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內需時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孟雅麗

  據人民日報消息:5月14日,央行在其發布的《2008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呼吁,有必要進一步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應對我國外需減緩,加快服務業發展,提高經濟抵御外部變化的能力。央行建議進一步擴大內需,并提出需要財稅政策予以配合,將調整和優化財稅政策,為擴大內需消費和促進服務業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財稅環境,加快推進社會保障等各項體制性改革,消除制約結構調整的體制性因素。
  
  內需亟待擴大
  
  擴大國內消費需求是近年來國家不斷努力的方向,這不僅是轉變國家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對于紡織服裝行業來說,也是緩解出口受阻、國內競爭加劇的迫切要求。每一年都會有如此呼聲和相應措施出臺,今年,擴大內需的意義和進程都更為急迫。2008年,我國紡織服裝行業整體面臨非常嚴峻的經營局面,從美國次貸危機到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從緊的貨幣政策,不斷攀升的原料成本,新勞動合同法帶來的人工成本增加,整個社會出現的通脹壓力,使得紡織服裝企業利潤率整體下降,紡織品出口放緩,紡織行業的平均利潤從2%下降到O.6%,據服裝行業2008年一季度經濟運行分析顯示,2008年一季度,服裝產量增幅比2007年同期降低約15%,從2007年開始服裝行業平均利潤率一直下降,到2008年2月,行業盈利能力較去年同期下降了5.1%。
  此時一個振作的國內消費市場將是最大緩解企業壓力的疏通渠道,因出口受阻的企業,亟需轉向內銷市場,釋放因出口阻塞的產品壓力;內銷企業則需要避免同質化競爭,尋找準確的消費定位。
  
  消費貢獻首超投資
  
  在投資、出口、消費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正在加大。雖然這種消費拉動,受到房價、物價的影響,且居民消費比例仍然小于政府和企業消費的比重。在自2001年連續6年投資超過消費對GDP的貢獻后,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首次超過投資,2007年我國GDP增長11.4%,其中消費、投資、出口的拉動分別占4.4%、4.3%、2.7%。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李曉超也表示,消費貢獻超過投資,實際上是中央擴大消費內需政策的結果,通過增加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帶動了消費的增長。但去年發生的這一結構性變化,可能意味著我國經濟增長方式開始變線。
  據統計局數據2008年1N4月累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697億元,同比增長21.0%。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42億元,同比增長22.0%,4月份服裝類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9.7%。分地域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5559億元,同比增長22.9%;縣及縣以下零售額2583億元,增長20.1%。分商品類別看,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吃、穿、用商品類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5.3%、28.6%和28.0%。其中,服裝類增長29.7%,但是食品類商品的大幅漲價對服裝消費造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調研顯示,從2007年開始,國家不斷從宏觀方面出臺環保、利用外資、調整進口結構等多項政策促進我國經濟由外向型向內需型轉變。而新勞動合同、兩稅合并、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以及降低出口退稅等政策都使外向型企業逐漸將目光鎖定國內市場,已經進入內需為主的消費市場。紡織產業也面臨從“外貿拉動型”轉軌到“內貿推動型”的發展新階段。
  
  內需市場壓力增大
  
  據第一紡織網《2008年一季度國內紡織終端消費市場報告》顯示,2008年一季度,我國城多居民服裝消費需求共1583.83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達29.36%。未來5-10年,內需市場將對國內紡織服裝產業的貢獻率將達到80%。內需市場將成為國內紡織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支撐。一直以來外銷依存度近40%的紡織服裝行業在未來將改變這種局勢,更多的外貿企業將把眼光轉向內銷市場。同時,內需市場是紡織服裝發展的一個主要動源,又是出口受阻的主要退路,但是也要看到內需也籠罩著很大的市場壓力。
  今年,因外貿環境變化,出口轉內銷的產品似乎變得更熱,在以批發中低檔產品為主的北京動物園商圈,世紀天樂的外貿服裝樓還是聚源的外貿服裝批發市場都人潮涌動;一些分散的商業街區,打著外貿服裝招牌的街邊小店的數量不斷增多,更有尾貨市場的升溫,成為外貿產品的主要流向。在看好內需的同時,也要看出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目前內需市場上的供需關系已處于一個失衡狀態。一旦出口減速,外貿企業因訂單減少或商品無法出貨,迫使企業由外貿轉為內銷,大量外貿產品會對內需市場的供給產生一個較大的推動,加劇供需關系的失衡,帶來價格的下降。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8.5%。其中,城市上漲8.1%,農村上漲9.3%;但衣著類價格幾個月來仍處于下降水平,同比下降1.4%。服裝價格下降1.6%。
  
  擴展渠道錯位競爭
  
  國內市場本身的競爭就較為激烈,品牌企業尚在爭奪消費市場,產品的同質化導致了市場的過度競爭,內需市場也潛含著深層次的供需矛盾。原本在國內市場打拼的服裝企業則要避免同質化競爭,加強創新能力,增加品牌及產品的附加值,與其他企業拉開層次,來減輕供給增加、同質化加劇而帶來的價格水平下降。中華商業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表明,大型零售企業服裝價格隨著商品出廠價格上漲而不可避免上漲,而品牌企業都利用產品結構調整策略逐漸提高產品附加值,贏得更高的利潤空間,具有主動漲價的空間。
  要在擴大內需市場的同時解決內需市場的矛盾,一方面,出口轉內銷的企業,如果要從“中國制造”變為“中國品牌”應該與做內需市場的企業形成一種錯位,利用原有的加工水準形成一種國內較高層次的需求供給。
  沒有自主品牌和運作經驗的外貿企業進入這個市場后將面臨更多難題,畢竟創立一個品牌需要龐大的資金、長期有效的銷售渠道,以及明確的市場定位和消費群體的劃分。無力進行品牌運作的外貿企業也要找準市場,根據市場的主體來進行調整,不能盲目高檔、不能盲目升級。目前消費市場兩極分化也比較嚴重,低收入者無錢消費,中收入者被房貸、看病、子女上學壓得喘不過氣兒,加上糧油、食品價格的大幅上漲,不敢消費或是調整各項支出的消費比例。企業對主體定位的消費群體要有新的考慮。為了加快資金回籠,減輕庫存,可以利用內需市場出現的新型渠道,如利用網上銷售或是尾貨市場吸納商品。
  
  農村市場拉動內需
  
  另外,市場定位也應擴大中低檔層面的供給和結構調整。據第一紡織網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去年我國服裝內銷市場規模接近8000億元,農村城鎮合計約為7748億元。第一紡織網測算,去年我國農村衣著支出總額為1552億元,城鎮衣著支出總額為6196億元。我國現有的衣著消費需求結構中,突出問題為農民消費需求占比過低。據悉,農村人口約是城鎮人口的3倍,但去年農村衣著消費市場在全社會衣著消費市場份額中所占比重僅為20%左右。巨大的農村消費市場一旦被激活,對服裝內銷市場產生的拉動能力將是巨大的。
  而一位針對農村市場做庫存產品的商家也提醒庫存服裝對農村市場是一條被忽略的通道,也是一條好的生財之道。庫存服裝的低價策略,吻合對于農村和鄉鎮市場,無論是款式還是面料做工,可能比鄉鎮服裝銷售商從市場進的新款還好。
  當然,我們都希望在央行的呼吁下,國家能夠出臺更多鼓勵消費,減少儲蓄的政策,讓國內市場真正聚合拉動企業持久發展的動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4375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