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爭奪“新石油”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王宗凱

   它在給世界帶來希望的同時,也埋下了天災的禍根。
  
   在油價重回100美元每桶的今天,盡管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采成本高于傳統方式,但各國都已經意識到開采新石油的必要性。而由于北美能源企業掌握了開發這種能源的技術,因此吸引了很多企業前來投資。在這個領域,未來將有更多的競爭,也將引發更多的爭議。
   中石化投資美國頁巖油
   新年伊始,中國石化公司與美國德文能源公司簽署25億美元的合同,其中包括5塊頁巖油氣田,這也是中國石化首次踏入美國頁巖油氣市場。類似的投資還有法國道達爾能源公司出資23億美元,收購美國切薩皮克能源公司俄亥俄州頁巖油氣田1/4的股份。中國石油也于近期收購殼牌公司持有的加拿大頁巖油氣資產20%的股份。此前,中海油也在2010年和2011年購買了切薩皮克能源公司多處頁巖油氣田股份。
   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開采非傳統能源的技術還不成熟,但中國油企的海外并購活動是向外國油氣企業學習先進勘探和開采技術的一種努力,這也是減少對外國能源依賴的必由之路。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中國自1993年成為原油凈進口國,當年依存度為6%,此后該數據不斷飆升,2009年首次突破50%的警戒線,2011年攀升至56.6%,進口石油所占比重首次超過美國。
   特別是在當前中東局勢不穩導致油價波動,以及日本核電站泄漏引發核能安全擔憂的大背景下,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顯得尤為重要。
   不過,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能源與氣候項目高級研究員涂建軍認為,盡管非常規石油為中國提供了一個改善國家能源安全的機會,但中國需要非常謹慎,需對非常規油田開發復雜的環境和地緣政治等因素進行深入的政策研究,否則將使自己在國際氣候談判方面處于被動地位。
   加拿大油砂成熱門資源
   有分析認為,加拿大油砂開發成本約在60美元一桶,要想從中獲取利潤,油價必須保持在每桶90美元左右。然而,受阿爾伯塔已探明的巨大儲量和油價高企的吸引,大量的外國公司在憑借各自的經濟實力收購阿爾伯塔的油砂礦。
   美國、法國、英國、中國、泰國、韓國和挪威都有公司從油砂項目中購買了股票。加拿大石油生產協會的數據顯示,在過去3年中,國際公司通過融資、加盟和直接收購的形式在阿爾伯塔投資了近200億加元(1加元約合6.3元人民幣)。
   最近一次的重大國際投資發生在2010年11月。泰國國家石油管理局(PTT)麾下的油氣勘探和生產公司以23億美元的價格從挪威國家石油公司購買其在加拿大的一個油砂項目的40%股份,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最大的股東是挪威政府,占67%的股份。根據協議的各項條款,挪威國家石油公司仍然是這個項目的大股東和運營者。因此,此次交易的結果最終是由挪威和泰國兩國公私合營,來開發阿爾伯塔的能源資源。
   2009年,韓國國家石油公司以41億美元(18億的現金和23億的假定債務)買下了卡爾加里(阿爾伯塔省的一個城市)的哈維斯特能源信托公司。該協議允許這家韓國國有企業每天拿走5萬桶的石油產量和開采相當于1.54億桶石油的儲量。當時,有報道稱韓國一些大公司希望能在2012年前收購每日30萬桶的產量,降低韓國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在韓國,97%的石油依靠進口。
   韓國國家石油公司早在2006年就進駐阿爾伯塔,設立了辦事處,并在康克林附近購買了布萊克戈爾德油砂項目的租約。這些租約保證該公司在接下來的25年中都能拿到每日1萬桶的瀝青。
   中國“兩桶油”――中石油和中石化從2005年開始,就已經邁出了與加拿大的油氣合作步伐。據不完全的統計,自2005年中石化收購加拿大北極之光油砂項目,至2012年2月初中石化收購殼牌在加拿大一油田區塊20%權益,8年間,中石油和中石化共參與了6個有關加拿大的油氣項目合作,涉及投資金額約人民幣數百億元。
   巴西積極開采鹽下油
   從鹽下層石油勘探和開采行業在巴西啟動以來,從政府到業界都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包括修改原有的石油法規并制定專門規范鹽下層石油勘探和開采的新法案,以適應行業新形勢。
