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新城疫的診斷與防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雞新城疫又稱亞洲雞瘟,其病原為雞新城疫病毒,主要發生于雞和火雞,屬于高度接觸性急性傳染病。主要表現為下痢,神經癥狀,呼吸困難,脾臟、法氏囊、胸腺、腸壁淋巴濾泡出血性壞死等。
關鍵詞:雞新城疫;神經癥狀;診斷;防治
引言
該病最先發生于印尼的爪哇地區,后迅速蔓延至東印度群島,同年傳播至英國新城,故名新城疫。該病廣泛發生于世界各地,嚴重危害養雞業的發展。
1病原特性
該病毒屬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屬,病毒粒子外被囊膜且含有神經氨酸苷酶和血凝素。內有一條螺旋對稱纏繞的核衣殼,內含單股RNA。病毒粒子大小多在180納米左右,對乙醚及其他脂溶性溶劑敏感。
病雞的糞便、脾、肺、腎、肝臟、血液、嗉囊液、氣管、骨髓及腦等器官中,可以檢出雞新城疫病毒,特別是肝臟、牌、腦中含病毒數量最多,骨髓中病毒存在時間最長。該病毒可以在多種細胞培養基上生長,引起細胞病變。該病毒可以在雞舍內存活7周,糞便內50度的環境下5個半月仍能存活,死亡雞體內病毒15°C可存話近百天,骨髓內存活時間可以達到130多天。新城疫病毒對大多數消毒藥敏感,短時間內可以被殺死,如2%的NaoH、3%的石炭酸、1%的來蘇兒等可以在幾分鐘內殺死該病毒。
2流行病學
許多禽類如雞、野雞、火雞、鴿子、鵪鶉對本病都具有易感性,但雞的易感性最高,外來品種的雞及雜種雞比本地雞更容易感染該病且死亡率也較大,不同年齡的雞對本病的易感性不同,雛雞易感性最高,兩年以上的老齡雞易感性相對較低。
新城疫全年都可以發病,但春秋兩季發病較多,冬夏發生較少。其主要傳染源為染病病雞,病雞與健康雞接觸,主要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染。病雞的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新城疫病毒,分泌物污染飼料,水、器具等,通過消化道感染其他雞群,同時,空氣中混有病毒的塵埃等也可通過呼吸道感染其他健康雞。運輸、市場交易、私屠亂宰病死雞或沒有經過消毒措施處理的雞產品都容易造成該病的發生和蔓延。
3主要癥狀
經自然感染的雞其潛伏期一般在3至5天,根據臨床癥狀及病程長短可分為最急性、急性、亞急性或慢性三種類型。
最急性:此種類型發病突然,通常無任何癥狀突然死亡。
急性型:病雞最初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呆立一角,不愿走動,閉眼縮頸,肉髯、雞冠逐漸呈暗紅色或暗紫色,體溫升高,一般可達43~44°C。病程進一步發展,病雞出對現呼吸困難,咳嗽,常伸頸張口呼吸,口角常流出大量粘液,經常搖頭并做出吞咽動作。病雞嗉囊中含有大量酸臭液體,倒提病雞可從口中大量流出。病雞常拉黃綠色或黃白色稀糞,個別雞出現神經癥狀,翅膀、腿麻痹等,最后體溫下降衰竭而死。
亞急性或慢性型:該種類型大多由急性型新城疫轉化而來。病雞翅膀、腿部麻痹,站立不穩,常出現跛行,部分病雞頭部后仰或扭向一側,運動失調,轉圈,反復發作,受刺激后癥狀加劇,部分病雞10~20天死亡,僅少部分病雞能夠康復。流行后期的成年雞多為此種類型,死亡率相對較低。
4病理變化
消化道所出現的典型病理變化是雞新城疫確診的主要依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腺胃粘膜硬度增大,水腫,乳頭出血,腺胃與食道間,肌胃間有出血帶或出血斑,個別出現腺胃潰瘍;(2)撕開肌胃角質層,下面有潰爛斑或出血斑;(3)小腸至盲腸以及直腸內有大小不等的出血點,腸粘膜淋巴濾泡棗核狀出血,個別嚴重的形成纖維素樣壞死;(4)盲腸扁桃體腫大出血甚至壞死,腔上囊皺褶壞死性病變。
