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企業稅務籌劃應用原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吳曉鵬

  企業的經營活動從始至終都有稅收形影不離――企業從創辦之始的資金取得(即籌資),到后期的生產經營、投資、理財和管理,無處不滲透著各種稅的影子。毋庸置疑,企業都是以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的的,通俗說來就是大多數企業都是以企業利潤最大化為目的,而企業增加利潤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提高效益;二是減輕稅負。正是在減輕稅負、追求稅后利潤的動機下,稅務籌劃這門藝術就自然而然地誕生了。
  
  一、稅務籌劃的定義
  
  所謂稅務籌劃,是指納稅義務人在稅收法律政策規定許可的范圍內,通過對企業籌資、投資、經營、理財等活動進行事先計劃和安排的活動,達到盡可能地節約稅款,以獲得最大的稅收利益,從而實現企業經濟收益最大化的一種財務管理方式。對于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企業來說,選擇最優的納稅方案是理所當然。
  稅收可視作經營費用,是企業純利潤的減項,企業在不違法的前提下不納稅或少納稅,就意味著花少量的費用獲得同樣的法律認可和國家法律保護。因此,企業要仔細研究稅收法規,熟悉有利于企業經營、發展的稅收政策,按照政府的稅收政策導向安排自己的經營項目、經營規劃等,最大限度地利用稅收法規中對自己有利的條款,為企業帶來“節稅”效果,更好地實現財務管理的目標,使企業的價值達到最大化。
  
  二、稅務籌劃的原則
  
  企業價值最大化是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稅務籌劃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稅務籌劃內容的安排和籌劃方案的選擇都應圍繞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來進行。同時,企業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實體,他是社會當中的一員,在考慮自身價值最大化的同時,要顧及其他社會方面的問題,不能一味地僅考慮稅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該籌劃方案的實施引發其他費用的增加或收入的減少,綜合考慮籌劃是否能給企業帶來絕對收益,給社會帶來利益。因此,決策者在選擇稅務籌劃方案時,必須在以下原則的指導下進行:
 ?。ㄒ唬┖戏ㄐ栽瓌t。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時,務必首先考慮該方案是在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進行的。稅務籌劃只能在稅收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進行,同時密切關注國家法律、法規的調整和變更。
 ?。ǘ┓婪讹L險原則。稅務籌劃經常會出現一些在稅收法律、法規的邊緣上進行操作的情況,此時就蘊含著很大的操作風險。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時,必須充分防范未能依法納稅及不能充分把握稅收政策整體性的風險。
 ?。ㄈ┖侠硇栽瓌t?;诜煞ㄒ幵试S的情況下,企業在稅務籌劃活動中所構建的事實要合理。對此,一是要符合企業經濟行為特點;二是不能有反企業常理的異?,F象,即符合常理;三是要符合其他經濟法規要求,不能僅從稅務籌劃的角度考慮問題。
 ?。ㄋ模┦孪然I劃、服務財務決策過程原則。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時,必須在國家和企業稅收法律關系形成以前,根據國家稅收法律的差異性,對企業的經營、投資、理財活動進行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地減少應稅行為的發生,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如果企業的經營、投資、理財活動已經形成,納稅義務已經產生,此時再進行稅務籌劃,再想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那就只能導致偷稅、欠稅等違法行為的發生,而不是真正意義的稅務籌劃。
  企業稅收籌劃是通過對企業經營的安排來實現,不能獨立于企業財務決策,必須服務于企業的財務決策。避免稅收籌劃脫離企業財務決策,從而影響到財務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ㄎ澹┛偰繕嗽瓌t。所謂總目標原則就是企業的稅務籌劃要在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的指引下進行,稅務籌劃服務于財務管理總目標。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個子系統,進行稅務籌劃時,如不考慮企業財務管理的總體目標,只以稅負輕重作為選擇納稅方案的唯一標準,就可能會影響到財務管理總體目標的實現。
 ?。┏杀拘б嬖瓌t。稅務籌劃方案的執行,會伴隨著成本的發生和收益的產生,只有當籌劃方案的所得大于支出時,該項稅務籌劃才是成功的籌劃,因此,企業財務管理者在評估納稅方案時,要引進機會收益、資金時間價值觀念,把不同納稅方案以及同一納稅方案中不同時期的稅收負擔折算成現值來加以比較,選擇支出最少同時收益最多的方案作為企業的首先稅務籌劃方案。
  
