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偽狂犬病的臨床癥狀、診斷與防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近幾年,我國養豬業始終呈現規?;陌l展模式,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飼養量也逐漸的攀升。而豬偽狂犬病目前屬于對養豬業危害比較嚴重的疾病,隨著養豬業的快速發展,以及頻繁的流通,偽狂犬病目前已經成為豬飼養過程中常見的傳染性疾病。所以,在實際生產中應該重視對于豬常見病的防治,以減少養豬場的損失?,F主要針對偽狂犬病的臨床癥狀和防治方法進行綜合的分析,以期降低飼養者的經濟損失。
關鍵詞:豬;偽狂犬病;臨床癥狀;診斷;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5-0127-02
1 臨床癥狀
由于感染的病豬年齡不同,所以在臨床中表現出的患病癥狀也有所不同,具體各年齡段的患病表現介紹如下。
1.1 初生乳豬
大多集中在生產之后的2~3天出現發病表現,生產中可見病豬最初呈現寒顫的狀態,精神狀態較差,而且沒有力氣進行吮乳行為,通常體溫會升高達至41~41.5℃。一些患病豬會出現叫聲嘶啞伴隨流涎的狀態,可見患病豬的眼瞼和口角有水腫的情況。部分患豬表現出共濟失調,通常將其頭頸歪向一側,呈圓圈運動姿勢。部分患病乳豬還會出現腹瀉、嘔吐或后肢癱瘓的癥狀,通常會表現為呈犬坐的姿勢,隨著病程的發展繼而出現倒地,四肢劃動的情況會在數分鐘之后隨著站立行為而恢復正常,但是在幾個小時之后又會重復發生。
1.2 斷奶前后的仔豬
斷奶前后的仔豬發生偽狂犬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和初生仔豬相比相對較低,但是如果患病仔豬排泄出黃色的稀糞,則死亡率可以高達100%,所以必須加以重視。
1.3 成年豬
生產中感染偽狂犬病的成年豬大多都是呈隱性感染,臨床中主要可見病豬有呼吸系統的癥狀,常見發生咳嗽和打噴嚏,并且呼吸頻率減慢,體溫升高,采食量減少,一般在經歷3~5天會耐過,但是病豬會處于長期的帶毒和排毒狀態,從而成為偽狂犬病的主要傳染來源,同時會導致自身的生產性能降低。臨床中如果病豬并發感染其他疾病,則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升高。
1.4 妊娠母豬
感染偽狂犬病的妊娠母豬通常會發生流產、產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的情況,但是患病母豬在流產的前后未出現特別明顯患病表現,有的患豬僅僅呈現一過性的發熱癥狀。生產中的頭胎母豬和經產母豬都可能會感染偽狂犬病。
2 診斷
生產中通常根據患豬的臨床癥狀做出初步的診斷,如果需要進一步的確診,應該將病料送至實驗室進行相關的檢測。
3 防治措施
3.1 免疫接種
目前,養豬生產中對偽狂犬病的預防措施主要是采用接種疫苗,從而有效提高易感染豬群的免疫力,并且減少陽性豬群排放病毒的時間和數量,從而產生相應足夠的母源抗體,對初生仔豬產生一定的保護力。
生產中應該在母豬配種之前和生產之前都采取相應的免疫接種,這樣的操作對于后備母豬是相對比較合理的,但是對于經產母豬來說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建議公豬群應該每年堅持免疫接種3次,而經產母豬在每胎生產之前的4~6周進行1次免疫接種。
仔豬的年齡小并且體重相對比較輕,免疫系統的發育還未完善,此時還有母源抗體的存在,如果接種的疫苗抗原量不足,就難以有效地激發機體自身的免疫反應和免疫保護功能,最終造成基礎免疫操作的失敗,導致仔豬出現早期感染的情況,使該病的發生難以進行控制。
我國的養豬場存在技術水平不高、飼養人員流動性大以及難以實施全進全出的諸多問題,所以給豬群實施全群的免疫接種操作,對于提高豬群整體的保護水平比較有效。實際生產中還應該始終堅持免疫監測操作,否則容易造成意外損失并且給豬群埋下潛在的威脅。
實際生產中應該保證盡量使用同一種疫苗,如果條件允許的最好能夠確保同一個豬場僅使用一種類型的基因缺失弱毒苗,這樣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防止基因重組的情況發生。
3.2 加強飼養管理
實際生產中還應該嚴格的把控好引種關。必須從外地進行引種時,應該在引種之前就對引種豬場的發病情況進行了解,還應該了解豬是否進行過疫苗免疫接種。引進的豬必須要隔離觀察一段時間,并且配合相應的血清檢測操作,確保健康無病后才可混群飼養。
提高日常的飼養管理措施,對于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必須嚴格的落實到位,嚴格的防治病菌傳入豬場。同時,還要加強日常的滅鼠工作,防止外來病毒入侵豬場,造成疾病的傳播和流行。
3.3 藥物治療
癥狀比較輕微的豬建議采用注射復方鹽酸嗎啉胍注射液的方式加以治療,一般是按照體重使用0.05~0.1 mL/kg,每天肌肉注射1次即可。但是如果感染情況比較嚴重的患豬可以每天肌肉注射2次,通常連續注射5天即可。
此外,還可以給病豬配合肌肉注射豬白細胞干擾素的方式配合治療(按使用說明),每天1次,連續3~5天即可。
給患豬同時補充高免血清或者健康豬的血清,并且輔以黃芪多糖加以注射,也會收到比較理想的治療效果。
4 小結
豬偽狂犬病的傳染速度非??欤⑶揖哂斜容^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旦發生會給飼養場造成比較嚴重的損失。生產中的帶毒豬會呈現長期帶毒、排毒狀態,從而成為了該病的重要傳染源,可以導致豬群整體的生產性能降低。因此,要求養豬場必須嚴格按照自場制定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操作,同時嚴把引種關,并且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工作,堅持“自繁自養”的飼養模式。
目前,偽狂犬病的疫苗主要有滅活苗、弱毒苗、基因缺失疫苗。其中滅活苗的安全性相對比較好,沒有毒力返強的危險情況,應用于種豬群的接種效果較好,但是缺點就是產生的抗體水平比較低;弱毒苗的毒力返強問題比較嚴重,具有危險性也相對比較大;基因缺失疫苗可以克服弱毒苗易產生毒力返強的弱點,屬于生產中安全且無副作用的疫苗,而且可以產生比較高水平的抗體,應用于種豬群的免疫效果比較理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5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