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高校預算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高校預算管理是站在高校戰略發展的基礎上,制定一年內高校收支計劃。通過預算管理,可以發現高校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以便高校及時改正,促進高校健康發展。預算是財務管理的重點,它直接關系到財務工作的各項開展。在當下,高校的投入不斷增加,支出也不斷擴大,所以資金管理更加復雜化,這就對高校預算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對高校預算管理的意義進行了簡述,重點分析了高校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
關鍵詞:高校;預算管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3-0206-02
引言
在計戈Ⅱ經濟下,高校收入幾乎來源于財政撥款,人們對高校預算管理比較淡薄。如今在市場經濟下,高校的收入不是全額財政撥款了,而是多樣化。高校在規模與師生力量不斷增加下,支出也復雜化。另外隨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等財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對高校預算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強化高校預算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強化高校預算管理的重要意義
1.優化高校人財物的配置
預算全面對高校的人財物進行統一配置,引導各個部門正確處理相互關系,使其最大程度地確保整體利益最大化。
2.控制財務收支平衡
財務預算編制的原則是收支平衡,避免資金出現“赤字”,減少財務風險的發生,也就是說用量化管理資源,使資源達到最佳配置。
3.完善內部會計制度
預算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完善預算管理,可以使高校財務利用最大化,并且還能起到自我約束、自我完善的作用,從而確保財務制度的順利執行。
4.反映了高校的戰略規劃
預算管理是站在高校戰略的基礎下,對本年度的一切收支進行量化管理,這樣每年的預算相互連接,實際上就是高校發展戰略的實際反映。
二、高校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在預算管理方面,高校還存在著部門認識差,預算的編制過于簡單,內容不夠全面,執行也不夠到位,考核不夠嚴格,評價不夠完善等問題,具體如下:
1.預算內容不夠全面
隨著高校規模的擴大,高校的收入不斷增加,收入渠道有財政撥款、事業收入、其他收入等。其中財政收入以及事業收入比較穩定,而其他收入包括的內容就多了,如科研收入、培訓收入、捐款收入等等,尤其是培訓收入,有短期的、有長期的,收入的標準不一樣,這塊許多高校都沒有在預算中加以體現,甚至有的高校將這塊收入也沒有實行收支兩條線處理,甚至留作“小金庫”,并且這塊數額也不小。這樣使收入減少,進而預算支出也減少了,這影響了預算的效果。
2.全局意識差
高校各個部門多,他們主要精力是放在教學與科研上,對高校預算認識不夠。另一方面高校領導主要關注的也是教學與生源,所以對預算的宣傳教育不夠,因此各個部門對預算認識更少。再有許多部門站在自己本部門的立場上,將預算看做是占用資金的重要手段,所以編造各種原因搶占資源。我們可以想象,多個部門都這樣想法的話,因為高校整體資源是有限的,所以高校整體資源分配不佳,利用率不高,一定會形成支出大于收入,時間長了,影響高校的整體建設與長期發展。
3.編制初期的準備工作不夠
由于高校不設立專門的預算管理機構,而是采用自上而下的預算編制程序,將預算的任務直接下達各個部門。這樣的預算,首先是沒有專業人員下基層,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其次是沒有做好編制預算前的大量準備工作。最后沒有召開部門現場座談會,沒有聽取各個部門的意見。這樣預算沒有第一手資料,缺乏大量信息,也就沒有匯總與分析,這樣的預算憑經驗、憑直覺,是不科學的。
4.編制方式不科學
高校預算編制,一般都采用增量預算法,就是采用基數+增長的預算方法,這樣預算編制工作量少,系統容易操作與理解,適合在經濟比較穩定的情況下,其缺點是發覺不出新的亮點,不能降低成本,容易使各個部門產生依賴性,引起部門之間產生矛盾。雖然這幾年也要求高校采用零基預算,但是由于人力以及物力等主客觀原因,高校還是沒有實行零基預算,這樣高校就不能按照各個部門實際需求分配經費,進而造成分配不均,使預算與實際脫鉤,沒有達到預算的效果。
5.預算執行弱化
