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豬附紅細胞體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實驗室診斷及防治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豬附紅細胞體病是由于附紅細胞體寄生于豬紅細胞或者血漿中而發生的一種寄生蟲病。各個品種、任何年齡的豬都可感染,其中發病率和病死率較高的是仔豬。該病往往急性發生,傳播速度快,可通過多種途徑傳播,病豬主要癥狀是高熱、貧血、黃疸以及全身皮膚發紅。近幾年,豬附紅細胞體病的發生呈升高趨勢,導致豬生產性能降低,甚至發生大量死亡,嚴重損害養豬業的經濟效益?,F總結豬附紅細胞體病的診斷和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豬;附紅細胞體病;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實驗室診斷;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5-0113-02
  1 流行病學
  1.1 易感類群
  各個年齡的豬都能夠感染豬附紅細胞體病,其中仔豬和長勢良好的架子豬感染后的病死率相對較高,母豬也比較容易發生感染。另外,附紅細胞體沒有固定的宿主,豬、牛、羊、駱駝、馬、驢、騾、雞、兔、貓、犬、水貂、狐、鼠等多種動物以及人都能夠感染發病,其中豬、羊、牛以及人都具有較高的易感性。
  1.2 傳播途徑
  豬附紅細胞體病可通過吸血昆蟲和節肢動物進行傳播。在溫度較高的夏秋或者雨水較多的季節,大量吸血昆蟲的滋生、繁殖為該病的傳播提供有利條件。該病還可進行垂直傳播,是當前最受關注的一種傳播方式,新生仔豬可通過垂直感染患病。另外,該病還可進行血源性傳播,即豬在攝入血液或者帶血的物質感染病原,如飲入污染血液的尿液、互相斗毆、舔食斷尾的傷口、交配等相互傳播。此外,注射器針頭也是傳播該病的一種重要途徑,主要是由于同窩豬共同使用一只針頭進行免疫接種或者注射治療,可導致人為傳播附紅細胞體。該病還可接觸性傳播,包括動物之間的直接接觸傳播,以及動物和人之間相互傳播。
  1.3 流行特點
  該病的發生沒有明顯季節性,但主要在溫暖季節發生,特別是高溫高濕時節更易發生,而冬季相對較少發生。一般來說,我國豬、牛以及羊在每年6~8月的發病率最高。只要有豬感染發病,較容易導致全群出現發病,病程通常持續較長時間。健康豬在正常飼養管理條件下,感染后通常不會出現急性癥狀,發生應激后才會導致該病暴發。多數情況下,只有抵抗力低的豬易發,尤其是在惡劣的天氣、長距離運輸、分娩、舍內過于擁擠、飼養管理惡劣、更換飼料或者圈舍以及感染其他疾病時,豬群可能暴發該病。
  2 臨床癥狀
  該病具有1周的潛伏期,且不同年齡的豬患病后表現出不同的臨床癥狀,其中仔豬主要是發生貧血,體質變差,容易發生呼吸道及腸道感染;育肥豬主要是發生急性、溶血性貧血,日增重降低;母豬主要是生產性能降低。
  大多數病豬眼結膜發生程度不同的蒼白或黃染,皮膚變紅,但耳背呈青紫色,被毛失去光澤,排出淺紅色尿液,伴有腹瀉,彼此間經常啃咬,并會在斷尾處舔食流出的血液。
  2.1 哺乳仔豬
  新生仔豬一般是在7~10日齡容易感染,經過5天左右即開始表現出明顯的癥狀,主要是體表皮膚潮紅,體溫升高,精神不振,吮乳減少或者完全停止,貧血,眼結膜發生黃染或者變得蒼白,四肢出現發抖、抽搐的癥狀,伴有腹瀉,排出深黃色或者黃色的黏稠糞便,并散發腥臭味,可導致死亡,有些甚至呈現急性死亡,病死率為20%~90%不等。大部分患病仔豬臨死前,四肢會不停劃地或者抽搐,有時呈現角弓反張。即使某些仔豬經過治療康復,但往往會變成僵豬。
  2.2 育肥豬
  急性型的病程為1~3天,亞急性型病豬體溫可升高至39.5~42℃,皮膚呈紅紫色,手指按壓不會出現褪色,即所謂的“紅皮豬”;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發生腹瀉或者便秘,咳嗽增多,呼吸困難,眼結膜發炎。
  慢性型的病豬主要是發生貧血,黃疸,排出呈栗狀的干燥糞便,其中存在鮮紅色或者黑褐色的血液,尿液呈黃色,生長速度減緩,出欄時間延遲。
  2.3 母豬
  急性型母豬主要是出現持續高熱,食欲不振,產仔后母性較差,泌乳量也較少。
  慢性型母豬的體況衰弱,黏膜發生黃疸或者變得蒼白,出現無法發情或者屢配不孕的情況。
  3 實驗室診斷
  3.1 細菌學檢驗
  取病豬心血、肝臟、肺臟、脾臟在鮮血瓊脂平板上接種,置于37℃條件下進行24 h培養,觀察是否有細菌生長。如果只感染附紅細胞體,則不會有細菌生長。
  3.2 血液凝固性檢查
  病豬的抗凝血檢查呈水樣,無法在試管壁上黏附。取含有抗凝劑的血液進行冷卻,達到室溫后將其從試管中倒出來,試管壁上存在粒狀的微凝血。對血液進行加熱,在38℃時這種現象會有所減少甚至完全消失。
  3.3 鮮血片檢查
  取1滴病豬新鮮血液,與等量生理鹽水充分混合,放上蓋玻片后使用400~600倍顯微鏡觀察,可見血漿中以及紅細胞表面存在游動的蟲體,且形態不同,一般在紅細胞表面附著的蟲體通常會呈鏈狀排列圍成一個圈,從而使紅細胞呈不規則的多邊形或者星形。
  在高倍鏡和油鏡暗視野下進行檢查,可見血漿中以及紅細胞表面存在形態各異的蟲體,如逗號形、橢圓形、球形、月牙形、環形以及桿狀,并具有折光性。蟲體始終在搖擺、翻轉或者作不規則運動,大部分紅細胞發生變形,一般呈狼牙棒狀,黏附在紅細胞表面的附紅細胞體的運動性消失。
  3.4 血涂片檢查
  采取病豬耳血制成涂片,使用姬姆薩染色或者瑞氏染色法染色,接著放于1000倍顯微鏡或者油鏡下觀察??梢娂t細胞變形,邊緣星芒狀,呈橢圓或者不規則圓形,紅細胞表面以及血漿中存在形態各異的閃光蟲體,瑞氏染色使蟲體被染成淡藍色,姬姆薩染色使蟲體被染成紫紅色或者粉紅色。
  嚴重感染的病豬,紅細胞基本上都發生變形;中度感染的病豬,大約80%的紅細胞發生變形;輕度感染的病豬,大約20%~40%的紅細胞發生變形。
  4 防治措施
  4.1 藥物治療
  可采用普魯卡因青霉素注射液,病豬按體重肌肉注射0.1~0.2 mL/kg;或者使用血蟲凈,按體重肌肉注射5~7 mg/kg,每天1次,連續使用3天。如果病豬癥狀較為嚴重,可在早上使用以上兩種藥物,下午按體重肌肉注射0.1~0.2 mL/kg增效聯磺注射液。
  4.2 加強飼養管理
  日常飼養管理過程中,應加強飼養管理,嚴格實施消毒措施,定期在飼料中添加預防藥物,避免發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60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