   巴西主要采取合作開采的方式吸引有技術實力的跨國石油企業開采其鹽下層油氣資源,但也規定,在所有區塊的作業中,外資企業必須同巴西最大的國企――巴西石油公司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在業務和經營上共進退。目前,包括殼牌(Shell)、葡萄牙石油公司(Petrogal)、葡萄牙Partex公司、美國阿美拉達赫斯公司(Amerada?Hess)、英國天然氣集團(BG)、西班牙雷普索爾(Repsol)等在內的國際石油巨頭都在參與巴西的鹽下層油氣項目,但在每個具體區塊的開采活動中,巴西石油公司都至少占據45%到80%不等的股權份額,以確保巴西政府對行業的控制力。
   巴西政府于2010年成立了專門的鹽下層石油天然氣管理公司,這家公司不從事具體的開采業務,而是對巴西能源與礦產部同私營企業簽訂的合同的執行情況進行管理和監督,事實上是一家行政監管機構。
   目前,包括中石化、中化集團和中石油在內的中國油企已逐步在巴西展開投資。中石化2010年以71億美元收購西班牙Repsol公司的巴西資產的40%股權,2011年以52億美元收購葡萄牙能源公司Galp巴西分公司深海石油資產30%的股權;中化集團2010年以30.7億美元收購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所持的巴西佩雷格里諾油田股份,今年1月宣布從法國佩朗科(Perenco)公司手中收購巴西5個海上深水天然氣和石油勘探區塊10%的股份;去年10月,中石油集團屬下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和巴方合作伙伴成立合資企業,將中石油的鉆采裝備技術帶入巴西能源開發市場。
   新石油開采引發爭議
   不斷增加的外國投資在加拿大引發了自然資源受控制的擔憂,從而引發了許多熱門話題的討論。比如誰有權利開發加拿大的自然資源?誰為如何開發自然資源設定規則?誰來控制自然資源的開采和出售?
   而最近,有關建立新出口輸油管道的討論熱潮,又引伸出外資是否應該介入加拿大油砂發展的討論。
   在奧巴馬政府否決了把加拿大原油從在中西部輸送到美國得州的70億美元的基斯頓輸油管項目后,加拿大政府和阿爾伯塔省已經把注意力轉向北方門戶管道計劃。
   這個預算為55億美元,延伸1170公里的管道每日將52.5萬桶稀釋的未加工瀝青,從阿爾伯塔省運往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科提梅特的一個油罐終端,再通過這里將其運往亞洲進行提煉和升級合成。
   多倫多“論壇”研究公司今年1月份的一次民意調查表明,與針對油砂礦的外國環保組織相比,加拿大人更擔憂的是在原油和天然氣行業中不斷增加的外國投資,比如最近大量亞洲資金的流入。
   根據這項對1211名加拿大成年人的隨機調查,在聯邦政府針對北方門戶輸油管道舉辦的社區聽證會高調展開之后,43%的加拿大人反對這項計劃,只有37%的人表示贊成。
   調查還發現超過一半的受訪者(53%),同意外國石油公司不應該參與北方門戶輸油管道聽證會,而只有36%的受訪者認為外國環保組織應該受限。
   對輸油管道支持者來說,民意測驗中唯一的亮點就是,與2010年12月13日進行的一項類似的民調相比,反對的聲音稍微弱化。當時有51%的加拿大人反對這個項目,支持率只有35%。
   但同時,也有加拿大業內人士認為,外國公司擁有加拿大資源固然令人擔心,但也要辨證地看待這個問題。外國公司在這兒投入了幾十億,上幾百億的資金,卻得不到任何一定賺錢的保證。事實上,他們一直都是付出比得到的多。他們雇傭了成千上萬的員工,從稅收到礦區土地使用費,在各個層面支持了政府預算。
   對頁巖油氣技術同樣存在著爭議。頁巖天然氣開采所使用的水壓破裂技術需要消耗大量水資源。由于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驅動和雄厚的資金實力,油氣開發商開始搶占農業用水,甚至會擠占市政用水。
   此外,由于鉆井所使用的水注入頁巖層,比地下蓄水層要深得多,主要被巖石吸收,不能再回收利用。除了可能導致的環境污染以及水資源的浪費,一些學者認為,頁巖油氣開采還可能引起地質災害。例如,美國俄亥俄州并不是地震多發地區,但在過去10個月內發生了11次地震,震級最高達4.0級。俄亥俄州地震學家發現震中多在頁巖油氣井地區。當地學者認為,由于向頁巖層大量注水,促使深層巖石滑動,引發地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53741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