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的診斷和防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當前我國養豬業的整體規模不斷擴大,為相應的防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為了降低非洲豬瘟的發生率,落實相關的防疫工作,則需要采取針對性的防范措施,給予豬群健康狀況改善可靠保障,并滿足養豬業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非洲豬瘟的病原體、流行病學以及相關癥狀,然后提出非洲豬瘟的診斷和防治方法,希望能為養豬業防治非洲豬瘟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非洲豬瘟;診斷;防治
近年來,隨著非洲豬瘟病毒影響范圍的不斷擴大,這一疾病在我國國內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為了避免這一病毒在我國進一步擴散,對豬的養殖以及其他普通消費者生命健康所帶來的影響,針對這一疾病的流行方式、防控辦法以及帶來的風險進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結合現狀來看,我國大部分養殖人員對于非洲豬瘟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對于具體防控工作的展開來說,由于對這一疾病的作用方式、致死概率等的了解不夠深入,相關人員在防控工作展開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掉以輕心甚至敷衍了事的現象。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旦非洲豬瘟在我國養殖市場中的影響范圍不斷擴大,那么必然會對豬的養殖及販賣等帶來極大的打擊。
一、非洲豬瘟的病原體
非洲豬瘟由豬瘟病毒導致,對該病毒作以深入研究,可知非洲豬瘟病毒為DNA病毒,形狀呈六角形,病毒內部的結構蛋白種類較多,一旦健康豬感染該病毒,會導致病豬體內出現病毒誘導蛋白;此種病毒為囊膜病毒的一種,與有機溶劑發生作用時,有著較強的敏感度,病毒對于病豬體內的蛋白酶、酸物質及溫度會產生較強的抵抗作用,將非洲豬瘟病毒置于干燥、常溫等環境條件下,該病毒可長時間的存活,所以該病毒對病豬身體造成的不良影響非常嚴重。
二、非洲豬瘟的流行病學
非洲豬瘟疾病高發群體與宿主多為豬,包括家豬、野豬,一般情況下其它動物感染該種病毒的風險較小,傳播方式主要為豬的體液及分泌物等,傳播媒介主要為軟蜱;感染非洲豬瘟病毒的病豬發病后,病毒能夠在豬群內迅速的傳播,而且病豬有著非常高的死亡率, 所以該疾病需要引起豬養殖戶的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非洲豬瘟豬病的預防與控制,一旦發現豬發生相關癥狀,立刻將病豬迅速隔離出來,避免非洲豬瘟疾病的大規模傳播,從而降低非洲豬瘟豬病發生后帶給養殖戶的巨額經濟損失。
三、非洲豬瘟的臨床癥狀
在開展非洲豬瘟防范工作的過程中,應了解該疫病的病理變化與癥狀,給予防范工作開展必要的參考依據。非洲豬瘟在實踐中的病理變化與癥狀具體表現為:(1)最急性型。病豬無任何癥狀突然倒地死亡,死亡率高,部分豬死前體溫升高,皮膚充血,呼吸急促,隨即死亡;(2)急性型。患病豬呼吸較為苦難,會出現肺水腫現象,且剖解后腹腔內有漿液性的出血性滲出物,膜、脈絡膜、腦組織等部位的水腫出現現象明顯;(3)慢性型。豬群中患病豬的發育遲緩,偶爾伴有發熱癥狀,且母豬的流產率高。
四、非洲豬瘟的診斷和防治方法
1.診斷方法
基于非洲豬瘟的臨床診斷分析,可考慮這些方法的配合使用:(1)加強直接免疫熒光技術使用,必要時進行血吸附試驗,增強抗原檢測方法支持下非洲豬瘟的臨床診斷效果;(2)在非洲豬瘟病毒抗體檢測過程中,重視間接免疫熒光技術、免疫斑點試驗等方法使用;(3)重視DNA原位雜交技術及其他相關分子生物學診斷方法在非洲豬瘟臨床診斷分析中的科學使用。
2.防治方法
加強對傳染源的識別能力。在這一過程中,相關單位應能在原有基礎上將檢疫工作切實的重視起來,對可能攜帶非洲豬瘟病毒的進口物品進行詳細檢查,重點關注非洲豬瘟疫情多發的地區。一旦發現可疑情況則應迅速依照現有方案進行處理,并上報到相關管控部門做進一步的處理。
制定非洲豬瘟防治規范及緊急預案。為了確保實際風險防控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能做到有據可依,針對非洲豬瘟病毒傳入提前制定完善的防治規范以及緊急預案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這一過程中,相關單位應將OIE、FAO等國際標準6與我國實際國情結合起來,制定科學的防治技術規范和應急預案,并在此基礎之上對非洲豬瘟流行病學診斷技術和防控技術進行研究,確保相關從業人員對這一疾病的認識能達到標準。
及時了解國際上非洲豬瘟的傳播情況。國際上非洲豬瘟疫情的大范圍爆發必然會導致這一疾病傳入我國范圍內的概率升高,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能及時跟蹤國際動物疫情狀況,并在此基礎上完成風險評估,最后對具體的防控方案進行完善。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非洲豬瘟病毒的預防將變得更加靈活,最終達到從根本上降低非洲豬瘟傳入風險的目的。
五、結語
在后續發展過程中,相關養殖人員以及疾病防控單位應進一步將非洲豬瘟重視起來,針對具體的防控辦法及疫苗等進行研究,盡量將這一疾病對我國豬養殖業的影響降低到最小,避免因為這一疾病而導致養殖人員遭受經濟損失,最終達到促進我國養殖業不斷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于新友,李天芝.非洲豬瘟病原學、流行病學、診斷及防治進展[J].飼料博覽,2018(10):39-41.
[2]李秋霞. 非洲豬瘟病毒VP73基因和主要抗原表位區的原核表達及其ELISA檢測方法的建立[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
[3]倪曉丹,Irene Greiser-Wilke,Sandra Blome,Volker Moennig.“豬瘟和非洲豬瘟的綜合防治措施”專欄(二) 豬瘟病毒診斷方法的現狀和發展[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09,29(01):3-7.
作者簡介:余新玲(1977-07-)女,河南確山人,本科,中級獸醫師。工作內容及方向:動物檢疫及動物衛生監督執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