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祿:給雞戴上戒指的“雞司令”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邱鎮堯
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各行各業的時代,農戶養一只雞能賺多少錢?加入廣東開平市玉林參皇養殖有限公司的養殖戶做到了每只獲利最少2.3元,高的可達2.8元。今年51歲的農婦許姨春風滿面:她養的2萬只參皇雞全部被開平玉林參皇養殖公司出售,平均獲利2.0元,純收入達到5萬元。
開平玉林參皇養殖公司自2000年創辦以來,以科技創新開辟出一個養雞產業,帶動2800多農戶創收超過2億元。公司養雞量由當年成立的30萬只到2008年的2100萬只(開平地區),規模擴大了70倍,年產值達3.5億元,成為集科研、生產、銷售、技術咨詢為一體的民營科技企業。創始人黃永祿被評為廣東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科普示范帶頭人。
“參皇戒指雞” 靠品質叫響全國
黃永祿告訴我們,參皇公司能發展到今天,與其科技為先是分不開的。1995年,黃永祿到廣西玉林進了3000只三黃雞回來飼養。三個多月后,第一批雞只上市時即被搶購一空,純利近萬元。1999年底,黃永祿到廣西玉林市的一家大型養雞公司取經,回來后決定成立養殖公司,讓更多的農戶參與養殖,一起走上致富路。在公司剛成立的時候,黃永祿夫妻和員工挨家挨戶地向農戶宣傳,表示可簽訂合同承諾每出欄一只雞包賺2元。當年,附近金村、石榴塘等村子便有農戶陸續跟他們簽訂合同,公司的出欄肉雞達60多萬只,農戶從中受益120多萬元。
為提升參皇的科技含量,他先后引進和開發了參皇肉雞深加工及綜合利用項目、農業(參皇雞)研發中心,建立了參皇雞標準化養殖技術研發中心。為保護銷售商和消費者的利益,維護公司的良好形象,便于消費者準確識別參皇雞,2002年9月1日申請了“一種戴戒指環的雞”實用新型專利,并于2003年5月7日獲得了國家專利使用權?!敖渲浮睒酥炯扔行Х乐沽损B戶冒充養殖,又可防止銷售商摻假,有效保證了消費者的利益。公司還申請注冊了“參皇食品”商標。拳頭產品“參皇戒指雞”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美味,先后獲得了“廣東省無公害農產品”和“國家無公害農產品”榮譽稱號。目前,公司培育的肉雞遠銷到廣州、深圳、珠海、中山、惠州、肇慶、佛山等省內外等50多個重要城市,成為聞名遐邇的高檔產品。
由于參皇雞養殖標準化管理程度高,養出來的雞質量好、收益高,農民爭相加入參皇雞的養殖隊伍中來?,F在月山鎮的開平玉林參皇雞的養殖輻射帶動范圍逐步擴大,養雞業已經擴展到開平其他鄉鎮,如東山、赤水、塘口、蒼城、大沙、金雞等鎮也有不少農戶紛紛加入養雞隊伍中來。又在鄰居臺山市成立分公司,年出欄量已達到600多萬只。為了給養戶提供更好更貼身的服務,這些點派駐了技術過硬的技術人員,他們大多數畢業于畜牧業學院,擁有豐富的養殖技術。為了讓他們安心在服務點工作,除了高薪,還建立獎勵機制,讓他們與養戶的收益持鉤,養戶成功豐收,駐點負責技術人員的收入相應提高,使技術人員與養戶有了唇齒相依的關系,亦建立了更深厚的感情。
“雞司令” 靠人品贏得信任
黃永祿依靠規范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現代科技的運用和完善的企業運作,保障了合作養戶的利益,使公司和養戶共同致富取得了跨越性發展。
公司成立的時候,他就以“公司+養戶+基地”為模式,與養戶本著“精誠合作、互惠互利、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在確認其養殖條件合格后,雙方簽訂養殖合同。然后統一由公司安排供苗飼養,技術人員對其進行連鎖跟蹤服務,養戶飼養過程中所領取的雞苗、飼料、疫苗、藥品全部采用記帳方式,養殖到一定質量時,公司統一保價回收,使養戶直接脫離市場風險,形成公司與養戶優勢互補,真正達成養戶“養參皇雞,走致富路”的愿望。
特別是為養戶提供雞苗、飼料、藥品、技術、信息及銷售一條龍服務,幫助農民解決了資金、技術、市場等諸多難題,成為當地一條新鮮的支持“三農”經驗。為帶動當地農民致富,公司的技術員對新開戶的農戶負責全程跟蹤指導。公司與農戶的優勢互補、資源互補,實現資金、勞力、場地、技術、管理、市場等多項資源的優化組合,達到了公司與農戶雙贏的目的。
