生成為具有較高財務技能的管理人才”這一培養目標面臨較大的阻礙。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為高等教育領域帶來了一場新的革命,也為高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創新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在分析我國高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現狀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針對如何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開展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創新進行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 互聯網;財務管理;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 F23;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2-5812(2019)05-0122-02
財務管理不僅是財會類專業的核心課程,而且在工商管理類專業中往往也是必修課程。因為作為企業的中高級管理人員,必須要學會看懂財務報表,具備對企業資金運動進行規劃和控制的能力。特別是在國家倡導創新創業的政策推動下,財務管理作為創新創業活動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越來越多的非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也對這門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例如,筆者所在的高校每年都有超過500名非管理類專業的學生選修財務管理課程。然而,由于財務管理課程內容涉及經濟學、管理學、會計、統計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公式多、難度大,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普遍反映學習枯燥、收獲小。在“互聯網+”背景下,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使高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創新與變革成為可能。
一、高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現狀
(一)教學內容更新滯后,無法適應創新創業教育的需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是時代發展的要求。目前我國高校財務管理課程主要借鑒西方公司財務學的體系,從教材到教學內容組織主要是圍繞上市公司資金運動展開,基于資金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的計算,重點討論企業在資本市場上進行的籌資決策、項目投資決策、證券估值、營運資本管理、股利分配、公司并購與重組等管理活動。而這種大公司的財務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適用于創業型企業的財務管理。例如,在籌資方式選擇上,教材中涵蓋的仍然是銀行貸款、發行股票或債券、融資租賃、留用利潤等傳統的融資方式。然而,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第三方支付平臺、P2P小額貸款、眾籌等已成為滿足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有效渠道。而這些融資方式并未及時在教材中得到更新,導致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內容更新滯后,不能適應創新創業教育的需要。
?。ǘ┙虒W形式落后,學習手段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財務管理教學設計是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教學形式主要是教師課堂講授知識點,學生課后完成練習,教師再根據練習完成反饋的情況進行歸納總結。而現在的大學生基本上是“90后”,是伴隨著互聯網成長的一代人,他們思維敏捷、頭腦靈活、眼界開闊,接受新事物的意識和能力非常強。這種“一間教室、一位老師、一塊黑板”的教學形式難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很多高校的教師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問答法、小組討論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程參與度。從實踐來看,這些方法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課堂關注度,但依然存在部分學生課堂表現不活躍,完成課后練習和小組作業、參與案例討論時“搭便車”的現象。
?。ㄈ┙虒W管理手段有限,教師難以及時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并進行教學改進。高校一直強調在教學中要注重“教學相長”,強調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學生的學習信息反饋也在觸動和啟發教師不斷進行教學改進。在傳統的教學管理手段中,教師主要通過課堂問答、作業批改、組織小組討論、單獨交流等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然后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進程。但由于教師需要同時面對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學生,要想追蹤課程中每位學生的學習進程,細致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辨別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共性需求與個性化需求往往是有心無力,更談不上采取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ㄋ模┮越處煘閱我恢黧w的考核方式不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財務管理課程的考核方式過去主要是閉卷考試,重點考察學生對相關概念、原理和模型的掌握,尤其是強調公式的運用和計算。由于財務管理課程知識點多、公式復雜、計算難度大,一方面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畏難情緒,喪失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必然導致學生死記硬背、盲目刷題以應付考試,但實際上并未真正深入理解課程知識,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很多高校教師已經摒棄這種做法,對財務管理課程的成績評定加入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采取涵蓋課堂表現、小組表現、閉卷考試等多維度的綜合考核方式,以實現對學生的全方位評價。然而,這種評價體系往往仍是以教師為單一主體,不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小組任務匯報或案例討論分享時,學生除了完成本小組的匯報外,對其他小組的匯報參與度不高,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而教師作為唯一的評價人,受時間精力所限,評價結果也很難完全客觀地反映每個小組的實際表現。
二、基于互聯網的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創新
高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創新必須與時俱進,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積極實踐智慧課堂,以創求變,以新取勝,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與實踐能力。