我們知道,預算執行是預算管理的關鍵環節,是預算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但是高校預算執行過程管理混亂。首先是由于上述原因,預算本身執行起來就十分困難,造成實際與預算差距很大,并且還有一些主觀原因,一些部門尋找各個原因改變預算。如一些項目,在預算編制過程中,沒有全盤考慮,結果導致項目無法執行或者延后。其次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預算監督不夠到位,這也導致預算執行效果不佳。如監督機制缺乏,導致未經批準擅自調整預算,超標準,超范圍的使用預算,項目負責人隨意列支費用等。
6.預算考評不完善
在許多高校里,預算考評體系不夠健全,考評成了形式。首先是因為預算考核制度不夠健全,所以預算考核沒有準確依據。其次是相關人員配置不夠到位,導致預算考核薄弱。最后考核不夠到位,那么評價就沒有說服力,評價成了紙上談兵,這樣的評價顯得蒼白無力。評價不到位,那么反饋就無從淡起,沒有反饋,預算管理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提高高校預算管理水平的對策分析
1.強化管理理念
首先要加強預算管理的宣傳力度,利用網絡以及講課和各種會議,強化高校各個部門負責人的責任意識以及法律觀念。其次提高對預算管理的重視程度,定期地對相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以此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以及法律意識。最后讓一些業務骨干走出去,到各個院校進行調研,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再結合本校的特色,制定合理的預算方案。
2.全面編制預算 高校在編制預算時,要進行全盤考慮,避免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出現赤字。例如就預算收入來說,要規范好各種收費標準與制度,按收費制度、票據以及合同管理辦法進行收費,并且將這些費用一并上繳,列入預算管理中來。對于高校的其他收入,一一細化,納入預算收入中來。要做到數據確鑿,不能隨意隱瞞收入,夸大支出。
3.強化全局意識
高校預算要增強全局意識,要從整體利益出發。隨著決算的公開,預算的透明度越來越高,要加大宣傳高校的發展規劃力度,讓相關人員了解全校的整體發展,使他們站在整體的角度出發。另外制定一套合理的預算管理辦法,以確保預算總額在可控范圍內,并將預算層層分解,來控制部門預算。再有還要提高部門負責人成本預算的意識,使其有部門成本理念,這樣可以達到整體成本與部門成本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4.做好預算前的準備工作
我們說高校預算管理,要的是其質量與效果,而不是速度,所以在做預算之前,一定要做好其準備工作。首先成立預算管理機構,全面負責預算管理工作。其次建立健全的預算管理體系。再有預算管理人員一定要先進行對高校各個部門進行走訪,聽取他們意見,之后整理匯總,請校外專家在內,拿出最好預算方案,再編制預算。最后要建立“問責制”,要將責任落實到各個部門的負責人以及相關人員的身上。這些都安排好之后,再進行預算的編制。
5.科學編制預算
在編制預算時,一定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縮小收入,夸大支出,本著穩妥、統籌兼顧的原則,真實地上報數據。另外將零基預算法引入預算管理中來,將增量預算與零基預算結合起來應用,要加大定額預算法的應用,要合理地支配資金,要客觀、公正、透明地支配資金。
6.提高預算執行力度
首先細化預算,將預算分解到各個部門、人頭,并且定期對他們進行考核,做到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其次杜絕隨意更改預算,對已制定的預算,在沒有客觀原因下,一律按預算執行,不得超支。再有如果的確需要修改預算,要按照有關程序重新報送審批。最后要完善高校內控制度,做到按制度辦事,有章可循。
7.建立有效的預算評價體系
評價是預算管理的重要環節,預算執行后,就要對其進行分析反饋,并做出相應的處理。所以高校要設定績效目標,同時按照一定的標準作為參考,加以評價。另外要注意評價體系要完善、要科學、要實事求是。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預算法》的修訂,以及政府一系列措施的出臺,高校預算管理工作將會更加完善。我們有決心,也有信心,努力做好高校預算工作,使預算水平邁上新的臺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424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