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固定資產維護成本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高校固定資產經費預算是年度預算籌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實現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文化傳承職能的重要保障。文章通過選取某高校近三年的固定資產維護經費的實際使用數據,結合每年度的預算編制安排,通過對樣本數據的整理和計算,建立一個科學的、有效的固定資產經費預算計算公式,再將其進行實際驗證,得出在固定資產預算經費的管理過程中,對通用設備進行全面的監管,設立一個健全的內控系統,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固定資產維護的成本支出,同時優化資源的合理配置,幫助高校提高支出的效益。
關鍵詞:高校預算 固定資產 維護成本 研究
一、基本理論
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是高校實施預算管理和內部控制行為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學者李天民發表了《論內部控制與審計監督》,率先將審計中內控制度的應用引入國內,同時辯證論述了內控制度對我國實際應用中的啟示與借鑒意義。在這之后隨著經濟改革的發展,市場經濟的成熟引發了國內內控的改革,從企業市場經濟層面逐步推進至政府事業單位層面,事業單位的會計改革應運而生,其中最為顯著的是對固定資產監管的重新審視。2014年出臺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中明確提出單位內控的方法其一為預算控制,強調預算管理貫穿于單位運營活動的全過程,將預算融入監管體系,從資金支出的源頭就開始做好一個監控。
經費編制是預算管理的源頭,對高校經營運作有著重大的影響。高校的經費預算普遍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分別是“零基預算法”、“調整預算法”,因為調整基數法操作簡單、快捷,只需在編制預算時,根據下年度的預算收支情況,在上一年的預算編制基數上進行略微的調整,所以仍然有一些高校繼續沿襲采用之前十分流行的“調整基數法”,在這種方法下,存在著脫離經費使用的實際情況,忽視經費使用的偶發性以及必然性,因此各部門預算支出編制時具有只增不減的特點,不符合實際支出的需求。隨著高校預算會計的不斷改革深化,“管理者”角色在高校教學中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從經費的源頭抓起,開始采用“零基預算法”用以替代“調整基數法”,優化其資源配置,零基預算法最大的特點為每年預算編制時,將基數設置為零,視所有項目的重新開始,并根據“成本——效益”的方式對經費進行分配后,由二級學院、部門統籌進行管理。趙安娜表示零基預算法的主要優點可以增強預算的嚴肅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控制單位的開支,遏制單位的預算無限膨脹的趨勢;同時可以對學院的發展進行長期、宏觀的調控;其次有利于單位對經費的執行效率進行全方面的審核與評價。無法忽視的是,在一個高校全面推進“零基預算法”同樣也是有不可忽視的難點,劉旭紅在2018年對某師范大學的預算編制進行分析以后提出以下幾個需要攻克的難點,即年末結余資金的收回會引起經費使用者的抵觸情緒.年前會存在突擊用款的現象,以及二次預算分配的統籌存在不合理現象。
二、高校固定資產經費的現行運行模式
高校普遍采用各項目負責人根據本年度固定資產維護的支出情況,上報至經費主管負責部門統籌安排,即后勤處或下屬科室資產管理科。樣本學院的一般預算編制而言,在上報預算的環節,由院級主管財務和計劃財務處牽頭,與學院各部門、各學院的經費主管人員,進行溝通,根據“成本——效益”的標準,排出經費使用項目的輕重緩急,雙方共同商議后得出的預算上報給財政,后經“二上一下”生成最終的年度預算數額。日常維修的經費主管部門為后勤處,后勤處處長將上一年的固定資產的盤存表、以及各學院、部門提供修繕項目的合同書等材料作為主要資料,根據以上輔佐資料提出下年固定資產維護所需要的預算已滿足學校師生的基本需求。在經費下達之后,各項目負責人或固定資產使用者通過申請支出的方式,向日常修繕經費的管理部門提出使用申請,并附以相關的支出憑證及固定資產的相關資料進行報銷。
