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球蟲病的流行病學、鑒別診斷及防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豬球蟲病是由于感染球蟲而發生的一種寄生蟲病,多種動物都可感染,主要是引起消化系統失調,如腹瀉、發育減緩以及機體消瘦,腸黏膜發生出血性炎癥,具有較低的病死率。一般是哺乳仔豬易發,成年豬往往成為帶蟲者,不會表現出癥狀。該病導致豬均勻度降低,增加飼養成本,如果繼發感染細菌會導致死亡率明顯升高,即使能夠治愈也會對后期生長產生不良影響,容易變成僵豬,給豬場的經濟效益造成嚴重損失。
關鍵詞:豬;球蟲病;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剖檢變化;鑒別診斷;藥物治療;飼養管理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5-0123-02
1 流行病學
豬艾美耳屬球蟲和等孢屬球蟲是引起豬球蟲病的主要球蟲種類,且不同地區會具有不同的病原感染情況,但大部分地區主要是感染原發性等孢子球蟲。仔豬和成年豬都可感染發病,仔豬通常在7~21日齡感染該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大約為70%,但是具有較低的病死率,在出現繼發感染后會導致病死率提高。病豬和攜帶蟲體的豬是主要傳染源,其可持續向外界排出蟲體,對其他健康豬造成危害。只有溫度適宜的情況下,球蟲卵才可正常生長發育,因此豬球蟲病主要發生于春末和夏季溫度較高的季節。
該病是養豬生產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腹瀉性疾病,非規模化小型養豬場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特別是沒有采取自繁自養、飼養管理不當的豬場,發病率更高。該病的病程一般進展比較緩慢,但可持續出現發病,較難徹底凈化和治愈,特別是剛引進的斷奶仔豬具有最高的發病率。
2 臨床癥狀
仔豬在小于7日齡時沒有表現出腹瀉癥狀,少數仔豬在8日齡時開始表現出腹瀉癥狀,排出糊狀或者水樣糞便,呈白色或者黃色,有時呈紅色或者棕褐色,部分出現脫水,眼窩下陷,說明此時已經發生明顯脫水?;疾∽胸i生長發育不良,機體嚴重消瘦,站立時弓背。被毛粗亂、失去光澤,皮膚黃染或者蒼白,彈性消失,伴有貧血。肛門發紅、腫脹,臀部附著糞水。
3 剖檢變化
往往是發生急性腸炎,一般是回腸和空腸出現,個別會發生壞死性腸炎,即黏膜充血,上面覆蓋一層黃色的纖維素壞死性假膜,并隨著癥狀的嚴重性出現變化。8日齡仔豬小腸內寄生有蟲體,且回腸和空腸的絨毛變短,長度只有正常的1/2左右,這可能是由于出現潰瘍、壞死等病癥引起。體內球蟲大部分生長發育階段主要在絨毛的上皮細胞內進行,個別在結腸內進行。
4 實驗室檢查
4.1 飽和鹽水漂浮法
取腹瀉2~3天的病豬新鮮糞便,采取飽和食鹽水漂浮法集蟲,或者取病豬腸黏膜直接進行涂片鏡檢,能夠在顯微鏡下發現大量球蟲卵囊,接近圓形,呈淡黃褐色。
4.2 乙醚檢測方法
先取適量腹瀉2~3天的病豬新鮮糞便,加入5 mL 5%醋酸溶液,攪拌均勻制成懸液,靜置1 min使懸液沉淀,接著使用高速離心機進行1 min離心,再使用長吸管吸取少許沉淀物放在干凈的玻片上,然后添加少量水,充分混合后直接使用10倍顯微鏡觀察,能夠看到圓形的球蟲卵囊,里面有2個孢子囊。
5 鑒別診斷
5.1 與其他病原性腹瀉鑒別
該病主要是與豬輪狀病毒病、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病、大腸桿菌病以及仔豬紅白痢等進行鑒別。
豬輪狀病毒病主要是日齡稍大的豬易發,具有較低的病死率。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往往急性發生,表現出嚴重的癥狀。
豬流行性腹瀉病主要在氣候寒冷的季節發生,患病仔豬發生水樣腹瀉、嘔吐以及明顯脫水。
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黃痢,一般是小于7日齡的新生仔豬易發,主要特征是排出黃色稀便,基本不會發生嘔吐。
仔豬紅痢通常是小于3日齡的仔豬易發,具有非常高的發病率和病死率,主要癥狀是紅色下痢、壞死性腸炎等,且病程持續時間短。
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白痢,一般是7~14日齡的仔豬易發,主要癥狀是排出糊狀的白色稀便,并散發特殊的腥臭味。
5.2 與非病原性腹瀉鑒別
如果因母豬攝取營養不足、泌乳較少而導致仔豬出現營養不良性腹瀉,主要癥狀是被毛干枯,體況瘦弱,無力,腹圍減小,排出黏稠或者水樣稀便。因消化不良而導致的腹瀉,通常是采食飼料的成年豬易發,腹瀉后排出混雜未完全消化飼料的糞便,可能是由于飼養不合理引起,如突然更換飼料、換料時沒有足夠的過渡、受到驅趕和驚嚇等。
6 防治措施
6.1 藥物治療
每頭發病仔豬灌服40萬IU青霉素,每天2次;肌肉注射0.5 mL 10%磺胺間甲氧嘧啶鈉,注意首次用量加倍,每天2次。用藥3天后病豬腹瀉明顯減輕,用藥第5天基本上都完全康復。
6.2 加強飼養管理
6.2.1 加強豬舍管理
制定合理的飼養管理制度,并嚴格按該制度執行,能夠有效避免健康仔豬感染發病,還可給患病仔豬創造適宜治療的環境,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診治。另外,對于引進的仔豬,要先進行一段時間的隔離飼養,并經過嚴格檢疫,確認健康無病后才可混群飼養。
6.2.2 加強豬舍的衛生安全工作
豬舍保持干凈衛生,能夠有效避免仔豬感染寄生蟲。豬舍定期進行消毒,及時清除糞便以及各類垃圾,避免形成有利于寄生蟲生存的環境,從而有效防止仔豬感染發病。
6.2.3 提供足夠營養
仔豬攝取充足營養不僅有利于機體正常生長發育,同時使其免疫力有所提高。對于抵抗力高的健康豬,即使感染少量的球蟲卵囊,也不會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且隨著仔豬年齡的不斷增大,在感染球蟲后所表現出的臨床癥狀也有所減輕,還更容易被治愈。因此,新生仔豬出生后要盡快吮食足夠母乳,并給生產母豬提供足夠的營養,盡可能不調整母豬現喂的飼料,也禁止突然減少或者斷奶,防止仔豬胃部產生非常嚴重的刺激。
保證給母豬提供干凈的食物,防止經由母乳導致仔豬食入球蟲卵以及其他病菌等。同時,母豬乳房在哺乳仔豬前要擦洗干凈,哺乳結束后盡快分離母豬和仔豬,防止出現交叉感染等。
在仔豬生長發育到一定階段,母乳里面的營養成分不能滿足仔豬的需求,此時要及時更換飼料的種類等,補充足夠的營養,并且混搭多種飼料進行飼喂,具有較好的效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