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說文解字“資.本.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余日昌

  一說“小資”與“大資”
  
  “小資”們總是情調蕩漾,人們終于看清了“中國有小資”!因為謹小慎微,中國人至今不愿堂而皇之地承認“中國有資本家”?!皠兿鳌币辉~依然炸耳, “企業家”一詞竟忸忸怩怩, “農企”與“個私”一類稱呼更充滿不敬不服。于是,滿世界人人皆稱“老板”樂之,真是中國一大怪現象!
  對此,一些心胸不闊的真老板們可真氣兒不順。他們盼望有一天有人出面操手,為當代中國的“老板”正名。好在世人漸漸自發地稱呼起一批人為“小資”,自然之間有了“大資”與“小資”之分,起碼在彰顯身份方面還給“大老板”們一些應有的面子和氣魄。
  中國文化中最早表現“資”意的字,是與“資”字通假的“”字。“”字本意最早出自漢代,與一些并非生活必需的勞動有關,曰勞動與金錢之間,除了交易,還可互換。如今,“小資們”依然沉浸于將來“大資夢”,夢游之中他們一手按住慢慢積厚的錢袋,一手情愿地付出更多的勞動?!按筚Y們”則比較清醒,有了足夠的金錢,做夢的方式與“小資們”也就不同了?!按筚Y”善于抽象,常常蘸以腦汁描繪著“資本運作”的宏偉藍圖。
  從“資”的另一個含義“售”來看,“小資們”最善于“出售”自己的智力, “大資們”則將他們出售的剩余價值吸入自己的資本,這是“資本運作”的初級形式?!按筚Y”者,“董事”也,體現“資”的另一個含義:閱歷、地位與聲望。如今“小資氣魄與大資情調”才是當下的格調。運籌帷幄也好,上下周旋也好,諸位董事“大資們”能夠大耍氣魄嗎?是否還得巧做情調?對此,董事“大資們”哪一位不是心知肚明呢?所以,我們要對“積蓄、憑借、咨詢、薪資、財物、資料、資助、計量”等等“資”的傳統注解有所突破。
  有時,通過“拆字”來“測字”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游戲。如果將“資”字拆成“次”在“貝”上,就會看到一幅令人驚訝的圖像:這種甲骨文字形所表現的是一種“押賭的姿態”。吳敬璉先生不是說過,中國股市就是一個“賭市”嗎?在那里,人們押進金錢作賭資?!捌髽I運作”的英文是“Enterprise”,這也是一項極具風險的賭與博,在那里,“賭、博之資”遠遠不止以金錢作為本錢,更多的還有人格資本、人力資本、人脈資本、政治資本、文化資本等等無形資本。
  再則,在甲骨文中,“次”的原始寫法是三點水邊旁,而不是兩點水。這個字形表現為一個人“口液外滴”的形象,是不是意味著垂涎于財物呢?也并不盡然。古書《周禮》認為,“次”字往往被用于“祭名”。祭奠故人當然會痛哭流涕,而且要用到錢幣,那時的錢幣是用貝殼做的。推想而知,以錢幣祭奠鬼神,也許就是“資”的最早含義。
  所以,“大資”、“小資”都應牢記:任何資本只能用作“賭、博之資”,千萬不能用作“祭資”!
  
  再論“小本”與“大本”
  
