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我國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及防范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我國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模式正以勢不可擋的趨勢不斷發展、創新與壯大。但存在互聯網金融分業監管和跨業經營的制度性錯配等問題,引發和放大了理財產品、信貸平臺、信托融資以及第三方支付等方面的風險。因此,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分析了互聯網金融風險產生的根源以及方式,進而提出了對互聯網金融防范的相應措施及對策,以減少金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金融風險;金融科技;風險防范
  1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
  互聯網技術和通訊移動設備的迅猛發展,加快了不同形式的互聯網模式與傳統金融業務結合的步伐,對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也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2017年我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增加了7萬億元,同比增長35.1%;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增加了39.9萬億元,同比增長68%,預計2018年的兩項交易規模分別為34.1及165.9萬億元,同比2017年增長分別為26.1%及68%。由此可見,互聯網金融的規模之大及經營模式的多樣化加快了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更進一步促進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但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平臺,蘊含著較大風險。因此,加強市場監管、健全政策體制,規范互聯網金融,降低互聯網金融風險迫在眉睫。
  2我國互聯網金融存在的問題與風險
  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網絡技術與金融的融合不斷深化,既擴大了傳統金融業務的范疇,又降低了傳統金融業務的成本,還提高了已有金融業務的辦理效率,但同時也蘊藏著問題與風險。比如,在《2013-2017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中稱,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套利是互聯網金融問題與風險的主要問題原因:就是互聯網金融公司本身投資少、成本低且在技術上有其自身優勢,加之傳統的金融監管機構和體系對其缺乏有效的約束,從而加大了一些互聯網金融相關企業經營問題與風險的可能性。因此,必須考慮對其進行合規性監管與全面風險管理,促使相關企業完善其業務操作規范、要求及流程等。目前,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與風險:
 ?。?)互聯網金融行業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存在業務風險。
  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得到了快速發展及廣泛的應用,而且一些新的金融服務平臺憑以低門檻、高收益、服務便捷等特點活躍于互聯網金融市場,但由于缺乏既通曉傳統金融業務、又掌握互聯網科技專業知識、還具備信息產業運營經驗的復合型人才,使得互聯網金融在經營管理上并沒有真正有效地運用好金融科技的經營模式及管理方法等,使得在交易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金融詐騙等問題,
 ?。?)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尚未健全,存在法律風險。現階段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主要是依托于傳統的金融監管體系而建立起來的,特別是在2013年以后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使其監管體系的諸多問題更加彰顯,導致行業內企業素質參差不齊。其主要原因就是法規政策還不夠完善,其次就是我國的互聯網金融普遍存在著具有跨行業、跨部門及業務交叉性強等特點,使銀行、證券以及保險業間形成了一種以互聯網為基礎進行融合和交叉的混業經營方式,這就自然形成了與現有的分業監管模式的錯位、監管部門之間職權受限、劃分不清或溝通協調不夠等,也就自然形成了不同業務的監管標準有所不同,從而極易產生監管套利現象;加之,相關監管部門并不能全面掌控互聯網金融業務數據而及時采取有效對策,致使一些企業在互聯網金融運營上不斷突破監管臨界點,時常出現非正常套利行為或惡意利用監管漏洞打擦邊球等現象。雖然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規已相應出臺,但由于我國互聯網金融目前的立法與相關監管機制仍處于起步階段與停滯狀態,且互聯網金融行業無門檻、無標準、無監管的三無狀態仍很凸顯,致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監管中的空白,在進行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交易過程時觸碰非法集資或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高壓線。
 ?。?)互聯網金融信息體系建設不夠完善,存在信用風險。由于我國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起步較晚,因此,信息體系建設尚未完善,造成互聯網金融交易者在合約到期日不能完全履行其義務,從而產生了一定的風險。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國大多數互聯網金融企業并沒有與中國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相結合,而且個人信用評級機制尚未健全,僅靠企業自有的數據系統,難以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經營數據進行數據挖掘與分析,也就不能真正、全面、準確地衡量被評級主體的信用風險,從而加大了信息體系建設滯后而產生的風險。因此,個人征信數據的真實性及準確性等已將成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關鍵所在和潛在風險源,對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穩定發展產生了阻礙。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信息安全風險。就第三方支付平臺而言,目前主要出現形式是以互聯網虛擬的平臺,仍處于發展的初創和興起階段,買賣雙方僅憑對平臺的信任就可實現交易,造成投融資雙方的信息泄露、被濫用及盜用事件頻頻發生,用戶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并未得到確實保障,一旦這個虛擬平臺違約,就很難挽回損失。
  第二,資金轉存風險。以第三方支付平臺為例,通常在買賣雙方交易成功前,將資金暫存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這就為其運用資金進行再投資提供了便利,但是,一旦投資失敗,將會給用戶造成損失;