(一)整合教學內容,借助互聯網資源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在高校財務管理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的創新創業理念,培養他們在創業過程中的財務管理能力,是當代大學生素質提升的現實需求。高校教師在整合財務管理原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應補充有關創新創業的政策、融資以及盈利能力分析等前沿知識,從而完善學生開展創業活動所需要的財務知識儲備,通過案例分析加深學生對企業創業過程的理解,通過創業計劃書撰寫、模擬實踐活動開展等,鼓勵學生體驗創業準備的各個環節,包括創業市場評估、創業融資、創辦企業流程與風險管理等。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補充現有教材的不足,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開展互聯網金融之眾籌的教學中,筆者先通過播放視頻資料《大魚海棠“點名時間”》激發學生興趣,然后提出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分小組完成。任務包括:如何理解眾籌?以“大魚海棠”為例說明眾籌的過程與類型?作為新興融資方式——眾籌的優點及可能存在的問題?每個學習小組根據所分配的任務在課后進行探索式學習,通過網絡收集資料并整理加工在下一次課堂進行分享和討論。再如,利用互聯網資源,教師可以推薦豐富的創業課程視頻供學生學習,還可以通過創業模擬軟件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的訓練平臺,讓學生在虛擬創業空間里,全面體驗創業的全過程,全方位地實現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創業能力的提升。 ?。ǘ﹦撔陆虒W形式,構建高效互動的智慧課堂。移動互聯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其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為新一輪課堂教學的創新與變革提供了可能性。在借鑒西方翻轉課堂“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同時,財務管理課程教師可以通過各類教育應用軟件的積極實踐,促使傳統課堂向智慧課堂發展,即從講授式課堂教學模式 轉變為以“討論交流”為核心的常態化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模式,營造大范圍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學習環境。
例如,“雨課堂”平臺通過連接師生的智能終端,將課前-課上-課后的每一個環節都賦予了全新的體驗,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參與性。教師可以利用PowerPoint中的雨課堂插件將PPT課件快速轉換成便于學生手機瀏覽的微課課件,同時還可以輕松推送有關MOOC視頻和網絡視頻,以便學生課前預習,并且可以設置課前預測環節了解學生對預習內容的掌握情況等。學生還可就預習中遇到的難點或感興趣的問題向教師提問。利用“雨課堂”的平臺,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教師根據學生的預習反饋情況提前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課堂上師生協作共同探究解決問題,課堂時間得以充分高效利用。授課過程中,教師手機變成遙控器,控制課件的播放,學生端同步接收到課件。如果學生在聽課中遇到不理解的知識點可以隨時點擊幻燈片下方的“不懂”按鈕,教師能實時看到課件中每頁“不懂”的人數,及時知道學生學習情況,并適當調整教學策略。課間,教師可以開啟雨課堂“彈幕”功能,活躍課堂氣氛。相對傳統課堂的學生發言或提問,這種“彈幕式”發言對當代大學生更有親切感和時尚感,能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有利于教師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學生的想法。
(三)借力互聯網平臺,實行數據化管理,動態追蹤教學效果。過去,一堂課如果有5個知識點,對全體學生而言共同的難點是什么,哪些知識點需要補充講解,教師往往只能靠經驗判斷,教師無法準確知道每個學生掌握了哪幾個知識點。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使財務管理教學中實行數據化管理成為可能。借力互聯網平臺,教師無需耗費大量時間批閱作業,就可輕松完成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快速細致地分析,大數據為教師的教學改進和學生的自我學習提供了科學依據。
例如,利用問卷星在線考試系統可以輕松實現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在線測評。教師通過問卷星平臺在線設計測評問卷,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和判斷題。學生通過掃描二維碼參與在線答題,系統全自動批閱。學生在提交試卷后可以立即獲得本人作答情況的反饋,給出的數據包括:總分、名次、作答正確的題目數量、每個題目的詳細作答情況以及每個題目的答案解析。方便學生快速了解自己在班級的水平及自身對授課內容的掌握程度,課后針對薄弱部分進行強化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通過平臺快速獲得參加測試學生人數、姓名、總分、排名、每名學生完成測試時間、每道題學生作答的正確率及每名學生答題詳細情況等(如下頁圖1所示)。由此,根據實時的反饋信息,教師不僅在課上可以對重點難點補充講解,還可以在課后開展個性化指導。
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問卷星平臺向學生發放課前或課后在線問卷調查,系統會自動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由此教師可以獲得學生對學習情況的自我總結以及對教師教學效果評價的一手數據。教學評價的方式不再是經驗式的,而是通過大量數據的“歸納”,找出教學活動的規律,促使教師進行教學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從而促進和優化教學實施過程。
(四)鼓勵學生參與課程考核,共建新時代的“教學共同體”
用“我講你聽”的教學方式,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僅為5%,被動學習的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最高不超過30%;但通過討論、交流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可以達到50%,如果學生能夠將自己學到的東西講給他人,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竟可達90%。 通過小組案例討論及匯報不僅讓學生體驗結論得出的過程,還可以讓學生互相學習,真正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為實現這一教學目的,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不僅僅是被動完成作業。為此,筆者嘗試推行小組案例分析評價中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價機制,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規定小組案例分析評價中教師評價占40%,學生評價占60%。其中,學生評價部分在各小組匯報完成后通過問卷星平臺發放在線調查問卷及時完成,評價結果當場反饋。通過移動互聯網輕松高效地實現學生學習過程的相互評價,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互相激勵,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三、結束語
縱觀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各種新興技術正在不斷拓展教學改革的范圍,并推動著教學的不斷創新。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已然到來,混合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正在如火如荼地廣泛開展,財務管理教學如何構建、整合新的教學場景,如何創新教學模式,還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研究和摸索。X
【主要參考文獻】
[ 1 ] 王帥國.雨課堂: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教學工具[J].現代教育技術,2017,(05).
[ 2 ] 黃敘.高校財務管理課程的翻轉學習模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12).
[ 3 ] 王彤彤.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課程改革的探索[J].商業會計,2014,(10).
[ 4 ] 黃瑞.談融入創新創業理念的財務管理課程改革[J].財會月刊,2016,(30).
[ 5 ] 夏魯惠.教學信息化必須面向教改實際[N].光明日報,2016-7-26(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57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