三、現行模式的不足
高校本身存在固定資產使用部門類別多樣、并且高校的固定資產具有很明顯的公共性,這一系列高校資產的特征,極易造成“公地悲劇”的現狀。
1.高校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基本沒有科學的評價指標,得出的結果都是受人為因素影響很大的定性評價。高校很多部門對預算管理的意識相對于對經費使用監管來說是比較薄弱的,如何提高經費績效的執行效益,可以嘗試績效棱柱應用在績效預算評價體系中,將戰略、能力、流程的貢獻和滿意度作為績效預算評價的管理工具。高校各部門的固定資產,可以將績效棱柱應用于績效預算管理體系,資產管理部門通過對其他部門的固定資產的監管,大力調整固定資產數量、類別的管理結構,在貼合固定資產需求為剛需的同時,加大清理高校日常維修經費“平均分配”式投入的力度,對能夠邁向市場、取得穩定性收入的經營性部門,逐步減少經費投入,出臺相應的政策,促進這類部門“開源”式的運作模式。
2.輕修理重購置這一現象主要存在于高校的固定資產維護支出中,如張元元提出行政單位事業人員潛意識中對固定資產有輕視的狀態,并且購置款項來源于財政。因此資產管理崗位的工作人員偏好于購置,盲目追求高標準、高檔次的規格,造成資源配置的非理性化。增強經費部門管理者的資產調度及修理意識,將固定資產的購置、登記、管理等程序規范化,將降低維護成本。把提高經費績效作為目標建立健全的監管體系,借助信息化手段對固定資產進行實時管理和追蹤,及時對固定資產進行維護,延長使用壽命,從而降低后期重置成本。各項目經費在預算編制時應劃分清晰,各類固定資產的維護成本歸口也應劃分明確.避免造成應某項經費超支而占用其他經費的現象。加強經費管理者的管理意識,將經費管理的績效融入到管理者每人年綜考核中。另外,避免信息不對稱以及資產使用者的道德風險逆向選擇。
四、預算視角下的高校固定資產經費測算模型
?。ㄒ唬母咝祿P椭袦\析高校固定資產維護成本支出模式
我們所分析的數據主要涵蓋了自2015年開始到2017年為期三年的固定資產日常維修的數額支出,本數據源的經費支出包含了固定資產的四大類,即房屋和建筑物、專業設備、通用設備及綠植類固定資產的支出(見表1)。 1.2015年-2017年日常維修經費四大經費支出數額預測。在房屋建筑物的維修經費支出基本維持在600萬之上,在圖l中呈現了正V型的走勢,按照2015年至2017年的數據變化趨勢,雖然有增有漲,但是變化的幅度并不是很大,因此2018的數額可以預計在600萬之上;專業設備的支出則呈現了一種飛速上升的趨勢,從2015年的無支出,激增至2017年的55363元,由此,我們可以預測2018年此項經費的支出應至少維系于這個數值;數據庫展示的通用設備的支出額度呈現出反V型的趨向,隨后的一年因上一年設備替換購置造成了通用設備的使用率已達到飽和的狀態,已解釋2017年的經費支出下降至了2016年經費支出的七分之一,介于通用設備的使用壽命一般長于3年,因此接下來的至少2年內,通用設備的支出預測為50萬上下。最后一個支出項目為綠植,綠植的支出在圖中呈現出的也是反“V”型的變化,結合表一的具體數值,2015年時綠植方面的支出僅有15萬元,在2016年因開始啟動并推進浙江省3A景區及文化校園建設工程,綠植的日常維修經費使用額度激增至86萬,后降低至41萬,基于這三年的數值變化,2018年的數據應在41萬與86萬之間。最后,對比三年日常修繕的總額的支出額度變化,可以發現,與通用設備的支出一樣呈現出反“V”型的樣態。由此,通過柱形圖(圖1)的呈現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第一,房屋和建筑物的維修支出為整個日常維修經費支出的主體;專用設備和綠植方面的支出占了一部分,對支出的總額的增減影響并不是很大;而通用設備的支出多寡的變化可以影響日常維修費用的多少,因此,可以進行一定的猜想,即通用設備方面的經費支出如果可以得到有效的監管,相應的可以控制日常維修費用的使用額度,增加日常維修經費的使用效益,從而,將原本使用在通用設備方面的節流型資金靈活的調節到其他相對來說更緊缺或能產生更大效益的經費支出項目中。
2.日常維修經費四大經費支出趨勢預測。四大不同類型的固定資產在不同年份占日常維修總經費支出的比例的變化,總體來說,四大經費支出的變化趨勢與總額度的分布(圖1所示)基本吻合,其中專用設備和用具、綠植等類別的支出雖然變化不大,占比也十分微小,但是每年的占比額度也有相應的變化,其中在優質校建設的大背景下,各優勢專業大力發展建設,因此專業設備上的維護成本的總占比量有顯著增加的趨勢,因此可以推斷2018年的占比數額仍然呈現上升的趨勢。用具、綠植等的支出變化的范圍在2%~8%之間,起伏不是特別的明顯,為此預測2018年度此類別占比不會有太多變化。