  三、稅務籌劃原則的運用
  
  企業開展稅務籌劃是以符合稅收政策導向為前提的,不僅有利于正確發揮稅收杠桿的調節作用,而且對于在市場經濟中追求效益最大化的企業而言,在財務管理活動中開展稅務籌劃工作,尤其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在籌資過程中,由于不同的籌資方式獲取資金成本的列支方法在稅法中有不同的規定,因此企業進行合理的稅收籌劃,可以選擇更有利于自己的融資結構,更好地實現既定的財務目標。
  就以企業創立之初的資金取得(即籌資)來說,按照取得資金來源渠道的不同,籌資可以分為:爭取財政撥款、自我積累、借款、發行債券、發行股票、商業信用、租賃等方式。企業籌資中最常見的就是借貸和權益融資,這些籌資方法中有不同的稅務籌劃方法。
  自我積累與借貸的選擇,自我積累這種籌資法,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但從稅務籌劃的角度來說,卻不是最優的選擇。因為通過自我積累法籌集來的資金,投入生產經營活動之后,產生的全部稅負由企業自己負擔。
  借貸方式籌資則不同,它不需要很長時間,而且投資產生效益后,出資機構實際上也要承擔一定的稅收,即企業歸還利息后,企業的利潤有所降低,特別是稅前還貸政策,其本質就是用財政的錢還貸款。借款籌資主要是向金融機構(如銀行)進行融資,其成本主要是支付的利息。對企業來講,借款籌資具有一定的抵稅作用,即企業歸還利息后,利潤有所減少,所得稅稅負將有所下降。因此,企業的實際稅負被分擔了很多,從而大大降低稅負。所以說,利用借貸方式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是企業減輕稅負、合理避開部分稅款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企業借貸籌資與發行權益籌資的選擇要根據稅法規定慎重選擇,企業借貸的利息支出可以作為費用成本沖減當期的企業利潤,而企業發行股票所支付的股息卻不能計入當期費用,兩者之間的稅收差別待遇構成了企業進行稅務籌劃的重點考慮因素。
  雖然企業可以通過向金融機構借款、融資,其利息在稅前沖減企業利潤,從而減輕企業所得稅稅負,但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受到很多自身條件的限制,導致進行籌資、籌劃的空間不大,因此有條件的企業可以通過發行企業債券進行籌資、籌劃。
  比如,某電子企業為了擴大規模,現面向社會公開發行總面額為800萬元5年期債券,票面利率為11%,發行費用率為5%,則該企業可節稅158.4萬元(即(800×5×11%+800×5%)×33%=158.4)。
  相比之下,借款籌資所承受的稅負重于向社會發行債券所承受的稅負。
  借貸與權益融資的選擇根據稅法規定,企業借貸的利息支出可以作為費用成本沖減當期的企業利潤,而企業發行股票所支付的股息卻不能計入當期費用,兩者之間的稅收差別待遇構成了企業進行稅收籌劃的基礎。
  例如,光明電子屬股份制企業,該企業前期共發行普通股400萬股,每股10元,沒有負債。由于產品市場行情較好,準備擴大經營規模,該公司董事會經過研究,商定了三個籌資方案分別如下:
  方案一:發行股票600萬股(每股10元),共6,000萬元。
  方案二:發行股票300萬股,債券3,000萬元(債券利率為8%)。
  方案三:發行債券6,000萬元。
  光明電子下一年度的資金盈利概率:盈利率分別為10%、14%、18%;概率分別對應為30%、40%、30%。企業預期盈利率=10%×30%+14%×40%+18%×30%=14%;預期盈利=10000×14%=1400萬元。
  方案一:應納企業所得稅=1400×33%=462萬元;稅后利潤=1400-462=938萬元;每股凈利=938萬元÷1000萬股=0.938元/股。
  方案二:利息支出=3000×8%=240萬元;應納企業所得稅=(1400-240)×33%=382.8萬元;稅后利潤=1400-240-382.8=777.2萬元;每股凈利=777.2萬元÷700萬股=1.11元/股。
  方案三:利息支出=6000×8%=480萬元;應納企業所得稅=(1400-480)×33%=303.6萬元;稅后利潤=1400-480-303.6=616.4萬元;每股凈利=616.4萬元÷400萬股=1.54元/股。
  由此可見,隨著借貸籌資額的增加,企業的每股凈利也隨著增加。但同時隨著借貸籌資額的增加,企業經營的風險隨著增加。企業通過股票籌資獲得的節稅收益雖然非常有限,但通過發行股票籌集的資金不需要償還,可被企業長期占用。因此,企業在籌資時應綜合考慮籌資成本、財務風險和經營利潤三方面,并要靈活地將股權籌資和債務籌資結合使用,選擇最佳結合點,從而達到企業財務管理目標。
  總之,稅務籌劃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成為企業利潤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如何做好企業稅務籌劃是門很深的藝術,這門藝術之花魅力四射,正吸引無數財務工作者為之不懈地努力,在日后的財務管理中,稅務籌劃將會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收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41157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