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合作覆蓋率近38% 馬蔚華劍指硅谷銀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鄧妍
研究銀行業的分析師們或許要注意了,“美國硅谷銀行”的模式需要引起你們的“重點關注”。
11月末,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在北京的最新一次亮相中,數次提及硅谷銀行,且對硅谷銀行為創新型成長企業提供的綜合化金融服務模式十分推崇。
《投資者報》調查獲悉,目前招行已借鑒硅谷銀行的一種模式――在風險投資機構實施股權投資的基礎上,以債權形式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形成股權投資和銀行信貸之間的聯動融資。
記者從招行獲得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0月末,招行已與國內外近240家私募股權投資機構(PE)建立合作關系,管理資金總量近3000億元。同時,已對近200家企業開展了“貸款+PE”類的投貸聯動業務,授信總額近60億元。
數據還顯示,2006年以來PE在國內已投資4006家企業,而在招行開戶的多達近1500家,合作覆蓋率近38%;招行為其中的859家提供了貸款,貸款覆蓋率超21%。
但這并非終點,而只是一個起點。
馬蔚華用“無人能夠左右變化,惟有走在變化之前”這一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的名言向記者強調,加強商業銀行與PE的合作恰逢其時。招行總行公司部總經理張健亦向《投資者報》記者透露,下一階段,招行在上述方面還將有更深入的“滲透”。
旁征博引美國東歐案例
硅谷銀行1983年成立于美國,目前資產達到50億美元,通過位于美國的27家辦事處,3家國際分公司以及全球廣泛的商業關系網,為風險資本以及創業企業提供了26億美元貸款。硅谷銀行主要服務于科技型企業,成功幫助過Facebook、twitter這樣的明星企業。
記者注意到,馬蔚華之所以在一個場合中數次提及硅谷銀行,原因在于他看好創新型成長企業的發展空間。
“為什么這樣說?”馬蔚華反問并作答道,“一方面,從世界經濟的發展歷程看,大的經濟危機往往孕育著新的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其間將產生一大批擁有高新技術的創新型成長企業;另一方面,從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看,‘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目標,勢必催生一大批擁有新產品、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創新型高成長性企業?!?
如果說馬蔚華的這番話只是一個大背景,顯然,他看重的更關鍵因素在于,背景之后的“金融推手”。
據馬蔚華介紹,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表明,創新型成長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業的強有力支撐。有關資料顯示,科技創新活動的基礎研究、開發中試、工業生產三個環節所需的資金配比是1∶10∶100,每一階段所需的資金量都是前一階段的10倍,一旦資金供應不足,就將無法完成閉循環過程。
“也就是說,如果失去了金融體系的強力支撐,就難以實現創新性技術的持續開發與迅速產業化。正是因為擁有活躍的風險投資和發達的資本市場體系,才引領美國步入了新經濟時代?!?
馬蔚華同時指出:“硅谷吸引了全美約40%的風險投資,且集聚了以硅谷銀行為代表的眾多商業銀行。目前,硅谷金融業從業人口及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僅次于信息產業居第二位?!?
他所列舉的相反案例是,前蘇聯和東歐擁有發達的教育體系和充足的人才儲備,可在企業自主創新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面卻遠遠落后于美國,其原因就在于經濟金融體制僵化,缺乏市場化的資源配置手段,尤其是在資本市場建設方面嚴重空白,極大制約了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招行打造聯動融資模式
馬蔚華認為,近年來,我國金融業在促進高科技產業發展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十分明顯。
“目前,我國每年約有3萬余項比較重大的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和5000多項專利,其中最終轉化為工業成果的只有10%至15%,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60%至80%的轉化率水平,而金融支持力度不夠,是導致出現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馬蔚華看來,充分發揮金融體系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促進作用,已顯得十分迫切而重要。
撒切爾夫人曾說,“歐洲在高新技術方面落后于美國并非由于科技水平,而是由于在風險投資方面落后于美國10年”。馬蔚華就此向記者強調,風險投資是高科技創新的引擎,根據美國風險資本協會的調查,科技創新型企業有75%的股權由風險資本提供。
“我國的風險投資近年來取得了快速發展,但對創新型企業的早期投入并不積極。2010年我國風險投資完成投資項目1180個、投資額超過157億美元,但早期投資項目數和投資額僅約占全部投資的10%。在這種情況下,加強商業銀行與私募股權基金的合作恰逢其時?!?
他透露,招行在這方面已進行了大膽嘗試。該行借鑒硅谷銀行的經驗,在風險投資機構實施股權投資的基礎上,以債權形式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形成股權投資和銀行信貸之間的聯動融資模式。
據記者了解,招行“投貸聯動”的典型案例是招行上海分行為上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提供1.5億元的授信額度,滿足其旗下的被投資公司的短期資金需求。
中小板創業板客戶數居第三
記者調查發現,招行在私募股權以及中小板、創業板上市企業客戶中的戰略性動作,均源自去年正式推出的專門服務于創新型成長企業的“千鷹展翼”計劃。據張健向記者介紹,該計劃實施以來,客戶數猛增。
“目前,與招行合作的有上市前景和意愿的創新型成長企業已超過2500家,其中近半數企業已完成授信,金額近400億元,短期內有引入PE需求的企業數近1200家,而招行也正在積極為這些企業推薦和引入PE?!?
截至2011年10月末,招行已有54家企業客戶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并在該行開立募集資金賬戶,占全國可統計中小板及創業板上市企業的30%,居同業第三位。
目前,在創業板上市的神州泰岳、金亞科技、吉峰農機、硅寶科技、南方風機、恒大高新、光線傳媒、科大智能等都與招行有密切合作。
張健透露,未來三年內招行還將扶持3000家創新型成長企業;未來五年內,將投放2000億元貸款專項支持創新型成長企業;同時,力爭在未來三年內實現將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占中小企業貸款總額的比重提高到50%的目標。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388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