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稅收代理實務”教學改革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主要面向中小企業,這類企業需要懂經濟業務會計處理又熟悉行業相關的稅收法規條例、能辦理納稅業務的會計人才,稅收代理實務課程培養學生的代理記賬、納稅申報等能力,高職會計專業有必要從整合教學內容、提升師資力量、改革教學方法等方面入手對本課程進行改革,增強學生實踐應用能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稅收代理實務;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3.094
作為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稅收與國民經濟、群眾生活的聯系越來越密切,我國稅法體系里都是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其穩定性受到影響,很多法規的調整是出于政府對于經濟、社會運行的調控目的,而且變動頻繁,從1993年的分稅制、內外企業所得稅法合并、從2009年至2016年的營改增,2018年個人所得稅的綜合所得制改革,國家為了促進產業和消費升級,培育新動能、新產業和深化供給側改革,推行金稅三期工程,將國地稅管理機構合并,在之前的課程教學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或實訓已不能適應當前的稅務環境。高職教育以培養實踐運用型人才為目標,其如何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法,調整教學重難點,已經迫在眉睫。
1 課程重要性
1.1 綜合性
稅收代理實務是高職會計專業的一門專業課,運用基礎會計、初級財務會計、稅法等專業核心課知識,判斷企業經濟業務性質,按照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等規定,從財務角度反映企業經營情況,提供納稅申報和財務會計報表等。它需要綜合運用會計稅法知識,比如在做會計分錄時,只有掌握增值稅法規條例和會計準則制度,才能保證增值稅業務相關分錄的準確性。
1.2 企業崗位的需求
根據歷屆畢業生的就業去向情況,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大多應聘進入中小企業工作,擔任會計助理、審計助理、出納等。由于中小企業規模較小、業務量也不大,通常不會配備專門的稅務人員,而是由中小企業的會計人員來兼任涉稅工作,所以高職會計專業學生除了應具備基本的記賬能力外,還應該熟悉稅款的計算、納稅申報、納稅審查等工作。
1.3 靈活性
在企業實際運用中,稅法條例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具體問題具體運用,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靈活掌握。比如流轉稅,學生要結合不同企業不同的業務性質采用不同的稅率或計算方法,企業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銷售固定資產時稅率的選擇,企業所得稅的應付稅款法和債務法的使用等等。涉稅業務本身具有較高的難度,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再進行實踐操作。
2 稅收代理實務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政策變化快,教材更新慢
我國稅收法律和會計解釋不斷的修改和完善,要求稅收代理實務課程必須隨之更新。僅營改增,涉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地方稅務機關的發文近400個,但是因為教材從修訂到出版需經過一定的時間,所以課堂上使用的教材總有一些內容已經不適應當下情況,部分內容失效、無用,一些例題或習題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教師講課時要對一些知識內容按最新政策進行調整,這不僅加重了教師的備課負擔,也增加了學生學習稅收代理實務的難度,影響了學習積極性和效果。
2.2 學生學習能力薄弱,教學方法單一
高職院校的學生對理論學習理解能力相對薄弱,而稅收代理實務涉及的稅種很多,計算復雜,難點較多,課程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不太相關關,這對學生來說,理解和實踐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課堂教學上,稅收代理實務課程基本是教師講授知識內容,學生機械接受稅法條例和計算公式,學生沒有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信息傳遞不暢,學生是可以通過搜索互聯網信息來解決碰到的實際問題,但是互聯網的海量信息,有失效,有錯誤,學生沒有辦法分辨信息的真偽。
2.3 理論教學偏多,實踐環節較少
稅收代理實務主要對各個稅種的法律條款及計算方法的講解,內容枯燥無味,知識點多而復雜,會講解稅務登記、稅種認定、部分納稅申報表的編制等,因教育經費有限,校內實訓基礎缺乏稅務軟件,學生無法進行模擬實務操作,部分院校即使購買稅務軟件,由于稅法政策變動頻繁,沒有投入后續經費,升級或更新實訓室中的稅務軟件,使得軟件的效用大打折扣,不能達到理想的使用目標。
2.4 教師的知識和實踐水平
由于稅收代理實務課程教師長期在教學一線,較少直接從事涉稅實務,因此缺乏相應的涉稅實戰經驗。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渠道更新知識,但由于稅收代理實務課程與會計、稅法、財政等課程存在著交叉和重合,稅收法律條例、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變化快,教師也難想以時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內容。在實踐教學中,主要通過案例分析法對企業常見稅種應納稅額的計算進行講解和實訓,變原來的舉例為案例,學生實踐以應納稅額的計算為主,但是涉及稅法和會計綜合業務的處理能力較差。
3 稅收代理實務教學改革方法
3.1 精選教材,更新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師和學生傳遞知識的橋梁,高職學生的理論學習能力普遍一般,實踐求知欲較高,他們更傾向實踐性強、趣味性高的“知識”,那么稅收代理實務要選取最新教材,按最新稅法條例和會計制度的內容編寫,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采用最新的權威教材作為輔助,如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用書《財務會計》《經濟法》,這樣才能保證教學內容的準確性和權威性,也為學生將來參加初級會計考試打下一定的基礎。
3.2 精簡業務,提煉實際操作
高職學生畢業之后多數進入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的納稅業務相對簡單,稅種相對單一,納稅申報以季報為主,決定稅收代理實務教學應該有選擇地放棄抽象的稅收理論講解,將重點集中在會計核算、納稅申報等實踐操作方面,可以通過復印某企業某月度的原始憑證,如發票、銀行回單、對賬單、報銷單等,以綜合大作業形式,指導學生從編制記賬憑證、登明細賬、總賬、編制財務會計報表、納稅申報等一套代理流程作業。通過實踐操作,學生從代理記賬、稅款的計算、納稅申報表的填寫等,使學生熟悉相關會計準則和制度、稅收條例,縮短了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距離,提高業務操作能力。
3.3 增強實踐,提高分析能力
為了加強實踐教學效果,校內應該建立納稅申報模擬實踐室,配備稅務類軟件,盡量投入經費更新稅務類軟件,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網上納稅申報操作示范,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練習會計核算、發票開具、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等。通過模擬實訓,使學生能夠掌握稅收代理的業務流程,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業務處理能力。
3.4 鍛煉教師,增強教學水平
鼓勵教師利用寒暑假去用人單位實踐,體驗實際崗位的工作職責,去稅務師事務所掛職鍛煉,掌握最前沿的代理實務操作要點,掌握實踐操作技巧,教師要經常登錄權威網站,如國家稅務總局網站,隨時注意收集時事政策信息,拓展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瀏覽時事要聞,擴展知識面。教師知識的更新和完善離不開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培訓,教師應到企業進行相關的實務操作經歷,在教學中更好地融入實踐性內容。
4 結束語
稅收法律條例在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變動較多,從教學的角度來看,稅收代理實務似乎不僅僅是法律,而是涉及到多個學科的綜合學科。稅收代理實務的教學現狀反映了一些高職院校教學中的共性問題,作為實踐性很強的稅收代理實務課程如何實現產教學一體化,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是需要長期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郭悅超.“營改增”背景下高職院校稅法教學改革探析[J].山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6,(9).
[2]黃桃紅.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稅法課程實踐能力培養探究[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0).
[3]吳建,程瑩.財經類專業“稅法”課程教學效果優化研究[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9155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