  《論語?學而》曰:“君子務本。”本指農桑,末指工商。如今,董事會重商輕農,舍本逐末,豈不是一種背祖忘本的怪現象?這是為什么?原來,這里存在著一個“大本運作”之難與“小本經營”之易的根本區別與投機選擇。
  還是要說到“賭”字,因為它與“資”、“本”緊密相關。過去,手執小本的經營家們最基本的要求是“夠本”,這個“本”就是做生意當初投入的本錢,或者稱為“母金”、“老本”。如今,小本生意已經不再為董事會看得起。一個非常時髦的詞叫做“博弈”在董事例會上變得流行起來。我怎么看那些董事圍坐圓桌如同一個棋盤,所謂“大本運作”如同“下棋”?原先艱苦草創的實業家們因為漸漸商人化而變得浮華與投機起來。欲將他人袋里的鈔票悄悄地挪進自己的腰包,只要美其名曰“博弈”,便可高尚、優雅、文明,甚至學究化了,不會再被世人戳著脊梁。這就是為何人人爭做“董事”,而不愿再做“小農”的緣故吧。
  但是,農桑畢竟與“土”相聯,土又與金相關?!拔┩辽稹眳s被大多數董事置于腦后,成為了一種時代的遺憾。好在還有那么一批人,因為不曾“忘本”,于是發了大財。但是,其發財的方式卻顯得蹊蹺。與農桑依賴于土地有所不同,他們對土地的要求并非依附于它,而是要“變賣”它。于是,土地成為了棋盤上一個大進的棋子,于是地球上增加了越來越多的衍生物,于是就有了“房地產套牢中國”一說,于是原來那個作為經濟之“本”的土地,便悄悄地成為了一種地位卑微的“末”。這就是當代將“大本”化解為“小本”的殘酷現實,這種“博弈”頗具后現代性呢!
  當我讀到《國語?晉語一》中所寫的一句話“伐木不自其本,必復生”時,順著脊梁流下冷汗來。這“脊梁”原來就是人之根本,土地則是國家的脊梁。如今,從根本處伐木,想必再大的樹也難以復生了。這也啟發我們:如果有某董事會能夠學會做“當代農民”,收購土地重作“耕耘”之本,伐木不自其本,收地養其之肥,何愁不生出許多金子來?
  如今,董事會中“有資無本”者比比皆是, “無資有本”者也為數不少,恰恰“有資有本”者鳳毛麟角。有資者乃小本也,有地者則大本也;小本者多善經營,大本者多善運作。顯然,經營與運作是不同層面的兩種經濟方式。經營者重智商,運作者卻更需情商。感情的動物在一個人情的國度,如何發揮智商用足市場規則,如何發展情商去掙得更多的“大本”,而“資”與“本”之間究竟如何聯系、如何轉化,這些將成為每個董事會上核心的論題。
  
  三解“小家”與“大家”
  
   老板們常常輕輕哼著一種“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資本”的熟爛調子,使人聯想起“大家”與“小家”之間區別與聯系的問題來。過去說這樣的問題,往往過于意識形態化而令人厭煩?!拔囊暂d道”,就是要多說一些人性化的東西。
  在古代部落,豬是一種易物的寶貴“資本”。從甲骨文字形上看, “家”的基本結構是一個帶著尖頂的屋子,里面藏著一頭豬,于是, “家”具有保藏資本的功能。在卜辭中“家”還指先王中內室。因此,藏“資”之家因為能夠與“先王中內室”等比,它就不再只是“小家”了。
  我們發現,藏“資”之家在陽界,而“先王中內室”卻在陰間。古代人生根大法就是兩個字:陰陽。一切都依此解釋,一切生存問題都依賴于這兩個字所涵蓋的內容。中國先民因此宏觀而顯偉大,今人反而困于枝末。后來,隨著“國”與“家”的分開,那種“家”的原始神圣性漸漸地被降低,延續至今,我們仍然常說“小家氣息”與“大家風范”,將“家”作為了財富、地位、風度和影響力的一種度量。
  將“資”、“本”與“家”相聯系就成了“資本家”。如今,新興資本家們在紅色國度里羞于“剝削”,所以,“職業經理人”形成一個“小家”群體,漸漸成長為一個朝陽事業。他們將受托于資本家代理并且經營企業,體現資本家的利益。
  從晚清開始大陸出現了“洋買辦”。區別于對國外資本惟命是從的“崇洋派”, “洋買辦”這種需要高智商與高情商的專門職業,實際上就是當代“職業經理人”的雛形。今天,“職業經理人”已經不再局限于外資“辦事處”、“代理處”或“商社”等等,而是直接介入董事會下面的一個層面。所謂“買辦”就是“買”與“辦”的結合。至于買什么?怎么辦?大有學問!
  然而,董事們大多只愿承認自己是實業家與資本家,退休之前,誰也不敢說自己是一位成功的投資家與金融家。所以,出現了一種“資本”對“知本”的追求,作為“知本家”突出代表的“職業經理人”終于找到了市場。
  必須弄清的是幾件事是:首先,董事會才是一個企業的家,而不可誤認為“企業是董事會的家”。其次,資本家應當是戰略家,而“知本家”才是戰術家。然而,第三點最值得重視:不久的將來,“知本家”將無情地成為你們最殘酷的對手。
  所以, “家”是那么好“當”的嗎?
  
  (作者系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75000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