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仔豬腹瀉的原因、鑒別診斷及防治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仔豬腹瀉是指一種臨床癥狀,多種因素都能夠導致,主要包括感染病原微生物、仔豬自身生理特點、飼養管理、飼料營養以及斷奶應激等。在養豬業生產中,仔豬非常容易發生腹瀉,其中以1~3月齡的仔豬更易發生。仔豬患病后生長發育速度減緩,飼料報酬下降,同時因發生腹瀉,體質變差,免疫力降低,抵抗疫病的能力減弱,往往會繼發感染其他傳染病,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則會導致大批死亡,嚴重損害養豬業的經濟效益,應加以防治。
  關鍵詞:仔豬;腹瀉;發生原因;鑒別診斷;治療;飼養管理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5-0076-02
  1 發生原因
  1.1 感染性腹瀉
  哺乳仔豬由于腸道內還沒有建立穩定的微生態系統,機體具有較低的抵抗力,對外界刺激敏感性較高,容易受到各種應激以及感染各種病原微生物的影響。仔豬發生疾病是引起腹瀉的一個主要原因,如細菌性和病毒性疾病都可導致仔豬腹瀉。病毒性疾病中,常見的是豬瘟、豬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輪狀病毒病等,尤其是后三種疾病更為普遍。細菌性疾病中,常見的是埃希氏大腸桿菌病、白痢、黃痢、沙門氏菌病、豬痢疾、豬梭菌性腸炎等,其中最常見的是前三種疾病。在仔豬感染以上疾病中的任何一種或者幾種時,通常都伴有腹瀉癥狀或者導致仔豬腹瀉。
  1.2 非感染性腹瀉
  1.2.1 生理性腹瀉
  仔豬在1~2日齡和斷奶前后1周左右比較容易發生腹瀉。初生仔豬的腸道內就存在一些內容物,在吮吸初乳后即可自行排出這些內容物,因此會出現輕度腹瀉。仔豬在大約4周齡進行斷奶,此時消化功能還未發育健全,小腸和胰腺所分泌的消化酶、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較低,胃內pH值一般在4以下,胃底腺尚未發達,只可分泌較少的胃酸,無法充分消化蛋白質,從而形成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生存的環境,此時容易出現腹瀉。
  1.2.2 飼料性腹瀉
  在仔豬斷奶后,養殖戶為節約飼養成本,快速從乳豬料改為飼喂其他料,在更換飼料時沒有經過3~5天的逐漸過渡,而采取突然改變,導致機體消化道無法盡快適應,從而發生腹瀉。另外,斷奶仔豬飼喂高水平的蛋白飼料,腸道在這類飼料的刺激下出現超敏反應,損傷腸道而發生腹瀉,如黃豆中所含的抗營養因子,就容易引起仔豬腹瀉。
  1.2.3 營養不良性腹瀉
  母豬體況過肥或者飼喂大量精料,導致乳中含有高水平的乳脂或者乳蛋白,仔豬吮吸后就容易因消化不良而發生腹瀉。初產的虛弱母豬泌乳較少,無法給仔豬提供足夠的免疫球蛋白,導致其免疫力降低、缺少營養,會由于饑餓食入臟物,從而引起腹瀉。仔豬銅缺乏會導致紅細胞數量減少,從而出現生長發育緩慢、貧血以及腹瀉等癥狀。仔豬攝取鈣、磷不足或者二者比例不當,會影響機體骨骼發育、代謝紊亂、營養失衡,從而發生腹瀉。
  1.2.4 環境性腹瀉
  新生和剛斷奶的仔豬對低溫十分敏感,如斷奶后第1周的溫差達到2℃以上,就容易出現腹瀉且生長發育不良。分娩舍和保育舍地面潮濕,不僅會導致仔豬被毛緊貼在皮膚上,并會使被毛的隔熱層被破壞,造成大量體溫散失,加之原本就無法產生足夠熱量,更容易受涼,從而發生腹瀉。
  1.2.5 應激性腹瀉
