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鵝副黏病毒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診斷及其防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鵝副黏病毒病是由于感染Ⅰ型副黏病毒而發生的一種傳染病,通常在春夏或者冬春交替的陰雨潮濕或者寒冷季節發生。任何年齡的鵝都能夠感染發病,且日齡越小的鵝具有越高的發病率和病死率,發病率一般為40%~100%不等,病死率在30%~100%不等。另外,副黏病毒也能夠侵害雞、鴿等禽類,嚴重損害養禽業的經濟效益?,F概述鵝副黏病毒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診斷以及防控措施,為廣大養鵝戶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鵝;副黏病毒病;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診斷;藥物治療;免疫接種;飼養管理
  中圖分類號:S858.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3-0104-02
  1 流行病學
  我國最早是隆呂鵝發生副黏病毒病,目前獅頭鵝、太湖鵝、雁鵝、朗德鵝、四川白鵝、陽江鵝、永康鵝、四季鵝、閩北鵝、雜交鵝以及地方草鵝等多個品種都容易感染。任何年齡的鵝都能夠發病,造成非常大的危害,發病率和病死率能夠達到98%左右。鵝最早可在3日齡出現發病,最晚在300日齡以后發病,越小日齡具有越高的發病率和病死率,但隨著日齡的增大,發病率和病死率都隨之降低。一般來說,小于15日齡的雛鵝發病率和病死率都可達到100%,且病程持續時間短,很少能夠康復。
  病禽和發病期間的帶毒禽都是該病的傳染源,其中病禽是最主要的傳染源,被其污染的飲水、飼料、用具、空氣以及尸體、排泄物等,都能夠傳播該病。另外,帶毒工作人員的流動也可傳播該病。在我國,該病普遍是進行水平傳播,鵝主要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該病的發生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即全年任何季節都能夠發生。一般來說,鵝群從2月開始有少數出現發病,從3月開始發病數量明顯增多,直到5月發病數量都維持在較高水平。
  2 臨床癥狀
  大于1月齡的病鵝,在發病初期會排出白色的稀糞,在發病中期排出帶有紅色的稀糞,在發病后期排出帶有綠色的稀糞。同時病鵝還表現出精神萎靡,往往蹲地不起,無力走動,下水后浮于水面,隨水漂動,采食減少或者停止,體重急劇下降。病鵝耐過后會表現出神經癥狀,如扭頸、仰頭、轉圈等,尤其在飲水時會表現出更加明顯的神經癥狀。10日齡左右的病鵝會伴有感冒樣的癥狀,流淚增多,眼睛半閉、濕潤,流有清水樣的鼻液,具有呼吸道癥狀,如咳嗽、甩頭、呼吸加速等,排出白色稀糞,往往在發病大約1~3天之后死亡。
  種鵝患病后表現為產蛋率會急劇降低,有時甚至下降大約50%,且產蛋率會持續10多天處于低水平;當病情被控制后,產蛋率會在3~4周后逐漸恢復至正常水平。
  3 診斷
  3.1 實驗室診斷
  3.1.1 細菌學檢查
  無菌條件下,采取病死鵝的心血、肝臟、脾臟、胰腺、腎臟等病料組織,分別在普通瓊脂和麥康凱瓊脂平板上接種,置于37℃條件下進行24~48 h培養,均沒有長出細菌。
  3.1.2 病毒分離
  無菌條件下采集以上病料,剪碎后按照1∶5的比例添加經過滅菌的生理鹽水,充分研磨后以3000 r/min的速度進行15~30 min離心,吸取上清液,接著在上清液中添加1000 IU/mL青霉素和1000 IU/mL鏈霉素,充分混合后置于4℃冰箱中過夜處理。第二天取12日齡的鵝胚,在每枚尿囊腔注入0.2 mL處理液,可見鵝胚在24 h內死亡。之后每天進行1次觀察,收集死亡鵝胚的尿囊液用于病毒傳代毒和檢測毒。
  3.1.3 電鏡觀察
  收集到的尿囊液以5000 r/min的速度進行20 min離心,除去組織碎片后再以18000 r/min的速度進行90 min離心,傾去上清液,在沉淀物中添加適量的TE懸浮,接著進行負染,使用透視電鏡觀察,能夠看到許多不同大小的病毒粒子,大小在50~250 nm之間,大部分呈圓形,表面布滿纖突結構。
  3.1.4 血凝和血凝抑制試驗
  取收集的鵝胚病毒,用1%健康雞的紅細胞懸液進行血凝試驗,同時使用鵝副黏病毒陽性血清進行血凝抑制試驗,如果有血凝和血凝抑制現象,則可判定是鵝副黏病毒病。
  3.2 鑒別診斷
  3.2.1 與小鵝瘟的區別
  小于15日齡患病的雛鵝,由于病程持續時間短,往往較難發現食道和腸道存在痂塊、潰瘍,也不易觀察到肌胃、腺胃發生出血等病變,非常容易與無典型病變的小鵝瘟弄混。最急性小鵝瘟的病鵝通常是十二指腸黏膜發生急性卡他性炎癥,膽囊脹大并會滲出膽汁,而副黏病毒病則是胰腺有壞死病變。
  3.2.2 與禽流感的區別
  該病要與禽流感區分開,主要是觀察是否出現頭面部腫脹、眼部出血、腳鱗出血、腺胃黏膜上有膿性分泌物、喉頭氣管出血等癥狀。
  4 防控措施
  4.1 隔離消毒
  病鵝要立即隔離,調整飼養密度,調控溫度適宜,保持環境衛生良好。另外,要使用0.01%的百毒殺進行帶鵝消毒,注意噴灑藥液前,要將其加熱至大約45℃,每天噴灑1次,連續進行5~7天。
  4.2 藥物治療
  按體重使用2 mL/kg副黏卵黃抗體、25 mg/kg病毒唑、12 mg/kg阿米卡星,混合均勻后給病鵝肌肉注射,每天1次,連續使用2天。經過6~7天后,病鵝接種鵝副黏病毒滅活苗,每只用量為1 mL。
  同時,可配合在飼料中加入適量的電解多維,增強機體抵抗力。按300 kg水加入100 g芪抗藥物,按200 kg水加入276萬IU奇卡藥物,每天飲用2次,連續使用3天。
  4.3 免疫接種
  鵝場要將鵝副黏病毒病作為常規免疫。如果當地沒有發生該病,鵝群可在10~15日齡接種副黏病毒滅活苗免疫,每只皮下注射或者肌肉注射0.5 mL;如果當地已經出現發病,可在5~7日齡接種滅活苗免疫,每只注射0.5 mL,第一次免疫后的2個月內還要進行第二次免疫,每只注射1 mL疫苗。在種鵝產蛋大約10天前,還要再接種1次疫苗,每只注射1 mL,之后每年都要進行2次免疫。
  4.4 加強飼養管理
  鵝場、鵝舍應遠離易污染的地方(如交通要道及畜禽屠宰場、交易場所等)建設,并注意禁止雞、鵝混養。另外,場內飼養區和生活辦公區要進行嚴格隔離,不允許外來人員隨意參觀。鵝場要采取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禁止不同日齡的鵝混養,避免不同批次間傳播疫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61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