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人本理念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王繼蘭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社會環境、生活方式和思想道德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精神文明建設面臨著諸多問題和困惑,突出表現在人的素質、文化市場、主體作用發揮、硬件設施建設、長效機制建設這五個方面。面對市場經濟的縱深推進,面對金融危機大潮新的沖擊,要有效解決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和困惑,我們尤其需要在科學發展的旗幟下,積極探索以人為本的新舉措、新對策。
  緊扣“三個貼近”,提升“三種素質”,把精神文明建設的聚焦點放在推進人的全面發展上
  精神文明建設說到底就是通過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三方和諧。為此,精神文明建設就必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一是要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和拓展教育內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統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不同程度地受到沖擊。如果精神文明建設不能適應意識形態領域多元化、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就難以緊跟時代步伐,人的素質提升也就缺失了思想基礎。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豐富和拓展教育內涵。
  二是要講究方法,不斷策劃和創新教育形式。鑒于不同人群的思想實際、生活實際和心理特點差異度較大,需要我們注重量體裁衣,講究方法藝術,用創新的手段因地制宜、因人施教。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傳承的同時,還是要更加注重創設新的教育載體,增強對群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
  三是要全面輻射,不斷搭建和鞏固教育平臺。文明市民教育要做到全方位覆蓋,既要靠大規模、集中性的活動來強化引導、營造氛圍,又要靠有效的教育平臺。通過文化平臺、文藝平臺、“愛心”平臺、“三維”平臺來擴大輻射、放大效應、傳播文明。
  突出聯動共建,激發群眾活力,把精神文明建設的支撐點放在發揮人的主體作用上
  群眾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源頭活水。只有讓群眾當主力、唱主角,才能真正使先進的思想、創新的理念、文明的風尚延伸到最基點,滲透到各層面,覆蓋到全社會。
  一是做足宣傳發動的文章,大力營造全民參與、同頻共振的創建氛圍。精神文明建設不僅要以鮮明的主題、統一的目標、響亮的口號總覽全局,還要認真研究廣大群眾的需求,從而找到最佳的結合點。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起到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讓廣大干群在美好藍圖的激勵下,全力支持,主動參與。同時,要有效消除群眾中產生的認識誤區,這也是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必要前提。
  二是做好社會聯動的文章,全力構建以點帶線、以線促面的共建格局。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社會化的聯動共建才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方向。從點上看,要用身邊的人、身邊的事來引導群眾,形成示范效應。從線上看,要注重培養一批區域、行業的骨干力量,實現管好自家、幫助人家、建好大家的目的。從面上看,要真正把精神文明放在戰略高度,與物質文明一同規劃,實現政府、企業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相互聯動,建立全方位的工作格局。
  三是做深實踐推動的文章,致力創設主題突出、豐富多彩的主體情境。創設多種多樣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情境,讓廣大群眾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根據城鄉的差異,在城區重點圍繞市民行為習慣和社會風氣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在農村,要結合富民增收和村民自治工作,重點要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做強基礎設施,優化生活環境,把精神文明建設的落腳點放在提高人的生活質量上
  精神文明建設實質上就是“民心工程”, 最終目的就是要讓人民群眾真正得到實惠,共享發展的成果。因此,開展文明創建必須從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致力于群眾生活環境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一是對照文明創建的剛性要求,高點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打造秀美宜居的生活空間。文明城市的測評體系中,為了使群眾在城市的發展變化中得到實惠,我們要重視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其一,設計個性化的問題。城市特色唯有挖掘自身特色,才能彰顯個性稟賦。其二,建設精品化的問題。一個城市的建設必須按照總體規劃,打造一批精品地段、精品景觀、精品建筑。其三,環境生態化的問題。一個城市唯有環境只能靠自己創造。建設生態城市,讓綠色成為城市生態的主色調。
  二是對照人民群眾的現實需求,持續完善、增強城市服務功能,形成便民利民的運行體系。城市的文明更應該體現在那些窗口行業“軟服務”中所展現出的點滴細節。政府服務職能一方面要更具規范性,弱化管理,強化服務,開展“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提高服務效率。另一方面要趨向人性化,服務要向弱勢群體和民生問題傾斜,把人文關懷落到實處。
  三是對照城鄉統籌的發展追求,堅持深化、推進環境綜合治理,建立和諧文明的社會秩序。社會環境的好壞是考量精神文明建設成敗的重要標尺,綜合治理是優化社會環境的有效手段。針對城市發展建設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采取不同辦法,具體對待,營造健康文明的社會環境。
  著眼持續發展,架構長效機制,把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點放在培養人的文明風尚上
  精神文明建設更多的是要在架構長效機制上下功夫。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的運行機制,確保精神文明建設保持正?;?、制度化、規范化運行軌跡。
  一是要架構目標管理機制。實踐證明,目標管理機制是保證落實精神文明建設目標、責任的首要環節。建立目標管理機制,把一定時期內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任務轉化為具體目標,通過指標量化,任務細化,簽訂目標責任狀,建立“分值考核”體系,推動各級將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擺到同等重要位置。
  二是要架構考評激勵機制。必要的考評激勵是促進目標實現的“催化劑”。如果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考核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實現創建成效與考評結果掛鉤,就能形成持久有效的激勵效應。
  三是要架構多元投入機制。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建立規范有效的籌資機制,形成對精神文明建設多渠道投入的體制。要加大公共財政扶持力度,出臺或落實一系列財政扶持政策措施。要支持宣傳文化事業單位積極創收,增強“造血”功能,盤活文化存量資產,激活文化增量資產。要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文化領域,積極引進市場化運作機制,走產業化、項目化發展道路。
  四是要架構社會監督機制。充分發揮人大、政協對精神文明建設的監督作用,按規定辦理相關的提案、議案;建立健全群眾監督機制,聽取群眾意見,聘請精神文明建設監督員;積極支持新聞媒體發揮監督作用;與此同時,在群眾中通過“文明新風理事會”等群眾自發組織不失時機地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以此在全社會培樹文明新風尚。
  (作者系中共揚中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37570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