  第三,信用違約風險。即互聯網理財產品能否實現其承諾的投資收益率。就貨幣基金收益而言,據Wind數據統計,2018年以來,貨幣基金收益率下行趨勢十分突顯,截至2018年9月6日,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為3.184%,相比7月份的3.726%均值大幅回落,進而加大了違約的風險。
  第四,期限錯配風險,即在互聯網理財產品投資資產的期限較長的情況下,負債是期限一般相對較短。一旦到期,負債不能按時償還,就不能實現正常資金鏈的循環,必然增大流動性風險的機率。此外,互聯網金融業務信息的不對稱,特別是理財產品,容易使用戶在選擇產品方面出現偏誤與系統性偏差,導致用戶資金損失。  ?。?)互聯網金融的應用技術有待提高,存在安全風險。要確?;ヂ摼W金融業務各項技術得到有效應用和有序、合理、快速的實施與發展,關鍵在于互聯網金融體系的軟硬件系統、計算機網絡及用戶信用體系建設的完善程度,而目前我國的互聯網金融應用技術主要還是依托于計算機、網絡以及信息技術等,因此,國內的信息應用技術在實施過程中還仍存在一些技術難題,從而導致互聯網金融在運營過程中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如計算機網絡通訊系統仍存在密鑰的加密技術不過關、TCP/IP安全性較弱以及管理還不夠完善等,致使互聯網金融體系極易被計算機病毒以及網絡黑客攻擊,造成安全風險。
  3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防范與對策
  要加強與完善法律體系,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掃清障礙,促使其更好更快地進步和發展。特別是在2016年全國兩會以來,各方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就是變革現有金融監管框架問題。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提互聯網金融,明確提出要強化金融監管統籌協調,健全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監管,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提升監管效能。
 ?。?)加強互聯網金融有效管理,提高其效率。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進程快于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的變革,必須要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有效管理及行業自律,才能更快地促進并確?;ヂ摼W金融健康穩步的發展。首先,要減小政府的過度介入,應該以行業準入替代政府審批,通過加大行業協會的作用,促進規范行業行為,進而提高其效率。其次,要對第三方支付、融資和理財等互聯網金融模式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和制定專門的管理準則,并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來提升其在核心業務的價值。
  (2)健全和完善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技術,完善信用體系以降低其風險。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在于健全和完善互聯網信息技術及信用體系建設以及其所需要的信用數據配套服務體系建設。只有這樣,才能對互聯網金融業務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監督和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互聯網金融業務實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確保互聯網金融業務風險管理有效應用的關鍵,在于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業務風險管理體系,通過對調整風險管理制度、約束風險管理、優化風險管理環境等進行相應調整,確保監督風險管理有效實施。首先,要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技術標準化,健全和完善互聯網金融技術標準,并與國際計算機網絡安全標準接軌,進而增強互聯網金融系統的協調性。其次,增強網絡信用體系建設,健全注冊登記管理制度,對互聯網金融機構市場準入的注冊登記管理采取實名制,完善網絡身份的認證和電子簽名制度;并健全和完善互聯網金融信用的評價標準,對企業互聯網貸款信用額度進行規范管理,完善信用體系構建,對互聯網金融征信資源實行統籌共享。第三,完善和健全互聯網金融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加強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業務內部控制,通過制定完善的金融風險防范制度、安全管理辦法,規范的業務操作流程等來有效的控制互聯網金融業務,促使金融業務有序、規范、合理地實施。
 ?。?)加強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建設,健全和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督體系,構建互聯網金融安全體系。首先,應加強互聯網金融機構風險內控,明確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督主體,并成立自律性協會,強化行業的管理與自我監督體系,將資金來源、中間環節及最終投向等金融業務貫穿于監管始終,降低風險;其次,央行、銀監會等傳統金融監督部門應加強完善和健全監督協作機制,促進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穩定、持續和健康的發展;第三,監管機構的監管應構建一個即具有針對性與彈性相結合的、又具有靈活性的監管體系,這樣,既可以彌補缺位監管,又可以避免監管過度,使其支付體系安全更加可靠,加強互聯網金融立法力度,不斷地健全和完善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加強監管體系,制定網絡公平交易規則等,是構建和完整互聯網金融安全體系的重要保證。
  4結束語
  面對互聯網金融市場不斷發展變化,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對現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進一步制定有效的解決對策,促進互聯網金融的有序發展。即應根據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態勢盡快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大立法力度,填補互聯網金融制度、監管以及安全等領域方面的空白,完善與維護好互聯網金融安全體系,并引導互聯網金融業健康、有序、穩定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曉樸.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原則:探索新金融監管范式[J].金融監管研究,2014(2)
  [2] 謝平 鄒傳偉 劉海二.互聯網金融的基礎理論[J]. 金融研究,2015(8)
  [3] 郝文剛,陳莉.我國互聯網金融現狀及發展展望[J].現代營銷,2016(5)
  [4] 邢艦.互聯網金融現狀與分析[J].現代營銷,2016(4)
  [5] 劉小銘.淺析互聯網金融現狀及風險[J].經營管 理者,2016(23)
  作者簡介:王習之(1987—),男,北京人,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94013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