養殖業是個高風險行業。在利益分配上。黃永祿堅持公司賠本也要讓養殖戶賺錢,他認為“大家富才是真富?!彪m然他經營的公司年年都要遇到各種困難和風險,甚至賠本,但與他合作養雞的農戶卻年年都能賺錢。就拿2007年下半年來說,由于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雞價相對偏低,目前他從養戶手中回收雞的價格是17.2元每公斤,而他轉手批發給市場的價格卻只有12元多每公斤。為了保證農戶有錢賺,黃永祿每一次都把風險往自己身上攬,2003年“依布都”臺風襲擊,部分養雞戶的雞棚被臺風掃平,他及時撥出幾十萬元救災復產: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禽流感令參皇公司每月虧損,但他仍堅持按協定的回收價回收成雞,使農民照樣每只賺2元左右。信譽使公司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加盟的農戶由開始時的8個增加到目前的2800多個,解決農村就業6000多人。
今年40歲的許勻楨兄妹三人與參皇雞公司簽訂合同飼養參皇雞,存欄5萬只,每月出欄1萬只,年上市量超過15萬只,年收入達30萬元,成為當地最大的養殖戶。在他的鼓勵和幫助下,周圍的青年農民朋友也加入養雞業,實現了致富的夢想。屯村村民蔡金洪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參與養殖第一批雞4000只,由于技術指導到家,養雞成活率達98%,扣除成本后凈獲純收入9800多元。至今已先后養雞九批共5萬多只,純收入13萬多元。養雞成為當地農民迅速致富的主渠道,95%以上養雞戶通過養雞后,年純收入5萬多元,最少的也有2萬元。
作為“廣東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突出貢獻民營企業家”,黃永祿積極扶持貧困戶致富,先后拿出30多萬元資助了20多戶農戶,解決了他們的資金問題,使他們順利地養上了參皇雞并取得相當的效益,有的甚至過上了富裕的新生活。附近水四村的婦女阿香,連子女的生活費都交不起,黃永祿就主動無償提供雞苗3000只給她養,還無償為她提供技術指導,使她脫離了貧困。
“經濟危雞” 靠管理度過難關
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導致肉雞消費市場萎縮,價格下跌。因為心慌和收入減少,許多人不敢消費,對養雞業造成較大沖擊。尤其是去年5月以來,兩廣養雞企業出現普遍虧損,一些養雞企業甚至已面臨倒閉邊緣。
為了度過難關,黃永祿一方面想方設法提高投入與產出比例,重點是加大科技改良力度,開發節糧型品種雞:首先把好雞苗挑選關,要求食量少,品質優,其次是提高飼料的吸收轉化率。通過改進飼料的配方,重點是提高雞對玉米等蛋白質的吸收轉化率。之前的飼料吸收轉化率一般為30-40%,現在的飼料提高到50-60%。通過這兩個環節,他公司生產的雞每只成本降低了1元左右。目前公司的改良雞占出欄總量30%,2009年將提升到50%,所有雞全部實現節能飼料喂養;再次是繼續提高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發揮本地禽業協會的作用,減少惡性競爭,維護市場穩定。2007年下半年以來,養雞企業擴張迅猛造成產品供大于求,加之飼料、原材料價格上漲,國家銀根縮緊的措施,造成社會消費總量減小,致使商品雞價格持續下降,商品雞及雞苗價格大幅低于成本。面對嚴峻的形勢,他通過禽業協會倡議全行業“按需定產”,將肉雞總存欄量及雞苗欄量減少20%作為調控目標,團結協作,共渡難關。很快,減欄保價共度難關成為眾多企業的強烈共識,并以實際行動支持。他所在的禽業協會每天都向成員公司發出市場信息,進行溝通協調,避免了養殖公司互相減價,自亂陣腳,搞垮市場。
他認為,過量的生產就是失敗的生產,直接導致市場大起大落。有一個協會組織“按需定產”,讓養殖戶像計劃生育那樣控制養殖量,市場就不會大起大落,養殖戶就不會血本無歸。他說,其實所有的行業個體公司都應該聯合起來發展,協會誠懇去為成員做事情,就會收到意不到的效果。一個協會只是一盞燈,只能照亮一片;如果各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協會,那么眾多的燈就會照亮大地!
編輯:邵立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4510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