相關圖示(圖略)展示的是日常維修經費整體變化分布,用以預測2018年日常修繕經費支出的變化。從圖2可以看出數據樣本的這二三年,固定資產維護的成本額度雖然有變化,但是整體而言每類固定資產所占的固定資產的維護成本的多寡是相似的,就是通用設備以及房屋和建筑物的維修支出有一定的波動?;?,三年數據占比走向相吻合,可以大膽預測,2018年的固定資產維護成本的四類固定資產的分布比重應該與前三年相似,即類似于“平z型”:房屋和建筑物和維修通用設備的支出會高于專業設備以及用具和綠植的支出。
3.日常修繕經費效益預測。日常維修經費的使用主要目的是為了維系固定資產的正常運作,從而保障高校的正常經營活動,其中每年的在校生數對于學校來說就是一個檢驗經費使用績效是否適宜的重要指標。根據數據統計,某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在校人數如下,2015年在校生8361人,2016年在校的學生數為8033人,2017年在校生增長至8539人,2018年在校生人數達到8892人。
在此模型里,我們假設每年的日常修繕經費足以滿足每一學年三個年級在校學生的使用,每位學生所占用的人均日常修繕經費可以考慮作為衡量此項經費是否高效的指標之一。根據我們所采用的數據范圍,可以核算出:2015年的人均日常維修經費額度為1201元/人;2016年的人均日常維修費用增加至1404元/人;隨著內控思潮的不斷推進,學校開始重視對內部資源進行監管、對支出進行控制,2017年該經費人均額度降至922.3元/人(圖6);表2中所示的2018年經費人均額度降至734.9元,人,這一數值的減少基本符合前三年趨勢變化的趨勢。由此,我們推斷,從2015年始至2018年,就某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而言,日常修繕經費人均大體呈現下降的趨勢,即更少的維修成本支出承擔了更多的教學活動。因此,成熟的經費預算的模型公式應更趨向于高效能的2018年的占比情況,或在之后更科學的成本管理后會有更精準的占比比例。
(二)模型公式分析
綜合上述數據的同比環比的比較與研究,對2018年某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固定資產日常修繕的數據進行了猜測和推斷。假設高校每年的正常運營為1,各固定資產類別的經費占比為房屋和建筑類即a、專用設備記做β、通用設備記做y、文物和成列品8、圖書、檔案記做s、家具、用具和綠植等記各高校的日常修繕經費支出的模型公式為
本數據模型中,主要支出的類別有占主要比重的房屋和建筑類;占少部分支出的專用設備及家具、用具和綠植的購置,和與整體經費額度的多寡有重大影響的通用設備類別的支出。因此,某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模型公式可以簡化為
根據以上數據的整合和核算,結合表2及相關的數據,我們采取了4年數據的平均值假設為某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公式的最優值,目標年份的基本運作可以達到平穩的運營狀態?;谇?年占比的平均值,推測日常修繕經費中四大經費支出類別2018年的占比分布是不符合2018年的實際支出,由此可以看出,當下選取的數據模板過于狹小及片面,當下日常修繕經費預算不能完全依賴于次模型公式的運作。后期,加大標本數據的容量,細分主要變量對經費總量的變化,即可獲得更貼合于現實的經費支出。
五、結語
為了提高固定資產維護成本投入的效率,我們建立日常維修經費占比的模型對某工商職業技術學院2015年伊始的數據按固定資產類別進行數額和趨勢變化的觀察,得出2018年經費支出的預測值與2018年實際值相比較,通用設備的維系支出對日常修繕經費支出有重大影響,因此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尤為重要。我們提議.將預算績效的考核融入整個內控管理過程,同時借以信息化的手段,實時把控固定資產的更替,靈活調劑閑置的固定資源,年度終了,對內控活動進行必要的評價和監督,可以促進內控環境的高效運作,以實現內控環境機制的“再控制”,形成一個有機的、健康的并且帶有自我防御機制的內控機制,從而幫助提高經費使用的效率,增加經費支出的回報效益。在提高預算精準度的前提下,同時還對經費的使用進行一個監管,從而使經費用在實處、發揮其最大的推動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459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