  仔豬斷奶時處于應激高度集中階段,如斷奶、轉群、饑餓、免疫、更換飼料等,其中最嚴重的應激是饑餓、換料。隨著應激的不斷累加,仔豬會暫時出現營養不良性腹瀉,嚴重時會改變機體內分泌、免疫系統功能,產生大量的糖皮質激素、促腎上腺激素,引起機體代謝紊亂,胃腸道黏膜功能減弱,發生黏膜應激性潰瘍,損傷腸道,消化酶含量減少,腸道吸收能力降低。此時大量的營養物質后移,從而改變仔豬胃腸道微生物區系,容易侵入致病菌而出現腹瀉。
  2 鑒別診斷
  2.1 根據年齡進行判斷
  1~2日齡的新生仔豬發生腹瀉,通常是由于低血糖或者感染大腸桿菌、魏氏梭菌導致;大于7日齡的仔豬發生腹瀉,通常是由于感染輪狀病毒、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沙門氏菌導致;超過10日齡的仔豬發生嚴重的急性水樣腹瀉,主要是由于患有偽狂犬病、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導致;其他年齡的豬發生比較輕微的腹瀉,通常是由于感染輪狀病毒、大腸桿菌導致。
  如果同窩豬中只有個別出現腹瀉,且主要是體型最大和體質最健壯的豬發生,通常是由于梭菌性腸炎導致;同窩豬中只有個別出現腹瀉,且是體型最小和體質最弱的豬發生,通常是由于低血糖導致。
  2.2 根據腹瀉的程度進行判斷
  如果仔豬出現暴發性腹瀉,且快速傳播,即發生病毒性腹瀉;如果呈隱性發病,擴散速度緩慢,且隨著時間的延長腹瀉逐漸加重,即發生細菌性或者寄生蟲性腹瀉。
  2.3 根據糞便的酸堿度和性狀進行判斷
  病毒性腹瀉的病豬通常排出酸性糞便,而其他腹瀉往往會排出堿性糞便。病毒性腹瀉,通常會發生水樣腹瀉,糞便呈噴射狀排出。細菌性腹瀉,病豬一般會排出糊狀或者黏液狀糞便,其中混雜泡沫狀的糞便。寄生蟲性腹瀉,病豬往往會排出黃灰色的糊狀糞便,并散發惡臭味。另外,病豬感染偽狂犬病毒,發生腹瀉的同時伴有嘔吐、口流泡沫以及神經癥狀。
  2.4 根據糞便中是否帶血進行判斷
  如果病豬排出柏油樣的黑色糞便,通常是發生胃潰瘍,可能與粉料過細相關;如果排出鮮紅色的糞便,一般是因腸道出血導致,往往是由于感染豬痢疾、魏氏梭菌病、球蟲病等導致。
  3 防治措施
  3.1 藥物治療
  仔豬發生腹瀉后要立即查明病因,并盡快消除病因,之后采取對癥治療,同時要將其轉移到干燥、衛生、溫度適宜的豬舍中隔離,加強看護,及時清出糞便及其他污染物,以控制病原擴散,還要對同窩其他仔豬使用藥物預防。無論何種原因導致仔豬腹瀉,都容易引起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因此要求補充維生素、鐵、硒,并配合口服補液鹽,避免發生脫水。
  對于非傳染性腹瀉,主要是消除病因,采取對癥治療。對于病毒性腹瀉,可選用干擾素、抗病毒藥(利巴韋林)進行治療。對于細菌性腹瀉,可選用磺胺類藥物或者抗生素進行治療,常用的是慶大霉素、黃連素等,也可結合本場實際情況選擇敏感藥物用于治療。
  另外,還要采取對癥治療,如脫水要使用口服補鹽液或者靜脈注射5%~10%葡萄糖溶液,出現發熱要配合使用穿心蓮注射液,出現較重腹瀉可配合使用阿托品,為預防發生酸中毒可使用碳酸氫鈉。
  3.2 加強飼養管理
  仔豬出生后要盡快吮食初乳,要求在0.5~1 h內完成,以得到足夠的母源抗體。仔豬在21日齡,母乳已經無法滿足仔豬生長發育的需要,要及早進行補料,使其胃腸道盡快適應飼料,形成免疫耐受力,從而避免斷奶后發生飼料過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61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