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設備:進入需求高增長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邱世梁
核電基本實現了溫室氣體的零排放,而且從價格來看,核電是唯一能夠實現上網電價接近甚至略低于火電的新能源發電方式。截至2009年底,中國的核電裝機只有908萬千瓦,占總發電裝機的比例只有1.04%,遠低于16%的世界平均水平。目前,國家已經確立了大力發展核電的方針,未來10年,我國的核電裝機將進入大規模高速發展的階段。值得注意的是,核電設備占核電站總投資額的50%,預計核電建設將給核電設備制造行業帶來3300億元的新增市場容量,核電建設的爆發增長具有很強的確定性,核設備提供商將成為核電發展的最大受益者。
核電設備主要包括核島、常規島和輔助設備
核電站中核島設備、常規島設備、輔助系統造價比例分別為6:3:1。核島設備是承擔熱核反應的主要部分,技術含量和價值都高,安全設計的要求也最高;輔助系統的價值量與工程規模都比較小。核島設備主要包括核蒸汽供應系統、安全殼噴淋系統和輔助系統。常規島設備是核電站中安裝汽輪發電機組及其輔助系統以及其他有關設備的廠房、構筑物、設施的統稱。
核電成本比價優勢顯現
核電與火電的成本比價優勢正在顯現。我國每千瓦時核電建設成本為火電2倍多,生產期燃料成本為火電的1/2內,核電與火電總成本相當(此外火電成本中需加15%的脫硫費用)。從全球看,法國、美國、日本的核電成本比火電略高,依靠技術進步和規模經濟,全球核電建設成本還有很大下降潛力。法國的核電建設成本最低,法國58臺核電機組是同一技術,投資、運營成本低,每千瓦投資成本低干1000歐元(相當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2),運營成本比美國低40%。核電站壽命40-60年,前期核電成本比火電高,但后期核電成本越來越低;與此相反,火電的成本趨向上漲,從10年時間看,核電成本比火電低。
核電設備需求高增長
我國的發電裝機每年增加1億千瓦。2009年底電力總裝機達到8.6億千瓦,僅次于美國?;痣娧b機和發電量占80%左右,石油天然氣、核電等優質能源僅占20%左右。根據新的核電規劃,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8000萬千萬瓦,以此為基礎,預計未來lO年,核電市場總投資額將達到9800億元,年平均投資額接近1000億元。根據在建項目測算,未來幾年我國有望迎來核電投資高峰,預計未來3年內我國將開建8個核電站,16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在1000萬千瓦以上。按照新的規劃,2015年前完成設備總投資2745億元,國產化需求2059億元,年均412億元,其中核島231億元/年,常規島132億元/年,輔助設備49億元/年。
核能設備國產化率逐步提高
我國是世界上第7個能自主設計和建造核電站的國家,目前有11臺核電機組運行,但主設備來自11個國家。近年來,我國核能設備國產化率逐步提高。目前可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0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成套設備,國產化率超過80%;具備成套生產60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機組能力,自主化超過70%;基本具備國內加工、制造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的大部分核島設備和常規島主設備的條件。核電站建設國產化率超過60%,其中核島設備市場,東方電氣和上海電氣合計所占的市場份額已達到90%。
大型鑄鍛件、部分零部件仍需進口
盡管國產化率大幅提升,但有部分附加值高的產品仍需進口,為國內核電設備企業提供了進口替代的空間。例如重量大的大型鑄鍛件、主循環泵、核級泵、核安全級閥門仍需進口。大型鑄鍛件,占設備的比重高,附加值大,還沒實現進口替代;主循環泵是核電站的心臟,我國核電站的主循環泵和核級泵全部依賴進口,核安全級閥門密封性能要求高,國內幾大核電站的主安全閥、釋放閥、噴淋閥、隔離閥依靠進口。
中國將引領第三代核電技術潮流
第三代核電技術安壘性能更好,是國際上最先進、最成熟的核電技術。目前比較成熟的第三代核電壓水堆有AP1000、ERP和System80+三個型號。我國正組織引進第三代核電AP1000技術,目標是通過技術引進、依托項目建設,形成中國自主品牌的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技術。2007年7月,中國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與美國西屋聯合體簽署了第三代核電技術AP1000轉讓及核島設備采購合同。2007年11月,廣東核電集團和法國阿?,m簽署了第三代核電技術EPR的技術轉讓及相關設備合同。在引進APl000和EPR之后,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和中廣核集團將消化吸收第三代核電技術,最終實現中國自主設計第三代核電項目的目標。第三代示范核電機組建設將于2013年啟動,第一臺示范核電機組將于2017年實現并網發電,這將是中國首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機組。
我國核電設備主要由5大集團提供
我國核電設備制造商主要包括哈動力集團、上海電氣、東方電氣、中國一重、二重重裝。上海電氣、東方電氣、哈動力集團已初步形成核島、常規島、核電專用材料、泵閥等輔助設備、控制系統和儀表設備等的產業鏈體系。上海電氣主要涉及常規島各級汽輪機、各級汽輪發電機及各式電站輔機;東方電氣主要涉及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汽輪發電機、蒸發器,哈爾濱動力主要涉及汽水分離再熱器、汽輪機、發電機、輔助給水除氧器。
我國核島設備市場由東方電氣集團和上海電氣集團所壟斷,分別占45%。上海電氣與西門子聯合體在市場占有率為45%(訂單30億元/年),哈電與GE聯合體在市場占有率僅為5%。秦山一期、二期、三期主要是由上海電氣集團參與,而嶺澳一期、二期核電站核島設備供貨主要由東方電氣集團和法瑪通的投標聯合體承擔。核電常規島設備市場三大動力集團平分秋色。哈電集團和GE公司、東方電氣集團和阿爾斯通、上海電氣集團和西門子公司組成投標聯合體,競爭中國常規島設備市場。上海電氣與西門子聯合體市場占有率為33%(訂單13億元/年);哈電與GE聯合體、東方電氣也獲得33%的市場份額。
中國一重在國內最早生產核能設備,產品包括核能壓力容器、主管道、蒸發器、穩壓器、主泵等大型鍛件;二重重裝為中國最大的重型機械制造企業,核電方面產品包括用于鍛制核反應堆壓力容器過渡環、法蘭等。核電的輔助設備制造商包括生產括閥門的中核科技、生產變壓器的天成保變、生產交直流控制電源的奧特迅、生產核電空調設備的哈空調。
投資建議
核電是我國下一個能夠取得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核電設備面臨市場廣闊,估值可穩定在30倍以上,給予“買入”投資評級。重點關注上海電氣、東方電氣、中國一重和二重重裝。另外,輔助設備和零配件的供應商,中核科技和江蘇神通也值得關注。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01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