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城市市政給排水的規劃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當前,城市排水問題已經成為當前影響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也是擺在市政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城市市政給排水的建設是否科學合理,將直接關系到居民生活質量的好壞和城市的長遠發展目標能否實現。本文將從目前城市市政給排水系統建設發展現狀及所存在的問題入手,探討給排水的規劃設計原則。
關鍵詞:市政給排水;規劃設計;防洪排澇;污水系統
市政給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保障自然環境,提高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重要前提。做好城市市政給排水規劃設計,對建設一個良好城市人居環境具有重大意義。特別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城市建設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提倡省地節能的理念,這要求市政給排水規劃設計必須全面進行認真思考與研究,以尋求城市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實現現代化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1.市政給排水系統建設發展現狀及所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和信息化建設進程的加速,我國的城市發展即將邁入一個新的時代。由于城市規模和人口規模的急速膨脹,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接踵而至,城市的軟肋逐漸暴露于公眾視線之下。例如交通擁堵背后所隱現的道路修筑速度、規模跟不上以及中心城區規劃設計不合理、分流功能性差的諸多問題。而近年來頻繁的自然災害如大范圍持續將與天氣所造成的洪澇更是對城市的給排水系統形成嚴峻考驗。在給排水系統作用發揮正常作用的情況下,借助其自身的疏導泄洪功能,可以有效地降低洪澇為居民日常生活和企業生產所帶來的威脅,同時,還可以有效存續水源,最大限度的開發水資源利用率及其價值。然而,現實情況是,一場突襲的暴雨造成的積水就會給道路交通帶來極大困擾,甚至導致部分城市路段癱瘓,并且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設法解決這些問題以維護正常的生活生產秩序。新聞報道中街道成河的場面并不少見,甚至出現本來應該發揮泄洪作用的護城河非但不能有效緩解水量壓力,反而倒灌入城造成更大損失和傷害的案例。
市政給排水建設與交通設施建設同為管道樞紐建設,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然而作為市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影響力是任何一位城市建設者和規劃者都不能忽視的。
2.市政給排水工程的規劃設計原則
2.1以可持續發展原則為指導,做好城市給排水工程的長遠規劃
從城市發展來看,國家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的經濟環境和發展條件正在發生轉變,相形之下,由于人口壓力較小,二線城市往往具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另外,鄉村城鎮化速度正在加快,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也正在逐步跟進。人們的最終目標是要建立最適宜生存的與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生態發展相協調的大家園。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方案。市政給排水工程建設應堅持“以人為本”,協調好城市人口、現有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關系,在最大限度地不破壞生態系統原有功能的基礎上,做好水資源的統一調配和利用,使城市更具生機和活力。
2.2要因地制宜,做好水資源的統籌規劃
眾所周之,我國水資源總量豐富而淡水人均占有量卻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來,由于氣候因素影響,持續干旱已造成水量明顯下降,再加上人們的過度開采和嚴重的水污染,水質也逐步下滑,許多城市嚴重缺水,城市生存環境惡化。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將會對城市的健康發展造成威脅。因此,要轉換思路,將給水和排水結合起來進行思考,建立給排水系統工程,以達到節水的目的,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水平和循環利用率。做好實地考察工作,充分利用地形地勢,制定合理的改造和建設計劃,以使人居環境更加接近自然,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評估和預測方式要與時俱進,改進水量評測標準和分析方法,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和經濟貢獻效率。
2.3合理施工量階段性分配,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
給排水工程包括給水系統、排水系統和建筑給排水,其涉及水源的尋找和調度,取、排水構筑管道設施和建筑的施工,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大型工程,因此它的規劃設計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按照階段任務需要來制定合理規劃,并且需要預估在每個階段的實際操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由于規劃客體和實施主體的復雜化,投資方式、建設進度、土地使用和運行管理方式的變動性,在論證城市的定位與未來發展方向、城市的資源利用與環境承載能力的基礎之上,結合城市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進行分期規劃,使規劃更具彈性和適應性,更加符合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要求。
3.解決城市給排水系統規劃問題的對策
3.1城市水系統規劃要與城市規劃的協調
城市水系統規劃是對一定時期內城市的水源、供水、用水、排水、污水處理等子系統及其各項要素的綜合布置。城市用水規劃的總量平衡非常重要,必須優化組合各種可行的節水、水回用等方案。要做到這些,首先要了解城市水利用規劃,加強城市總體規劃中的水專項規劃,按照水的可持續發展觀念編制城市水利用規劃,內容應包括:地面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等水資源平衡;供水、排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等總量平衡;供水節水規劃和污水處理與再生利用規劃;水的生態循環規劃;各類水工程設施的規模和布局等。對當前我國的城市水系統建設中普遍出現的規劃不協調、建設不配套、管理不統一等問題,規劃中要特別注意管網配套和供水、排水及污水處理能力的協調增長,確定規劃期內水系統及其網絡設施建設的規模、詳細布局和運行管理方案。
3.2加強水量規模預算
水量預測是給水規劃的基礎,水量規模預測是否符合發展趨勢和實際需要,對水資源的工程總體布局、合理利用、實施步驟和工程費用產生重大影響。國家標準《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是測算城市總用水量規模的主要依據,具體包括:總體規劃階段給水水量預測;總體規劃階段污水水量預測;分區規劃階段及專業規劃給水、污水量預測;詳細規劃階段給水、污水量預測。改革開發以來,工業生產、城市建設、住宅建設、第三產業迅速發展,使供水量也不斷增長。作為城市基礎設施之一的供水量的增長規律也將與過去不同,水量預測就不能僅按歷史的發展計算,還要根據具體的城市規劃對不同類型用水量分別進行預測分析。
3.3城市給排水系統應當向可持續性方向發展
自然界的水是循環的,給水和排水是統一的,人類社會對水的使用應服從這一過程。在用水之后,必須對水進行再生處理,使水質達到自然界自凈能力所能承受的程度,否則累積的大量污染物將超過水環境的容量,從而導致水資源危機和水污染現象,最后破壞水的良性循環,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刂瞥鞘薪o排水系統向可持續性方向發展的途徑有:①在城市水系統中增加節水子系統;②在城市水系統中增加治污子系統;③在城市水系統中增加再生水回用子系統。加強節水、治污和再生水回用力度,重視再生水、中水等非傳統水資源利用,是促進城市給排水系統良性循環,實現城市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3.4完善各項法規
根據我國當今給排水體制規劃混亂的現狀,應通過行政立法,完善相關法規,建立明確的給排水工程建設及管理職責制度和相關體系,明確管理權限,形成規劃、建設、維護、監督各部門明確的權利、職責和監管機制。
總之,市政排水系統是一個復雜的工程,是城市道路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規劃與設計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規劃與設計城市給排水規劃時要善于發現問題,并妥善處理好城市發展中可能面臨的水資源、水環境、水災害問題。高質量地編制好城市給排水規劃,不僅是排水工程規劃與設計自身的需要,而且是城市面向未來,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的保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928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