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逆差新信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焦建
“出口創匯”政策調整為進出口雙向平衡流動的貿易政策初見成效
《財經》記者 焦建
2010年3月,中國在連續70個月貿易順差之后,首次出現72.4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這是曇花一現,還是貿易形勢根本逆轉?一些專家判斷,這個信號不僅預示著中國從倚重外需轉為內需的“拐點”到來,也預示著世界貿易結構調整的新走向。
《財經》記者獲悉,逆差信號已成為決策層制定未來貿易政策的參考指標之一。商務部近日完成的《后危機時代中國外貿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長達200萬字,給出了 “中國未來貿易新的路線圖”。
該報告由商務部、財政部、中國社科院等“國家智囊機構”和多所科研院校參與,整份報告囊括了28個子課題,其給出了中國未來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格局的規劃。
參與起草該報告的專家透露,“條件成熟后,報告的相關建議將醞釀成為國家系列貿易政策擇機發布。”
非衰退性逆差
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3月中國進出口商品總值為2314.6億美元,其中出口1121.1億美元,進口1193.5億美元,中止了中國自2004年5月開始連續70個月貿易順差的局面。
按照以往經驗,春節過后一個月左右,出口一般處于低潮。3月,服裝、鞋類、箱包等勞動密集型商品的出口額均下滑,服裝同比跌幅接近20%,箱包同比下降了16.6%。
不過,接受《財經》記者采訪的多位外貿專家認為,逆差出現的背后是“出口創匯”政策調整為進出口雙向平衡流動的貿易政策初見成效。
商務部發言人姚堅4月1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商務部愿意看到今年的貿易順差在合理的范圍內縮減。
實際上,中國近三年更加重視進口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
2009年至今,商務部組織了13批貿易投資促進團,奔赴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采購”,并對來自部分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商品進口實行零關稅待遇。2010年,商務部還將完善進口促進體系,重點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國內緊缺物資的進口。
今年春季廣交會設立的進口展吸引了27個國家和地區的399家境外企業參展。自101屆廣交會首設進口展,至今已經七屆,進口展館面積從1萬平方米拓展為本屆的1.5萬平方米。
廣交會的名稱也自101屆由“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凸顯了有關部門希望更加強調進口功能,讓更多與中國保持逆差的歐美國家的企業前來參展的意圖。此次前來參展的土耳其團負責人告訴商務部副部長鐘山,已是第五次參加中國廣交會的進口展。
“資源性產品進口增加,技術性設備進口增長,說明企業不光是在規模上擴大,還在產業結構上提升,這是好現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研究員張小濟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如此評價3月出現的逆差。張小濟強調指出,不一定順差才對經濟有貢獻,逆差同樣也能夠做出貢獻,這才是對貿易的正確理解。
如果細分3月進口品類,不難發現一種趨勢:消費類進口回升提速。其中,汽車等大宗消費品進口快速增長,3月進口32.2億美元,增長240.8%,這表明國內消費能力的增加和消費結構的升級。
2009年全球奢侈品市場疲軟,然而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消費的熱情卻不減反增。
來自世界奢侈品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12月,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達94億美元,全球占有率27.5%,成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
而2004年,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僅為20億美元。從本屆廣交會獲得的信息來看,2010年中國市場對高檔消費品需求量將繼續攀升。
經營優衣庫(UNIQLO)品牌的日本迅銷公司 (FastRetailing)、馬來西亞的邁進斗湖可可廠等,都將中國作為出口的主戰場?!耙郧爸饕浅隹跉W美,現在越來越注重中國13億人的大市場?!瘪R來西亞的邁進斗湖可可企業的負責人方金花告訴《財經》記者。
海關總署在分析逆差出現的原因時認為,國內消費結構升級是導致汽車類產品進口猛增的因素之一。海關總署統計司統計分析處處長黃國華說:“3月的貿易逆差是在出口也較快增長的基礎上出現的,并不是出口的衰退性。”
海關總署分析3月的逆差構成時指出了三個特點:一是對歐美的貿易順差有所減少,3月當月中國逆差主要來自中國臺灣、日本和韓國等國家和地區,規模分別為79億、65.3億和61.3億美元;二是一般貿易項下由順差逆轉為巨大逆差,加工貿易項下順差小幅增加;三是國有企業貿易逆差急劇上升,外商投資企業和民營企業貿易順差大幅縮水。
針對這些特點,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對《財經》記者表示,按照東亞的產業分工,中國主要從這些地區進口原材料和半成品,加工后出口歐美?,F階段歐美需求還沒有恢復到正常狀態,而中國的國內需求大,“內需好,對于周邊地區的進口拉動就會大?!?
