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圓環病毒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血清學診斷和防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豬圓環病毒病是由于感染豬圓環病毒而導致的一種多系統功能障礙性疾病,臨床上主要是引起新生仔豬先天震顫和斷奶仔豬多系統衰弱綜合征,病豬體質變差,皮膚蒼白。該病可在全世界各地發生和流行,病死率為10%~30%不等,但在某些疫情比較嚴重的地方,豬群暴發該病后的淘汰率能夠高達40%左右,是國際上普遍認為給養豬業造成巨大經濟影響的一種疾病。現概述該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診斷以及防控措施。
關鍵詞:豬;圓環病毒病;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血清學診斷;治療;飼養管理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3-0094-02
1 流行病學
1.1 病原特性
豬圓環病毒(PCV)屬于圓環病毒科,沒有囊膜,只由一個單股環狀脫氧核糖核酸(DNA)鏈構成。病毒顆粒是對稱的20面體,直徑平均為17 nm,是目前發現最小的一種動物病毒。當前,豬圓環病毒一共分為22個血清型,依次命名為PCV-1至PCV-22,其中PCV-2型是最常見的引起發病的血清型。
1.2 發病特點
通常是哺乳期和保育期的仔豬容易感染,即5~16周齡的豬易發,其中6~8周齡最容易發病。主要豬容易感染,而牛、綿羊、馬以及人的血清中沒有PCV抗體。
豬對PCV的易感性較高,任何年齡的豬都能夠通過呼吸道、口以及靜脈等途徑感染,且妊娠母豬感染病毒后能夠通過胎盤導致仔豬被垂直感染。另外,通過同居感染試驗表明感染率可達到100%,即也容易進行水平傳播。感染病毒豬的排泄物(如糞便、鼻汁等)中都含有病毒,主要是在其移動過程中傳播該病,還可通過污染病毒的用具、設備、衣物等進行傳播。
2 臨床癥狀
2.1 豬斷奶后衰竭綜合征
病豬最常見的癥狀是進行性消瘦或者生長發育緩慢,這也是臨床上診斷該病所必需的一個依據,另外,還會表現出精神萎靡,食欲廢絕,被毛蓬亂,皮膚蒼白,行動緩慢,咳嗽增多,呼吸困難。
2.2 先天性顫抖
病豬出現從輕微至嚴重不等的顫抖,即使是同窩豬中感染后的輕重程度也存在較大差異。一般來說,小于1周齡的仔豬患病后會出現最嚴重的顫抖,并由于無法吮乳而過度饑餓,最終發生死亡;如果仔豬耐過1周齡,到3周齡就能夠痊愈。病豬通常是出現兩側性顫抖,在睡眠或者躺臥時停止顫抖。當其受到外部刺激,如突然受冷或者過大聲響等都會促使顫抖增強。部分病豬始終無法完全康復,會在整個生長期和育肥期都呈現顫抖。同窩仔豬中通常是新引進的青年種母豬產出的后代仔豬易發生,可能是由于這些血清學呈陰性的種母豬在妊娠的關鍵期接觸圓環病毒導致。
3 血清學診斷方法
3.1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是現在發展最快、應用最廣的一項技術,是通過在固相載體上吸附抗體或者抗原,接著在載體上進行免疫酶染色反應,當底物顯色后再使用肉眼或者分光光度計判斷結果。該法能夠快速檢測到病毒,操作簡單,靈敏度高,可一次性檢測大量樣品。
PCV-2的檢測主要是在發病豬群血清中是否存在抗Cap蛋白的抗體,但無法區分是PCV-1抗體還是PCV-2抗體,這是由于二者間存在抗原的交叉性。目前,ELISA方法已經是診斷PCV2抗體的非常成熟的一項技術,市場已經有專用的ELISA試劑盒,易于操作,方便快捷。常用的ELISA方法是間接ELISA和競爭ELISA等。
3.2 免疫組織化學技術(IHC)
該法屬于組織化學的分支,通過使用標記的特異性抗原或者抗體,檢測病料組織內的抗體或者抗原分布的細胞和組織原位。其原理是通過抗原、抗體之間發生特異性化學反應,導致標記物(抗體)的顯色劑對其進行定位、定量以及定性分析,最后放在普通顯微鏡視野下就能夠觀察到結果,屬于免疫染色方法中的一種。
該法的主要特點是能夠準確定位、敏感度高、特異性強。但該法在實驗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由于要先將內源過氧化物酶除去,且用時較長。
4 防控措施
4.1 對癥治療
由于病豬具有較低的抵抗力,其腸道等系統功能減弱,可按每瓶豬白細胞干擾素(3萬IU)與10 mL黃芪多糖注射液混合均勻,3~10日齡每頭肌肉注射1 mL,斷乳仔豬每頭肌肉注射2 mL,育肥豬每頭肌肉注射4 mL,每天1次,連續使用3天,增強機體抵抗力。
如果病豬伴有明顯的發燒、咳嗽、腹瀉,還要按照說明書規定用量在藥液中加入林可霉素、頭孢唑林鈉、維生素B12,充分混合后再肌肉注射,每天1次,連續使用3天。
同時,可配合使用中藥治療,取黃芪150 g,連翹、金銀花、黨參各50 g,茵陳、板藍根各20 g,甘草25 g,每次加入1000 mL水,每次煎煮1 h,煎煮3次。病豬按體重口服1 mL/kg藥液,每天1次,連續使用3~5天。
4.2 免疫預防
豬群要定期進行監測,制訂合理的免疫程序,但要注意防止對仔豬過早或者過多地進行免疫,避免其受到各種應激因素的影響。對于后備母豬,可在配種前5周、2周以及產前1周分別免疫接種PCV-2滅活疫苗。
4.3 加強飼養管理
目前,防控該病的主要措施是加強豬群飼養管理,減少環境應激因子,通過適當手段,如抗生素治療、免疫接種等方法避免出現并發感染,確保豬群形成穩定的群體免疫力。
豬群飼養密度要適當調低,采取嚴格的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禁止將來源不同的豬混群飼養,也禁止將不同年齡的豬放在同一個空間中飼養。
豬場要嚴格控制外來車輛、人員、物品等進入,做到未經允許禁止外來物品和人員等進入場內。禁止到疫區引進豬,盡量避免其他動物靠近豬場,尤其是控制野鳥、老鼠接近。
如果早期發現疑似感染豬,要立即進行隔離、檢查或者直接淘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6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