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如何進行企業稅務籌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曹民主

  【摘要】稅務籌劃是指在符合立法精神的前提下,納稅人利用稅法的特定條款和規定,并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術,通過對尚未發生或已發生的應稅行為進行合理的籌劃和安排,從而實現降低納稅成本和納稅風險的活動。具體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在合法的前提下整體稅負最輕;二是在規范的基礎上涉稅損失最少,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稅務籌劃。
  【關鍵詞】企業 稅收籌劃
  
  一、企業稅務籌劃與會計政策的選擇
  
  目前比較通行的稅務籌劃方法主要有四種:一是利用稅率進行籌劃;二是利用稅基進行籌劃;三是利用稅額進行籌劃;四是利用轉嫁稅負進行籌劃。無論選擇哪一種方法,都與必要的會計政策選擇息息相關,可以說會計政策的選擇是稅收籌劃的基石,并決定了稅收籌劃的成敗。會計政策是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所遵循的具體原則以及企業所采納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
  稅務會計規則是政府為節省征稅成本而制訂的強制性規則。而財務會計規則與稅務會計規則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其制定的出發點與稅務會計規則卻不盡相同。由于二者之間的差異,因此政府為節省企業的納稅申報成本,往往在稅法中對財務會計規則采取容納態度(即稅法有規定的,按稅法規定處理,稅法沒有規定的,按會計的有關規定處理),使用了大量的會計數據與會計規則,只根據其特定征稅要求,在財務會計處理的基礎上進行納稅調整,從而形成了“納稅調整型”的稅務會計模式。由于財務會計規則存在多種可供選擇性處理方法與程序,因此就為企業進行稅務籌劃提供了一定的空間。會計政策選擇,是在既定的可選擇范圍內,根據特定主體的財務目標,對可供選擇的會計原則、方法、程序進行定性、定量的比較分析,從而擬定會計政策的過程。會計政策選擇的納稅籌劃,是企業為實現稅后收益最大化的財務目標,在既定的稅法和稅制框架內,通過對企業涉稅事項會計處理原則、方法的預先確定和謀劃,對不同會計政策選擇下的納稅方案進行優化選擇的一種財務決策活動。
  1、企業折舊方法的選擇
  折舊計算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由于不同的折舊法在使用期內計入各會計期或納稅期的折舊額有所差異,因而會對相應的應稅所得額產生影響。一般來說,在比例稅率下,如果各年的所得稅稅率不變,選擇加速折舊法可把前期利潤推至后期實現,使企業獲得延期納稅的好處。如果未來各年所得稅稅率呈上升趨勢,企業在籌劃時須根據折現率,比較稅率提高增加的稅負與延緩納稅收益的大小,才能對折舊方法做出最佳選擇。而在累進稅率下,采用平均年限法,可以避免利潤波動過大適用較高稅率而加重企業稅收負擔。此外,由于資金受時間價值因素的影響,企業會因為選擇的折舊方法不同,而獲得不同的資金的時間價值收益和承擔不同的稅負水平。這樣,企業在比較各種不同的折舊方法所帶來的稅收收益時,需要采用動態的方法來分析。
  2、企業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
  存貨計價方式主要有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等。在比例稅率下,對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必須充分考慮市場物價變化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當物價持續上漲時,采用后進先出法計價,可以少計期末存貨成本,多計本期發出存貨成本,使企業所得稅的稅基相對縮小,進而減輕企業所得稅負擔;而當物價上下波動時,企業宜選擇加權平均法或移動加權平均法對存貨進行計價,可以避免因存貨成本的波動,而影響各期利潤的均衡性,進而造成企業當期應納所得稅額上下波動,增加企業資金安排的難度。在累進稅率下,選擇加權平均法或移動加權平均法對存貨進行計價,可避免利潤忽高忽低使企業獲得較輕的稅收負擔。如果企業正處于所得稅的免稅期,選擇先進先出法,會減少成本的當期攤入,企業在免稅期內得到的免稅額也就越多。
  3、企業費用攤銷方法的選擇
  企業在選擇費用攤銷方法時,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對于已發生的費用應及時核銷入賬。如存貨的盤虧及毀損的正常損耗部分應及時列入費用。二是對于可預計的損失和費用,企業應以預提的方法提前計入費用。如對可能發生的壞賬,提取壞賬準備金;對發生概率較大的訴訟支出、售后服務費用等或有支出合理預提。三是對于費用、損失的攤銷期有彈性規定的,企業應選擇最短的攤銷年限,以獲得遞延納稅。如低值易耗品、待攤費用等的攤銷期企業可選擇稅法規定的最短年限(5年)。四是對于限額列支的費用,如業務招待費及公益、救濟性捐贈等,應準確掌握其允許列支的限額,爭取以限額的上限列支。
  
