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萱草根、瘋草中毒的診斷和防治方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羊萱草根中毒即有毒的黃花菜根引起的羊中毒病,俗稱“瞎眼病”,以腦、脊髓白質軟化和視神經變性、壞死為主要特征。臨床上常出現瞳孔散大、雙目失明、癱瘓和膀胱麻痹等癥狀。瘋草中毒是由豆科植物中的棘豆屬和黃芪屬的一些植物(瘋草)所引起的多種家畜的中毒性疾病。綿羊和山羊最為敏感,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和衰竭?,F從病因、流行、癥狀、病理、診斷和防治等方面對這兩種病進行闡釋。
關鍵詞:羊;萱草根;瘋草;中毒;診斷;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5-0071-01
1 羊萱草根中毒
1.1 病因
萱草俗稱為黃花菜、金針菜,有些品種的根有毒,已知能引起中毒的有北萱草、小萱草、童氏萱草和萱草,其中以北萱草根中毒最常見。萱草根的有毒成分是萱草根素,對全身各組織器官均有毒害作用。山羊和綿羊口服萱草根素的中毒劑量分別為按體重使用30 mg/kg和38.3 mg/kg。
1.2 流行特點
該病在我國多發生于萱草分布密集的甘肅、青海、陜西、河南、內蒙古、浙江等地,國外報道較少。自然中毒多見于放牧的山羊和綿羊,每年1~3月正值北方的枯草季節,但萱草根正在萌芽,牧羊因饑餓而食入一定量的萱草根時即引起中毒,4月初牧草返青后發病減少。
1.3 臨床癥狀
羊在采食萱草根后2~3天發病,主要表現為食欲減退或廢絕、呆立、磨牙、震顫,以后雙側瞳孔散大、雙目失明,并出現運動障礙,甚至癱瘓。檢查眼底,可見視網膜血管明顯充血、出血。
1.4 病理變化
中毒羊體腔積液,心臟擴張,心內、外膜和心肌出血;腎臟呈灰紅色,偶見出血點;膀胱黏膜出血,伴有較多橘紅色尿液積留;軟腦膜充血、凸出,呈灰白色,雙側視神經局部質軟色暗、變細或萎縮,呈斷裂狀。鏡檢,到實質器官充血、出血,實質細胞變性、壞死;腦與脊髓白質有軟化灶,視神經變性,脫髓鞘、壞死、萎縮;視神經乳頭和視網膜充血、出血、水腫與壞死。
1.5 診斷要點
根據發病季節,病羊有刨食萱草根的病史,結合瞳孔散大、雙目失明和癱瘓等癥狀,即可做出初步診斷,視神經和視神經乳頭的病理變化有助于該病的確診。
1.6 預防措施
該病應以預防為主,每年在冬末早春的枯草季節,嚴禁在萱草密生地區放牧。在萱草零星生長的地區,可采用人工挖除的方法清除毒草。應儲存足量的冬草補飼,以便在枯草季節減少放牧時間;或在放牧前先補飼一定量的干草,以減少羊對萱草根的刨食。目前該病尚無特效療法,只能進行一般性對癥治療,加強護理。對已經失明的病羊,應考慮及早淘汰。
1.7 注意事項
該病最重要的癥狀是雙目失明,因此臨床診斷上發現視力障礙問題時應懷疑該病和其他眼部疾病。其他眼部疾病多有結膜、角膜等炎癥變化,而該病眼部無明顯炎癥病變,而且該病只發生在枯草季節。
2 羊瘋草中毒
2.1 病因與流行特點
瘋草中毒主要發生在我國西北、華北牧區,在早春或干旱年月,其他牧草較少,羊因采食瘋草而發病,瘋草的有毒成分主要是苦馬豆素。
2.2 臨床癥狀
羊食入瘋草后,病初精神沉郁,離群呆立,視覺障礙,四肢無力,運動障礙,因后肢不靈活,驅趕時后驅常向一側歪斜,嚴重時機體麻痹、臥地,最終衰竭死亡。妊娠母羊出現流產或胎兒畸形。
2.3 病理變化
病羊尸體消瘦,多數皮下呈膠樣浸潤,腹腔積液;肝略腫大,呈淺灰紅色,表面常見灰白色區域;腎呈灰黃色,表面可見淺灰白色斑塊;腦膜血管充血,腦溝變淺,腦回展平。鏡檢,多種組織細胞,尤其是神經細胞發生空泡變性。
2.4 診斷要點
根據采食瘋草出現以運動失調為特征的神經癥狀,結合神經細胞和其他多種實質細胞空泡變性,即可確診。
2.5 預防措施
該病應采取綜合性預防措施,清除牧區瘋草,對大面積瘋草密布區域可采取化學除草方法,可用2,4-D丁酯,每公頃2350 g,或用2,4-D丁酯,每公頃1500 g,再加二甲四氯鈉鹽1500 g。禁止在瘋草密集的地方放牧。加強飼養管理,在瘋草大面積分布的區域實行放牧員跟群放牧,以免瘋草中毒。在羊饑餓時更應注意管理。要控制草場載畜量,防止過度放牧引起草場退化。采用合理的輪牧制度,使草場得以保持一定的優良牧草植被,防止放牧動物因為牧草不足而啃食瘋草。
2.6 治療方法
對中毒較輕或發病不久的病例,應加強飼養管理,供給優質牧草并注意補飼,可逐漸痊愈。對中毒較嚴重者,可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可用10%硫代硫酸鈉注射液靜脈注射,同時肌內注射維生素B1100 mg。綿羊中毒還可用復方芪草湯治療,黃芪、甘草、黨參、何首烏、丹參各30 g,大棗10枚,將以上藥物加水500 mL,文火煎煮30 min,取汁一次性灌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