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的流行現狀及防控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非洲豬瘟主要是以非洲病毒為起源的急性熱性高接觸性傳染病,發病和死亡的幾率都相對較高,極大的影響了養豬場的收益,甚至可能會對養豬業產生極大的威脅。本文分析了非洲豬瘟發生的原因、流傳以及在國內的現狀,深入的剖析了應該采取何種手段進行防控,來抑制住非洲豬瘟在全球范圍內的擴散。
關鍵詞:非洲豬瘟;流傳現狀;防控措施
非洲豬瘟也叫非洲豬瘟疫和疣豬病,是急性熱性高接觸的傳染疾病,一旦發病,基本上就注定死亡。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就將非洲豬瘟劃入了法定報告動物疫病的范圍內,我國也將其劃入到了動物疫病中。2018年8月,非洲豬瘟在我國發現,并且在極短的時間里,蔓延了多個省份。非洲豬瘟不會傳染給人,不是人畜共患病,但是從目前來看,基本上沒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防治這類病毒,一旦發生感染就很難解決,會給當地的養豬業帶來巨大的損失。
一、非洲豬瘟的起源
非洲豬瘟最早出現在非洲,在非洲范圍內就開始廣泛流傳,在這之后迅速的傳播到其他地區。1914年,在東非的坦桑尼亞首先發現了豬瘟,1921年,在東非肯尼亞公開報道了豬瘟的疫病,1957年,在西歐的葡萄牙發現了非洲豬瘟,隨后在2018年8月傳到了中國,在較短時間里在全國范圍內迅速蔓延。
二、非洲豬瘟在國內流行的現狀分析
在我國,非洲豬瘟疫病的公告是在2018年8月公布的,首先出現在遼寧省沈陽市的養殖場,從8月到10月,短短的三個月,全國已經有12個省份出現了非洲豬瘟,其中在遼寧、安徽、內蒙古和黑龍江等,發生了40余起疫情。此外,我國是養豬和豬肉的消費大國,生豬的養殖在世界范圍內占一半以上,居民的肉類消費主要是豬肉,生豬的調運和制品的流通范圍廣,也加速了疫病的傳播速度,疫病的出現給我國的生豬養殖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三、防控手段
目前,各國都在努力的研究豬瘟疫苗,但是一直都沒有什么進展,一直以來,消滅豬瘟國家的最好的方式是及時并且快速的診斷,采取科學化的手段進行撲殺。
非洲豬瘟在現下世界范圍內還沒有有效的預防疫苗,也沒有相應的藥物可以治療,所以做好防范工作顯得極為必要。
1.做好疫病監測,早日識別傳染源
非洲豬瘟自從傳入中國后,我國的農業部門對此高度重視,在第一時間采取了非洲豬瘟的疫情Ⅱ級應急預案,出現豬瘟的省份和周邊省份第一時間開展了排查和日報告。轄區內所有的養殖場、屠宰場、交易市場等重要場所都開始對生豬進行全方位的排查,出現一些生豬死亡又不知道原因的,需要及時轉移,將疫病報告盡早上傳。其他省份也需要做好非洲豬瘟的病學調查,確保疫情能夠早發現早處理。
2.加強引種和種質管理
要及時的進行追蹤檢疫,入境后要加強檢疫隔離,尤其是種豬、凍精的引進過程中,要進行風險評估。不允許在高風險或者是風險不穩定的地區引進生物,要重視產地的檢疫和引種工作。也要加強產地檢疫和引種的隔離,引入的火種要隔離觀察至少一個月的時間,避免疫情的進一步擴散,引進的動物需要有著完善的手續和資料,沒有明確來歷的動物和產品要嚴禁引入。
不同地區的獸醫部門要加強和海關、出入境的檢疫部門進行合作,加強聯防聯控,提升防控合力。此外,部門和部門之間要緊密配合,不允許非洲豬瘟疫病國家容易感染的動物進入我國,非法引入的豬群等要全面銷毀。
3.密切部門間的合作
非洲豬瘟的防控工作不是一個部門就可以完成的,非洲豬瘟的傳入和飼養材料、活豬的調運等有著緊密關聯。出現疫病需要幾個部門緊密的配合,協同做好疫情處理工作。同時,需要加強入境檢疫工作的力度,對非法攜帶動物和動物制品的行為加大打擊力度,也要在人流量相對較多的地區,做好垃圾管理工作,不允許用泔水喂豬。要加強幾個部門之間的合作,產生合力,避免非洲豬瘟在較短時間里的傳播和擴散。
4.加強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的整體素養
要想盡早的發現豬瘟,作為工作人員,需要具備有豐富的知識,對非洲豬瘟的具體情況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沒有出現非洲豬瘟的地區,要加強豬瘟和疫病的應急處理培訓,培訓對象主要是有可能最先接觸到疫情的工作人員,培訓計劃要涉及到各種獸醫工作者;培訓內容要包括非洲豬瘟的臨床癥狀、特點、防控手段和技術等,尤其是要提高鑒別豬瘟的水平,提高診斷能力,確保一旦出現疫病要嚴格的按照規定進行處置,將疫病消除在萌芽狀態。
5.加大宣傳力度
要定期的對非洲豬瘟進行宣傳,普及非洲豬瘟的防控手段,確保工作人員、旅客和疫情發生臨近地區的群眾能夠有一定的防范意識,構建良好的群防群控的環境,要將一切可以調動的因素調動起來,從根本上減少疫病的發生概率。
6.加強管理,減少風險
要積極的鼓勵規?;酿B殖,取代傳統的家庭散養法,養殖場需要加強生物的安全水平,家豬要減少和野豬的接觸,定期消毒,避免豬圈中存在有鈍緣軟蜱。不允許用沒有經過高溫處理的食堂和餐廳的泔水喂養家畜,不食用有添加劑的豬血和制品。在開展防疫監管工作中,養殖場戶需要采取積極的防疫手段減少疫病的發生,尤其是在申報、隔離和消毒過程中要尤為注意。一些不知道具體死因或者是病死的動物,需要“四不準”即“不準宰殺、不準食用、不準出售、不準轉運病死畜禽及其產品”;“一處理”即“對死亡畜禽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尤其是豬瘟疫苗不能成功免疫或者是死因不明的情況,要及時反饋給當地獸醫部門,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控,從多個方面入手,盡可能將疫病的出現扼殺在萌芽階段。
四、結語
在我國有關的法律法規中,非洲豬瘟已經成為十三種外來重大動物疫病之一,而且我國已經有了非洲豬瘟的案例,一旦這種疫病沒能有效控制,大范圍的傳播,將會給我國的養豬業帶來巨大的損失。所以目前需要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保持警惕,避免該類疫病在我國大范圍的擴散。未來有關部門還需要加強重視,要加大技術研究力度,找到豬瘟治療的方式,更好的推動我國養豬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鋒. 淺析非洲豬瘟的傳播途徑及防控對策[J]. 安徽農學通報,2018,24(19):46+50.
[2]張永強,吳曉東,王志亮. 非洲豬瘟的流行歷史與現狀[J]. 中國動物檢疫,2015,32(09):11-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