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等職業院校如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張玉嵩

  摘要:高職院校的中心工作是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建立“雙師”型的骨干教師隊伍,按照市場需求調整專業結構,依據專業崗位實施教育教學,按照員工要求培養學生職業品質,是高職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畢業生吸引力的重要內容和途徑。
  關鍵詞:師資;專業課程;人文素質
  中圖分類號:G71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23X(2011)11-0263-02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也是高職院校發展的魅力所在。為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培養大批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職業院校的中心工作。高職院校如何走內涵發展道路,通過開放辦學,緊貼市場需求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充分滿足用人單位對人才的多規格需要,是高職院校發展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作為一所具有36年辦學歷史的高等職業院校,在多年的改革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出的學生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深受用人單位好評。1999年以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高達90%以上,連續11年被評為河南省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004年,作為唯一??圃盒?,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就業工作先進單位,2011年5月,又獲教育部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榮譽稱號。根據我們多年的實踐認為,質量是學校的根本,特色是學校的生命。建設“雙師”型骨干教師隊伍,調整優化專業結構、推進課程體系建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是高職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畢業生吸引力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一、構建以“雙師型”教師為骨干的教師隊伍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高等職業教育的性質和任務要求,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尤其是專業課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師德水準和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熟練的操作技能,既是老師,又是師傅。高職院校教師的配備要按照專業設置和課程結構,加大專業課、尤其是專業技能訓練課教師的比例,突出高職教育特色。建立一支理論基礎扎實、具有較強技術應用能力、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雙師”型骨干教師隊伍,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確保實踐教學順利有效完成,全面提高職業技術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長期以來,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始終堅持以培訓本校專業教師、引進專業人才為主,聘請兼職教師為輔的做法,不斷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力度。支持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提高學歷層次,安排教師到國內外知名院校進修、到企業進行掛職等,鼓勵教師參加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考核。采取如崗前培訓、青年教師導師制、教學技能競賽、教師評聘中級職稱需到企業鍛煉半年以上以及教師專業技術職務低職高聘和高職低聘等多項政策,組織教師到基地學習、實踐,接受新的專業知識和信息,有計劃地對在教學、科研方面業績顯著的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進行培養。重視利用社會資源,聘請省內外高校的教學名師、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業的專家到校做兼職教授,指導學校的專業建設,幫、帶中青年教師。目前學校擁有享受政府津貼的專家2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河南省教學名師3人,省優秀教師18人,廳級以上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27人,“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52%?!半p師”型素質教師已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骨干力量,學校師資隊伍的學歷、職稱、年齡結構不斷得到優化,數量和水平上充分保證了高職教育的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
  二、貼近市場需求調整優化專業結構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產業結構和勞動力結構方面出現了很多新的變化,高技能人才在內的知識型勞動者就業崗位和市場需求不斷增加。作為主要為生產、建設一線工作崗位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教育類型,高等職業院校要貼近市場需要,以職業崗位(群)為依據,及時面向經濟社會發展拓展和開發一些新專業,體現出高職院校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保證學生的知識能力結構和培養規格,能充分適應一線工作崗位的需要。市場需求代表著社會對學校人才培養質量高低的認可程度,培養的人才管用不管用,學的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是否滿足實際需要,只有在工作崗位上通過實踐才能檢驗出來,用人單位意見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主導。可以這么說,市場需求是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出發點,也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落腳點。因此,高等職業院校要定期深入市場進行調查研究,走訪用人單位,聯系人力資源機構,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他們最了解,專業培養目標定位在什么程度他們最清楚,市場對人才培養質量有著充分的發言權。通過市場調查,學??梢约皶r了解本區域或行業的技術發展現狀,分析和預測勞動力市場的需求趨勢,找出自身專業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科學論證所設專業的專業定位是否準確;培養目標及知識、能力、技能、素質結構是否符合用戶要求;教育教學設計是否體現了新的教育理念、是否體現了高職教育特色,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方案是否滿足用戶對畢業生的基本素質要求等等。同時,在專業調整和優化過程中,高職院校應在穩定和發展自身長線專業的同時,適度發展在一定時期內社會需求強烈、調整快、效果明顯的短線專業,對市場需求做出快速反應;對部分就業崗位比較明確的專業,一般采取“訂單式”培養的方式,直接按照崗位要求“一對一”進行培養,而對個別就業崗位不很明確的專業,要適當修正培養目標和規格,拓寬專業口徑,以提高畢業生的適應性和就業競爭力。長期以來,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充分聯系社會需求和自身優勢,先后申辦了不少新專業,特別是和用人單位合作,根據企業生產需求申辦設置專業目錄之外的專業,針對性強、需求量大,學校從資金、師資、實驗設備等多方面給予政策傾斜,進行重點建設,確保這些專業成為學校的特色和優勢。同時,學校每年舉行專業招生規模聽證會,根據各專業近年的招生和就業情況,分析各專業的人才需求和未來的市場走勢,確定專業的招生計劃,該增加招生數量的及時增加,該壓縮招生規模的必須壓縮,實現專業結構、招生規模的動態化管理,開門辦學,形成了以國家級、省級和校級特色專業為重點和龍頭、相互支撐,優勢互補,多專業協調發展的專業建設格局。專業建設有力帶動了學校各方面的改革和發展,實現了學?!俺隹跁?、入口旺”的良性循環。