值得關注的是,逆差也給出了警惕輸入型通脹的信號。中國經濟回暖趨勢基本確立,內需旺于外需,原材料進口出現數量和價格雙雙強勁上升,特別是原油、鐵礦砂、銅和成品油進口量增價升。
這四類商品拉動3月進口增長15.3%,其中數量拉動3.1個百分點,價格拉動12.2個百分點。截至今年3月底,中國初級產品進口價格水平已連續四個月呈現兩位數上漲,且漲幅逐月升高。
不少專家強調指出,應關注因原材料價格推高引發的輸入型通脹的傳導效應。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李曉超分析3月出現逆差的原因時表示,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進口產品價格上漲很快。
貿易均衡可期
順差逐步縮小的趨勢引起一些外貿人士的關注。今年一季度中國外貿順差同比減少76.7%,去年全年貿易順差比前年減少了34.2%。
從2009年10月以來,中國貿易順差呈現出逐月減少的態勢:2009年10月順差為240億美元,11月191億美元,12月184億美元,2010年1月和2月更是分別降至142億美元和76億美元,3月貿易逆差的出現是這一趨勢的延伸。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4月15日在商務部例行發布會上說,如果全年的順差總量能夠減少50%,今年的順差總值將在2009年的基礎之上再次減少1000億美元。
官學兩界人士均普遍認為,世界經濟復蘇基礎不穩,貿易摩擦不斷,這些因素都將使中國外貿出口不會再出現金融危機前的水平。而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工人工資標準的提升,都將導致出口產品成本增加,削弱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能力。
不過,接受《財經》采訪的外貿專家認為,不管接下來幾個月逆差形勢是否會持續,全年出現整體逆差的可能性并不大。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經貿中心研究員李健對《財經》記者表示,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危險越來越小,今年外貿的形勢可能會比年初預計的要好?!拔磥韼讉€月可能有的月是逆差,有的月是順差,整體應該是大體平衡?!?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4月13日發布報告稱,2010年中國GDP預計增長9.6%。其中,大約60%的增長動力來自投資、40%的動力來自國內消費,而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不足一個百分點。該行認為,今年的貿易不會像去年那樣,“拖經濟增長的后腿”。
隨著下半年圣誕節、感恩節等的訂單增加,全年保持順差的可能性非常大。并且,去年一年國外采購商們主要都在消耗庫存,今年補庫存也將拉動出口增長。
事實上,中國勞動密集型和價廉物美的出口產品優勢并沒有改變,這個優勢仍將支撐貿易出口的強勢?!白?993年以來,加工貿易一直占據著中國出口的半壁江山,而中國的貿易順差主要是加工貿易創造的,”張燕生表示。
鐘山近日在廣交會上表示,盡管金融危機正在改變世界經濟格局和金融體系,但全球貿易的總趨勢短期內難以改變,全球資本流動的方向也不會改變,國家分工的格局不會出現大的逆轉,中國仍將在這種趨勢下尋找到機會。
國泰君安宏觀經濟分析師姜超認為,估計今年全年出口的同比增速有望達30%。
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則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去年進出口對GDP的整體拉動為負數的前提下,當下應該采取措施穩定貿易增長,而內需的增長是個長期過程。
“保持出口穩定增長仍然是商務部當前的主要任務之一,”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告訴《財經》記者,維持現有出口政策的穩定性,繼續加強短期信用出口保險的規模,提高企業出口的便利程度,是近期商務部針對進出口形勢將要采取的具體措施。
實際上,商務部已經將工作重點更多放在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上。鐘山說:“從表面上看,金融危機是對中國外貿的沖擊,實際上是對中國外貿發展方式的轉變?!?
在張燕生看來,中國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技術競爭力,目前中國在技術創新方面依然存在三個問題:規模以上企業的自主研發實力很弱;經濟環境和政策環境為企業進行創新所提供的支撐力很弱;通過招商引資所獲得的直接技術外溢效果很弱。
因此,商務部等部委去年7月以來,分赴沿海省市調研,尋求加快外貿結構調整,加工貿易升級的良方,將制定產業結構轉型的具體措施。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7129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