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借鑒美國生豬調運經驗 應對非洲豬瘟疫情挑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非洲豬瘟疫情給我國生豬生產帶來了極大威脅,對行業管理方式和產銷、流通格局提出了重大挑戰。在加強生物安全措施,嚴防、撲滅疫情的前提下,養豬業產業鏈如何建立新的產銷格局以適應新形勢值得研究,美國生豬產銷格局為我國未來生豬產業發展提供了一定借鑒。
  區域化特征明顯
  美國玉米主產區在五大湖的西南部,即美國的心臟地帶(Heartland Region),愛荷華、伊利諾、內布拉斯加、明尼蘇達、印地安那、南達科他、堪薩斯、密蘇里、威斯康星和俄亥俄10個州的玉米產量占美國玉米總產量近90%。1980年,全美生豬存欄量最高的10個州有8個來自這些地區,生豬存欄合計占全國的68.7%。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的生豬養殖出現明顯的地區分工:非玉米帶區主要從事仔豬繁育,玉米帶邊緣區則專注于仔豬哺育,之后斷奶仔豬被運到愛荷華州等低玉米價格的玉米帶進行專業化肥育。美國生豬養殖與玉米主產地形成了緊密的相互依托關系。
  訂單化生產養殖
  美國政府鼓勵“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以全美第二大生豬主產區北卡羅來納州為例,90年代中期,該州80%以上的出欄生豬是通過企業+農場主訂單的一體化經營模式生產的。這種生產模式推動了該州生豬養殖技術的不斷提高,降低了養殖成本,帶動其在90年代初成為美國的第二大生豬產區,并且建成了Smithfield旗下的當時全球最大的生豬屠宰廠,占美國屠宰量的8%。
  訂單農業的發展帶動養豬業繁殖、保育、育肥的分工和合作,銷售生豬也由點拍賣市場(自繁自養養殖戶銷售模式)轉向直接銷售渠道(訂單生產),70%生豬銷售由活體轉變為胴體進行單位計價。與此同時,以愛荷華州為代表的傳統玉米帶生豬養殖區為了緩解競爭壓力,調整養豬業的產業結構,紛紛采用了訂單生產模式。1992年,全美訂單化生豬養殖場比例僅為3%,2014年已達65%。
  主產區就近屠宰
  盡管以產地屠宰為主,但由于產能和屠宰產能并不能完全匹配,美國生豬調出主要發生在生豬產能較高的州,生豬調入州主要是屠宰能力較大的州。屠宰產能集中度較高,主要在愛荷華、伊利諾斯、明尼蘇達、密蘇里、印第安納和內布拉斯加等,占總屠宰量69%。其中,伊利諾斯、印第安納、內布拉斯加、密蘇里等州也是存欄排名前10位的主產區,本地豬屠宰率都在90%以上,生豬產能最大的愛荷華州也是屠宰量最高的州,屠宰量約占全美屠宰量的三分之一。
  由于部分主產區生豬產能較大,仍然有相當一部分生豬需要外調,但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區。2017年主要調出州為愛荷華州、明尼蘇達州、俄克拉何馬州、南達科塔州、堪薩斯、俄亥俄州和科羅拉多州,愛荷華州調出量超過1500萬頭,愛荷華州育肥豬本地屠宰率為66.9%,明尼蘇達州生豬本地屠宰率僅為55.2%,伊利諾斯則需要調入34萬頭。
  雖然存在跨州活豬調運作為屠宰產能不均衡的補充,但在主產區建設屠宰場方便就近屠宰是主流,豬胴體計價、冷鮮肉運輸是美國生豬和豬肉流通的突出特點。此外,屠宰加工環節集中度高且形成品牌。2017年,SmithfieldFoods (30%)、Tyson (19%)、JBSS/A(22%)、Hormel (7%)4個公司就控制了全美生豬肉加工量約78%的市場份額,并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為廣大消費者接受。
  跨州調運嚴要求
  美國生豬調運歷史較長,包括仔豬、種豬、育肥豬等的調運,其中以仔豬調運量最大。2017年,僅仔豬跨州育肥調運量就達到5524萬頭。愛荷華、明尼蘇達、印第安納、密蘇里、伊利諾斯、堪薩斯等主產州,2017年跨州仔豬育肥調運量合計4850.7萬頭,占生豬總調運量的87.8%。其中,玉米帶生豬調入量占總調運量的70%以上。北卡羅來納是主要的仔豬調出州之一,每年調出400萬頭仔豬育肥,向距離1700公里外的愛荷華州運輸仔豬、保育豬,愛荷華州出欄肥豬甚至會運往2900公里外的加利福尼亞進行屠宰。此外,2000年以來,加拿大每年還會向美國出口仔豬和育肥豬500—1000萬頭(其中用于屠宰育肥豬100—300萬頭)。
  美國對生豬跨州調運的要求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分類管理疫病,對動物疫病分別實施禁止(如非洲豬瘟、豬瘟、豬傳染性腦脊髓炎、豬傳染性水皰?。?、限制(如豬布魯氏菌病、豬偽狂犬?。?、不限制(如豬萎縮性鼻炎、豬流感等)跨州調運的制度;二是按照分區分群管理的原則,設定不同區域、不同群體動物的不同調運監管要求(可供選擇),并由認證獸醫簽發跨州調運獸醫監督證書(CVI);三是動物衛生狀況的確立要以實驗室檢測作為依據,并據此實施用途管制;四是調運動物必須具有完備的官方標識,從而提高疫病追溯能力;五是運輸設施要確保清潔衛生,并滿足動物福利要求。
  總結美國生豬產業發展經驗,不難看出,區域化生產、專業化分工是產業發展趨勢,生豬就地屠宰、冷鮮肉調運為主也將會是未來中國生豬產銷發展主流,但仔豬調運和一定量生豬調運對維持生產穩定性和連續性、彌補屠宰產能布局偏差是不可避免的。生豬調運前科學檢測、調運過程中嚴格防疫監管,這樣才能保障生豬生產和生豬產品流通的可持續性和安全性。因此,要防治非洲豬瘟,需要提高養殖場/戶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強基層防疫系統建設,科學防疫、嚴格監管,真正降低疫病傳播風險,提高區域間活豬/仔豬流通的安全性,保障生產的可持續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707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