  三、以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為核心,構建課程體系
  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專業必備的文化基礎與理論知識,具有專業相關工作的崗位綜合職業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職責。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必須構建具有高職院校特色的課程體系,課程是專業的基礎和支撐,學生的專業理論和基本能力培養最終由課程來實現和保證,課程建設與改革是

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進行課程建設與改革的過程中,首先,高職院校應以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為核心,對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作適當調整,將課程設置為文化基礎課、專業課?;A理論課程教學以應用為目的,以夠用為度,專業課程強調崗位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主要體現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加大課程整合力度,將相關的課程整合成綜合性課程,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強調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根據科學技術發展的水平和社會最新崗位資格要求,把先進技術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之中。其次,強化綜合實訓教學環節。我們在先后投資8000萬元加強校內實驗實訓條件的同時,又通過建立產學合作辦學董事會,依托和借用企業優勢,建立了90多個校外實訓基地,構建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的包括校內外實訓基地共同組成的實踐教學體系,各專業實踐教學課時均占教學總課時的50%以上,教學計劃中專業必修的實驗實訓課開出率達100%,滿足了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的需要。第三,大力推行“雙證書”制度,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納入專業教學計劃,使專業技能訓練和考核與社會職業技能鑒定接軌。學生們通過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強化了職業能力,增強了就業競爭力,職業技能鑒定通過率分別為90%以上,部分學生還擁有多個證書。第四,不斷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創新。學校有近半專業采取訂單式或“2+1”培養模式,校企合作,變單一的學校育人為校企雙方共同育人,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強,適應工作快,特色鮮明,很受用人單位歡迎。
  四、按照職業要求培養學生素質
  在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從事工作能否取得成功,除了本身技能因素要求以外,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人的職業品質,也就是說,既會做事,又會做人,甚至會做人比會做事更重要。作為高等職業院校,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既注重培養學生的“智商”,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情商”。多年來,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一方面,我們精心設置學生的人文教育課程,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把職業素質要求納入人才培養計劃,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將職業道德教育作為學生德育課的重要內容,在教學目標上既注重知識、技能的培養,又注重學生情操、品行和人格的潛移默化和熏陶,使同學們做到知和行的統一。校內專業課教學中,主要通過開展情景、案例教學等,營造準職業教育氛圍,讓學生在實驗、實習、環節中,接受職業道德教育,規范自身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校外教學主要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到企業進行實習等形式,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讓學生承擔并完成相關任務或擔任一定崗位的工作,通過企業精神、嚴格管理,師帶徒式的言傳身教等方面的影響,使學生們的職業精神得到進一步培養和強化,為今后內化形成自身良好的職業素養,奠定較好的基礎。另一方面,我們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性質,建立了以人文校園職業環境為主線、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努力做好全員育人,環境育人。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和工作作風的提煉,校園建筑、道路、景點的設計命名,教學場所和文化設施的布置等方面,都要體現出高職院校的特點,體現學校文化與職業文化的完美結合;我們經常邀請社會典型、業界精英、畢業生代表到校為學生作報告、談體會,面對面進行溝通,為學生授業解惑,樹立榜樣,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社會,開闊視野;各種學生社團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青年志愿者服務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倡導學生文明禮貌、誠信守法,尊重他人,關愛社會,與人友好相處;改革創新學生評價考核的形式和內容,增加有關職業素養方面的評定,引導和要求學生注意借鑒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工作的員工標準,對照自己,約束自己,提高自己。學生從進校開始,時時、處處、事事,都能感受到濃厚的人文校園和職業環境的氛圍熏陶,讓學生在人文氣息濃郁的校園里學習知識、涵蘊德行,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的同步提高。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175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