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及其防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陳嘉輝

  摘 要:企業在并購中會面臨一定的財務風險。在分析企業并購的動因及財務風險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防范并購財務風險的具體對策,包括全面了解目標企業的財務信息、科學選擇估價的方法、確定合理的支付方式等。
  關鍵詞:企業并購 財務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10-264-01
  
  一、企業并購的動因分析
  企業實施并購行為,往往有多方面的原因。借鑒相關研究文獻,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動因。
  1.擴大企業的經營規模。通過并購實現企業經營規模的擴大,可以讓并購企業獲得規模經濟效益。所謂規模經濟,是指隨著企業生產和經營規模的擴大而出現的收益不斷遞增的現象。當規模增大時,企業的單位投資可獲得更高比例的經濟效益,或者是在規模達到某一水平后單位成本和交易費用下降。企業通過并購,可以對組織結構和人員配置進行精煉和優化,降低重復費用;將生產經營的不同階段進行統一協調或集中控制,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的集約化水平,改善企業的經濟效益。
  2.降低企業的交易費用。交易成本理論認為,企業并購是出于效率方面的考慮,是企業內的組織協調對市場協調的替代,其目的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通過縱向并購,并購企業與上游企業或下游企業進行合并,將原先的市場買賣關系轉變為企業內部的行政調撥關系,實現了市場外交易費用的內部化,即用費用較低的企業內交易替代費用較高的市場交易。此外,并購還可以使企業獲得較為確定的投入要素的供給或產品市場,并有效消除企業外部環境中的一些不確定因素,從而也能實現交易費用的降低。
  3.實現企業的多元化經營。多元化經營戰略是指企業采取在多個相關和不相關的領域中謀求擴大規模獲取市場,創造效益的長期經營方針。企業開展單一的產品經營活動,固然可以實現集中化經營,但也容易遭受市場風險的侵襲。并購企業一般都是通過混合并購的方式開展多元化經營,由于不同產品的收益率不同,對經濟環境變化的反應程度也有所差異,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并購企業的業績趨于平穩,降低并購企業的經營風險,并拓展其成長空間。
  二、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分析
  企業在并購時可能面臨的財務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估價風險。企業在實施并購前,對目標企業的價值進行合理評估非常關鍵。目標企業的估價取決于并購企業對未來收益的大小和時間的預期,而這又與并購企業獲得的關于目標企業的信息數量和質量有很大關系,稍有不慎就會產生定價風險。實踐中,并購企業確定并購價格主要依據的是目標企業的年度報表和財務報告,而目標企業出于多種考慮往往會提供不真實的財務信息,從而使得并購企業可能做出高于實際價值的估價,損害并購企業的利益。此外,即使并購企業依據的是真實的信息,但是如果在估價時采用的方法不科學,也可能會產生估價不合理的問題。
  2.支付風險。企業并購如果采用現金支付的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才能實施,而企業的流動資金量一般并不大,所以并購會對企業的資金規模和資本結構等產生較大影響。并購會占用企業大量的流動性資源,從而降低了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快速反應和適應調節能力,增加企業的運營風險。一旦企業的融資能力不足,財務安排不當,那么就會帶來資產的流動性風險,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和償債能力,也不利于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因而,企業在并購前必須充分評估自身的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不可盲目行事。
  3.融資風險。企業并購對資金的需求一般都比較大,而很多并購企業的自有資金往往不能達到這一要求,這就需要并購企業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適當的融資,以確保并購的順利進行。如果并購企業沒有充足的社會資源和融資渠道,那么融資就會面臨很大的困難,影響并購的有效實施。然而,一旦并購企業通過向外舉債來彌補并購的資金缺口,則會增大并購企業的負債率,增加并購企業的經營負擔。這樣即使并購成功,若目標企業的資產質量和未來的盈利能力不佳,也會使并購企業在并購后承受很大的償債壓力,甚至墜入并購的陷阱。
  4.稅收風險。依法納稅是一個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也是企業在社會立足的重要前提。由于目前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和監管機制不夠健全,很多企業的依法納稅意識比較淡薄,偷稅漏稅時有發生,不僅嚴重損害了國家利益,而且也會給潛在的并購方帶來很大的風險。因而,企業在并購目標企業之前,如果不能充分了解對方的納稅信息,發現潛在的稅收隱患,那么就有可能在并購后被稅務機關查處,承擔被并購企業原先應負的納稅責任。這樣不僅會影響并購企業的經濟利益,同時也不利于并購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三、防范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有效對策
  根據上述對企業并購產生的財務風險的分析,筆者認為,并購企業可以采取以下三點措施,來有效防范并購的財務風險。
  1.全面了解目標企業的財務信息。獲取充分的關于目標企業的財務信息是并購企業進行并購決策的重要前提,而克服信息不對稱問題就成為關鍵。并購企業必須對目標企業進行全方位的審查和分析,特別是從財務角度進行審查,確保目標企業所提供的財務報表和財務資料的真實性及可靠性。為此,并購企業一方面要與目標企業進行友好、坦誠的溝通,獲得目標企業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得到較為真實、可靠的財務資料,如應收款項的總量與質量、存貨的質量與計價等。另一方面,可通過搜集目標企業所在行業的其他企業的相關財務信息,進行相互比較,以判斷目標企業所提供財務信息的真實性,發現潛在的風險因素。
  2.科學選擇估價的方法。在掌握目標企業財務信息的基礎上,選擇合理的估價方法對定價非常重要。目前常用的估價方法主要有:收益現值法、市盈率法、重置成本法、市場價格法、同業市值比較法、賬面價值法和清算價值法等,而每一種方法都有其優勢和局限性,且具有不同的適用條件。因而,并購企業應根據并購的類型和動機、并購后目標企業是否存在以及掌握的關于目標企業的信息情況等,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方法,以作出較為科學的估價。此外,并購企業也可以綜合采用定價模型來進行定價,如將用清算價值法得到的目標企業的價值和用現金流量法得到的目標企業的價值分別作為并購價格的下限和上限,在此基礎上視并購雙方的討價還價情況在上述區間內確定一個彼此都可以接受的價格。
  3.確定合理的支付方式。并購企業在確定了并購資金的需要量之后,就要想辦法籌集資金。并購企業究竟采用什么樣的資金籌集方式以及需要籌集多少資金與其采用的并購支付方式有關,而后者又取決于并購企業融資能力的大小。目前,常用的并購支付方式有現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種,從全球范圍來看混合支付方式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青睞,而現金支付方式的資金籌集壓力最大。因而,并購企業應立足于戰略目標,并結合自身能獲得的流動性資源、每股收益攤薄、股份的不確定性、股權結構的變動、目標企業的稅收籌措情況等,對并購支付方式的結構進行合理設計,將其設計為現金、債務與股權等方式的不同組合,把并購雙方的短期需要和并購企業的長遠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艾青,向正軍.企業并購的動因與理論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4(2)
  2.吳靜.我國企業并購動因分析[J].經濟論壇,2009(2)
  3.劉中華.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及防范[J].財會研究,2006(3)
  4.王智娟.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分析與控制[J].財務與會計,2006(24)
  (作者單位:江蘇鎮江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 江蘇鎮江 212001)(責編:賈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7334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