  二、稅務籌劃應注意的計算方法
  
  第一,成本計算中的稅收籌劃。首先,存貨的計價方法存貨計價有不同的方法,利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計算出的存貨價值不同,成本不同,實現的利潤不同,繳納的稅款也不同。單就材料費計入成本這一點來說,企業維護自己最大利益的基本保證是將留在手中材料轉化成資金占有最少的材料,拋出去的是資金占用最多的材料。其次,費用的分攤利用費用分攤擴大或縮小企業成本影響企業納稅水平時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實現最小利潤,二是費用攤入成本時怎樣使其最大攤入。
  第二,定價中的稅收籌劃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任何一個商品生產者及買賣雙方、都有權利根據市場供求和白己的所需,確定生產和經營產品的價格標準,即從法律方面講,企業之間轉讓定價或轉讓利潤是不違法,但稅務部門可以調整。
  
  三、稅務籌劃應握好三個結合
  
  當前,稅收籌劃在發達國家已十分普遍,而我國的企業稅收籌劃事業由于起步較晚,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幫企業做好稅收籌劃,關鍵是要把握好三個結合點。
  1、單項籌劃與綜合籌劃相結合
  其實,稅收籌劃并不僵硬,它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強大的生命力。從計稅依據到納稅地點的選擇,從某一稅種到企業應納的所有稅種,從稅收籌劃點到籌劃技術的運用,從納稅人應承擔的業務到享有的權利,從國內稅收到涉外稅收等許多領域都可以進行籌劃和操作等,它的觸角可達方方面面。稅收籌劃要考慮企業整體稅負的下降,不能只注意一個或幾個稅種,應綜合權衡,趨利避害。
  2、微觀籌劃與宏觀籌劃相結合
  客觀上講,稅收差別政策為納稅籌劃提供了可能,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為納稅籌劃提供了空間。宏觀籌劃,即可以根據國家產業發展導向,參考同區域、同行業、同規模的稅負情況,整體納稅情況,認真分析稅負差異,查找原因,研究對策,確定籌劃重點,制訂切實可行的籌劃方案。而微觀籌劃,則可以從某一個稅種的某一個環節入手,采取局部技術革新和改進,達到局部節稅的目的??傊⒂^籌劃是基礎,宏觀籌劃是方向。我們要通過微觀籌劃積累經驗,探索方法,逐步完善推廣,達到宏觀籌劃,來實現整體節稅。
  3、項目籌劃與經營籌劃相結合
  稅收籌劃總是在一定法律環境下,以一定企業經營活動為背景制定的,有著明顯的針對性。國家則通過制定稅法,將產業政策、生產布局、外貿政策等體現在稅法的具體條款上。因此,企業創立之初或新增項目開始時就開展稅收籌劃可以充分享受國家產業政策,把稅收籌劃納入項目建設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內容。在企業具體經營活動中,財務人員有責任和義務幫助納稅人了解企業從事的業務自始至終涉及哪些稅種,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稅收政策、法律和法規是怎樣規定的,稅率各是多少?采取何種征收方式,業務發生的每個環節都有哪些稅收優惠政策,業務發生的每個環節可能存在哪些稅收法律或法規上的漏洞等等。
  企業進行稅務籌劃時,在選擇會計政策時必須貫徹國家的要求,遵守會計法規和會計準則,要在稅法規定許可的范圍內,通過事先的設計和安排而規避部分納稅義務,實現避稅目的,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44835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