除腸道典型病變外,呼吸道病變同樣具有診斷意義:氣管環水腫出血,內有大量粘液,胸腺出血性病變,肺臟瘀血水腫,心冠脂肪有針尖狀出血。肝臟紫紅色,形態正常,產蛋雞卵泡發育不規則,有的卵泡血腫、破裂從而形成腹膜炎。
近幾年,由于新城疫防疫過程中疫苗的使用方法、途徑以及疫苗選用不恰當等諸多原因,造成非典型新城疫病例較多。非典型性新城疫多為散發,很少出現暴發性流行,發病率多在5%到10%不等。臨診癥狀一般無呼吸道癥狀,大群精神狀態良好,大多正常飲食。少部分病雞精神萎蘼,食欲不振,嗉囊積液,拉黃綠或黃白色稀糞。個別雞1~2天出現死亡,產蛋雞產蛋減少,下軟殼蛋。剖檢非典型新城疫病死雞,典型病變為小腸上有多個大小不一的黃色空泡狀腸段,剪開空泡腸段,內有桔黃色稀薄內容物,粘膜脫落,腸壁變薄,缺少彈性,腸壁毛細血管出血或充血,與其他組織界限明顯。腺胃柔軟,乳頭或乳頭間出血,產蛋雞卵泡異型,卵黃液變薄,個別卵泡破裂造成卵黃性腹膜炎。
5診斷
根據該病流行病學,主要臨床癥狀以及典型病理變化,可對該病作出初步診斷。如確診則需進行病毒分離,結合實驗室診斷(血凝抑制試驗、熒光抗體技術及中和試驗等)進一步確診。
6鑒別診斷
在實際診斷過程中,雞新城疫常與住白細胞原蟲病和禽霍亂易混淆,需鑒別診斷。感染住白細胞原蟲的病雞胸肌有出血癥狀,腺胃以及直腸、瀉殖腔粘膜也有出血現象,這與新城疫有相似的地方,但感染住白細胞原蟲的病雞其雞冠及肉髯蒼白,肌肉及胰臟有灰白色小點結節,而新城疫無以上病變。禽霍亂可以感染各種家禽,以鴨最易感染,常呈急性敗血癥狀,死亡率高,慢性者偶見肉髯腫脹,無神經癥狀。而新城疫主要感染雞,自然條件下不會造成鴨發病,發病雞多有神經癥狀。剖檢禽霍亂全身出血明顯,肝臟布滿針尖大小的小壞死點,涂片鏡檢可見兩極著色的巴氏桿菌。新城疫的病變主要是腺胃乳頭及肌胃角質層下出血以及腸道淋巴濾泡棗核狀出血,盲腸扁桃體出血壞死等可作出進一步診斷。
7預防及治療
7.1預防
(1)加強雞舍的衛生工作,定期帶雞消毒,防止病毒感染雞群。不從污染地區引進種雞和雛雞,不購買污染區的飼料、設備等,禁止閑雜人員進入場區,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機制,盡可能避免與病毒接觸。
?。?)按防疫程序規定的時間進行預防接種,以提高雞群的特異性免疫力。有監測條件的雞場可以根據檢測到的本場雞群新城疫抗體滴度制定適合本場的免疫程序使用相應的疫苗進行預防接種,沒有條件的雞場可以參照下面的免疫程序進行預防接種。肉雞:10日齡IV系(Lasota株)疫苗點眼或滴鼻,30~40日齡再重復預防一次,一般免疫兩次即可達到良好的免疫效果;蛋雞:首免7~10日齡用IV系(Lasota株)疫苗點眼或滴鼻,30日齡用IV系(Lasota株)再次進行點眼或滴鼻進行二免,60日齡用新城疫I系疫苗進行肌肉注射,120日齡用I系疫苗再次肌注免疫,以后每半年注射一次。
7.2治療:雞群一旦發生新城疫,目前尚無特異性療法,應立即隔離淘汰早期病雞,帶雞大群消毒,全群3倍量使用IV系(Lasota株)緊急接種,必要時考慮使用I系進行肌注接種,發病雞群投服多維飲水,必要時投服適量抗生素預防繼發感染。
8結束語
雞新城疫由于其發病快,病程短,一旦發病,迅速在大群中蔓延,給養雞業造成重大的損失。因此,在養雞生產過程中務必做到從無疫區引種,按時做好防疫,加強飼養管理,確保生產中不出現重大疫病發生,確保畜牧生產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魏敏.雞新城疫的診斷與防治《現代農業科技》-2007-萬方
[2]封明奇.春季雞新城疫的診斷與防治-《現代農村科技》-2010-知網
[3]丁進.1例雞新城疫的診斷-《養殖與飼料》-2017-萬方.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98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